•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13 06: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抠门”老人潘金林——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插画 张利昌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潘金林生前照片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潘金林手写的捐款字条

一个被保守了8年多的“爱心秘密”

潘金林早年的工作证

■记者 蔡舒安 摄影 记者 黄智翀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月5日,又是一年元宵节。

“把这个灯笼挂到姆妈房间的门上吧。”海盐县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居民潘生明拿着兔子形态的灯笼,搬了把凳子,捏着灯笼的挂绳,牢牢地挂在门头上。

“这是小孙女做的,挂上图个热闹。”潘生明走到远处又回头望了望,满意之后才把凳子挪开。

“姆妈房间”是潘生明的父母住过的一个房间。今年1月,他的父亲潘金林去世,享年97岁,从那以后,房间就一直空着。

伴随着老人的离世,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被揭开。

【撇出故事】

“你一定要保密,任何人都不能讲”

今年1月,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原党总支书记沈汉忠得到消息,他一直关注的老人潘金林去世了。“我知道了,谢谢你通知我。”挂了电话,沈汉忠把自己保存了8年多的字条、发票、奖状和奖章都找了出来,“这个秘密,到了说出来的时候了。”

沈汉忠和潘金林有什么关系?老书记为什么这么关注一位无亲无故的老人?大家有过许多猜测,有人说是因为老人年龄大了,有人说这是老书记的责任心……只有沈汉忠自己知道,有更重要的原因。

沈汉忠和潘金林的故事,要从8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14年的秋天。当时已经89岁高龄的潘金林找到沈汉忠,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他要捐钱。当时秦兴社区有一个慈善工作站,沈汉忠想着,老人捐个一两百也挺好的,便询问潘金林要捐多少钱。

“4万!”潘金林一开口,把沈汉忠吓了一跳。

在沈汉忠的印象里,潘金林话不多,家里条件一般,平时就靠退休工资过日子,“这么大的数目,我都担心他是不是老糊涂了。”交谈之中,沈汉忠得知潘金林身体不好,即将去住院,便以此为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你先把身体养好,捐钱的事情你再考虑考虑。”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过了十多天,沈汉忠突然接到潘金林的电话,说自己出院了,希望沈汉忠中午能来一趟家里。

2014年10月16日,沈汉忠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当天,家里除了潘金林再没有其他人。

见沈汉忠来了,潘金林搬了一把椅子招呼他坐下,随即开口道:“书记,这个钱我还是要捐掉,我来回不太方便,拜托你一定要帮我捐掉。”看到潘金林这么执着,沈汉忠有些不解,忍不住问道:“你家里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庭负担也不小,为什么要一下子捐这么多钱?”

“我是一名孤儿,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份工作,我才有了一口饭吃,这笔钱留给我的儿女,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如捐给社会上更困难的人。”潘金林接下来的回答,让沈汉忠至今记忆犹新。

这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怀,让沈汉忠深受感动,他没再多说什么,点头答应。潘金林从衣服里掏出一个粉红色的塑料袋,里面是4万元的现金,2000元一捆,整整齐齐地堆了好几捆,都用报纸包好了。

“我让他再写个字条做记录,要有人名和落款。”沈汉忠回忆。

这时,潘金林又提出一个要求:“我的名字就不写了,写无名人好了。”并嘱咐沈汉忠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在沈汉忠的见证下,潘金林用颤抖的手握着笔,写下了字条:“无名人,送给长川坝乡老人院人民币4万元,请领导安排,无名人送。”随后,用手指蘸了蘸红色的印泥,在字条上按下了手印。看得出来,为了这次捐款,潘金林已经准备了很久。

一切完成后,潘金林把4万元现金和字条一起交给了沈汉忠,扶着桌子站了起来,郑重地跟沈汉忠握了握手,“书记,你一定要保密,任何人都不能讲。”

接过这沉甸甸的4万元,沈汉忠马上联系街道慈善分会的工作人员。

潘金林或许不知道,或许也不在意,那一年,他是海盐县个人捐款最多的人,县里有表彰,还颁发了奖状和证书。“村里来问,镇里也来打听,但我谁都没说。”这个秘密,沈汉忠一直保守了8年多。

今年1月,得知老人过世后,沈汉忠坐不住了,带着当年的字条、奖状和证书来到老人家中,公开了这一保守了8年多的“秘密”,“说实在的,我总感觉对不起老潘,他应该听到一句‘谢谢’。”

“老书记跟我们说我老爸捐了钱,我们一开始都不相信,直到他拿出了字条和奖状。老爸平时生活都很节约,根本想不到他会做这样的事,而且数目这么大。”回忆揭开秘密的那天,潘金林的小儿子潘生明又忍不住红了眼眶。

“做人要种花,不能给别人种刺”

“秘密”被公开后,秦兴社区的不少居民都有些惊讶、诧异。

“老潘家里条件也不好,真是不容易的。”

“老潘平时很省的,一下子捐出去这么多钱,真的了不起!”

……

说起潘金林,在当地许多人的脑海里,始终都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天气好的时候,潘金林会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大门口晒太阳,夹着一根烟,有时候是雄狮牌香烟,有时候是红双喜,都是三五块一包的便宜货。大家走上去给潘金林递烟,他几乎不接,“他说他的香烟差,不想占我们的便宜。”

“他这一辈子都很节俭,甚至有点抠门,香烟也抽便宜的,衣服鞋子也穿旧的,破了就补一补,给他买的新衣服从来不穿。”说起父亲潘金林,潘生明还是有些遗憾,父亲生前一直省吃俭用,对待钱的事情非常严格,“过世前,他存了多少钱,退休工资有多少,我们姐弟几个都不知道,也根本想不到他会捐这么多钱。”

沈汉忠送来的字条、证书,如今和潘金林生前获得的各种荣誉摆放在一起,就放在“姆妈房间”的书架最底层,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潘生明向记者展示了这些“珍藏”:3张有些破碎了的先进工作者证书,获奖时间分别是1978年度、1979年度和1980年度;1张用木质相框裱起来的“光荣退休”证书,还有1块沉甸甸的奖章,上面写着“二〇一四年度慈善之星”。看着这些,潘生明忍不住和记者说起了父亲潘金林。

潘金林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吃饭就靠好心人施舍,晚上常常只能睡在凉亭里。无家可归的他,一路放牛、打工,流浪到了海盐。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办理了居民户口,被安排在了海盐烟糖公司,成为一名仓库保管员。他在海盐结婚生子,有了四儿一女,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家靠着潘金林微薄的工资,生活过得艰苦。

但潘金林过得很知足。他常常教导几个孩子,“做人要种花,不能给别人种刺。”心怀悲悯的潘金林甚至会给一公里外的孤寡老人送去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哪怕这位孤寡老人他并不认识。外人不理解,几个子女了解潘金林的为人,也不会阻拦他。潘生明说:“老爸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不得人家受苦。”

前几年,潘金林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家里人给他请了一个护工。这对一向节俭的潘金林来说可是“大忌”,他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位护工,和几个孩子生气了。潘生明急坏了,父亲的身体确实需要照顾,护工的钱也不能再要回来,这可怎么办?“最后还是我大哥想到了办法,骗他说这是政府请来照顾老人的,是给他们提供的‘福利’,不用花钱,他才勉强答应了。”

“抠门”一辈子的潘金林没什么爱好,但是小板凳之类家具的制作、修补他都信手拈来。潘生明向记者展示了潘金林生前常用的一个小板凳。木头已经发灰,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支架上绑着不同颜色的布带,能看出过去修修补补的痕迹。“我老爸没有上过学,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琢磨的。写字也是他自学的,你看,这个字条上有些字还是繁体字。”潘生明指着父亲留下的字条,语气中有些自豪。

“集体的东西,一律不能碰”

很长一段时间里,潘金林家都是村里的困难户之一。

“以前,我们家是四里八乡有名的穷。没有地方住,这里搭一个房子,那里借宿一下。”潘生明清楚地记得,最多的一次,他们一年搬了14次家。

虽几经漂泊,潘金林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守着妻子和几个孩子,他觉得这样的日子就很好。平日里,潘金林最爱护的,就是他的妻子。用潘生明的话来说,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值得他们姐弟几个好好学习。

妻子要洗漱,潘金林会提前准备好洗脸水、毛巾;妻子有什么想吃的,潘金林都会满足她,家里没有就去外面买,吃完之后,马上就把碗洗了……“我妈的口味很挑剔,但老爸都会尽量满足她。”有一次,潘金林打趣地问妻子:“你还要吃什么?接下去只有天鹅肉了。”惹得在场的潘生明等人都笑了。

即使对妻子疼爱有加,但潘金林有自己的原则,且始终坚守着。上世纪80年代,医保还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一些人有医保,竟然一家人通用,为的就是省点钱。

潘金林家却恰恰相反。作为为数不多在当时就拥有医保卡的人,潘金林的医保卡是个“私有物”。“他的医保卡从来不给我们用的,想让他帮我们买盒感冒药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妻子想用,潘金林也不同意。“我妈走得比我爸早,身体也不太好,想用老爸的医保卡给老妈配点药,也会被他凶的。他说这个医保卡是国家给他个人的,不是给我们的。”回忆起父亲的这个行为,潘生明显得有一些无奈,“一开始肯定不理解的,觉得这个老头有点无情。后来也就理解他这个人了,他就是非常讲原则。”

从海盐烟糖公司退休后,潘金林拿着每月50多块的退休工资,勉强维持生计。村里看他家生活困难,就让退休后的潘金林来村里的石场看大门。

按理,这份工作是个闲职,很多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潘金林却做得很认真。那时候车子离开石场都要凭票出场,潘金林很“较真”,没有票,一律不放行。

这份“较真”,连潘金林自己的儿子也没有逃过。潘金林的大儿子早些时候是开拖拉机的,常常会到石场装、卸货。曾经有一次卸货卸到一半,临时有事需要出去一趟,他就想带着半车货先离开,办完事回来接着卸。他想着,毕竟是自己父亲看门,应该可以通融一下。

没想到,把守大门的潘金林怎么也不愿意放行,“他跟我大哥说,要么你就不要开车,你要开车就把东西卸掉,我可以帮你一起卸,但你不能带着东西出去。”潘生明说,父亲的这份执拗,常常搞得家里人哭笑不得,“老爸常跟我们说,集体的东西,一律不能碰,虽然有时会不理解他的行为,但我们从心底都很佩服这个老头。”

这个较真又倔强的老人,直到过世,也没有把捐款的事情告诉家里人。“走之前,他只跟我姐说,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要团结,其他什么都没有说。”看着沈汉忠送来的证书、奖状,家人们都非常感动,尤其是孙辈一代,纷纷说要向爷爷学习,“最大的孙子都已经40多岁了,大家都很感慨也很自豪。我老爸这一辈子也算没有白活。”潘生明用手指摩挲着全家合照,露出了微笑,眼眶却早已湿润。

【捺出态度】

没人知道潘金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捐款的念头,但可以想到,这4万元他积攒了很久。

曾经漂泊无依的他,也许根本想不到自己后来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所以潘金林很知足,很感恩,打心底很想回报这个社会。

采访中,潘生明向记者展示了潘金林生前的物品。有几张潘金林生前的照片,其中有一张令人印象深刻。潘金林头戴一个宽松的帽子,身穿一件有些发白的外套,袖口已经磨损,扣子也坏了一个。照片里,潘金林双手交叉,静静地坐在大门边的石凳上,一旁放着他的拐杖,身后的玫瑰花开得正艳。潘金林眺望着远方,似乎是在回忆过往,感慨人生。

潘金林在回忆什么?他可能是在回忆年幼时的困苦、青年时的奋斗、现在的美满幸福;可能是在感慨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也可能是在感叹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感念政府……潘金林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已无从得知,但老人家脸上满足的笑容,我想是最好的答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万元的捐款!一个被海盐社区书记保守8年的“秘密”
...记者,他希望大家都能知道自己和过世老人之间的一个“秘密”。过世老人名叫潘金林,2014年的时候,老人托人找到沈汉忠,说要捐一笔款。“本来也不在意,没想到他一次性捐来4万元。当
2023-01-16 10:32:00
这句“谢谢”迟到了8年
...,落款署名“无名人”直到他最近去世,家人才知道这个秘密这句“谢谢”迟到了8年老人多次被评为先进老人生前经常坐的 凳子这8年来,不止一个人问过沈汉忠:“无名人”到底是谁?这是
2023-01-19 07:35:00
“花漾奶奶”:用爱编织温暖潮城
...加入编织队伍中,就这样,潘金仙也顺势发起成立了一支爱心编织队——花漾手工编织队。潘金仙主动拿出自己的养老金,购买了所需的棉线,“我们自己织,在材质和颜色上都是自己一一挑选的,
2023-12-25 06:39:00
汪涵9岁儿子近照曝光,遗传高个子基因,给妈妈爱心字条太懂事!
...的日常还包括做妈妈的小帮手和情感支柱。他精心准备的爱心字条简直就是小绅士的典范,字条上写着:“妈妈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这样的情感表达,足以让任何母亲心花怒放,感受到从孩子那
2024-07-30 00:50:00
“林生斌起诉导演刘信达侵犯隐私权”二审维持原判,刘信达公开道歉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些秘密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泄露该秘密会对当事人造成危害,因此法律会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但当个人隐私与公
2024-09-11 17:07:00
查询并公布林生斌飞行记录 导演刘信达一审被判侵犯隐私权,已上诉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些秘密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泄露该秘密会对当事人造成危害,因此法律会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但当个人隐私与公
2024-04-26 16:37:00
梅池琴韵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肖学文钟林生老人走到老梅树底下,摆开架式,下腰,踢腿,甩袖,清嗓子,再悠悠地亮开喉咙。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大门口探出头来,只一晃,又缩了回
2025-03-12 05:58:00
27年前,上海一命案现场留下凶手写的口红字条,消失的她终落网
口红字条的秘密终于揭开一张凶手特意留在现场的口红字条,纠缠着几代刑警。在那个血泊流淌的房间,被精心摆放的纸条和上面鲜红色的字迹,直刺心尖。作为命案中最关键也最神秘的“血色”,它的
2023-10-19 15:30:00
深爱武松的三个女子,原来还有这些秘密
...爱武松的三个女子,现在回看一下水浒传,原来还有这些秘密!
2023-02-21 22: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合众和你在一起:风雨中守护每一份希望
在生活的起伏跌宕中,保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近日,合众人寿江苏宿迁中支以一次迅速而贴心的理赔服务,再次展现了其在客户面临困境时的坚定守护
2025-10-09 22:19:00
万余名优秀学子“职”等您来!临沂大学毕业生双选会即将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10月9日,临沂大学面向社会发布“临沂大学202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邀请函,邀请各用人单位莅临选才
2025-10-09 21:39:00
深耕党史廿九载!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王铭铎守好“红色家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蒙阴县,有一位深耕党史领域的“老黄牛”。他以笔为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以心为灯
2025-10-09 21:39:00
听力下降后第一选择,90%的人搞错了!
45岁的张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每天在会议室、客户现场来回穿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某个周一早晨,他忽然觉得左耳像是被棉花塞住
2025-10-09 18:15:00
嫦娥之快,可越九天;天问之远,已巡星火。北斗之明,导航寰宇;神舟之捷,往返苍穹。人类探索的脚步,正以加速度迈向那浩瀚星海的深处
2025-10-09 18:51:00
青岛平度:“00后”截瘫女孩李子萱55小时自主登顶泰山 以生命韧性书写无障碍出行新篇章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10月7日晚9时许,山东泰山南天门见证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突破:青岛平度00后女孩李子萱
2025-10-09 18:16:00
鲁医健康说|睡不好非小事,睡眠障碍易缠上这些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关系着大众的健康幸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5-10-09 18:15:00
国庆我在岗|国庆“警”色浓 忠诚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欢乐中时,黔东南公安广大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一件件暖心警事
2025-10-09 17:03:00
临沂圣陶高级中学魏冰玉老师、张晓双老师获评高新区“表现突出教师/班主任”荣誉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临沂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表现突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临沂圣陶高级中学喜讯传来——魏冰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突出的育人成效
2025-10-09 17:03:00
Ddrops滴卓思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纪录片重磅发布,以全球视野探寻宝宝营养的关键
近日,全球知名营养品品牌Ddrops滴卓思发布了《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包含9部短片,深入全球9个国家
2025-10-09 17:04:00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初步研判:近几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6:34:00
微光成炬!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里的这些暖心故事想讲给你听……
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似乎总在两种节奏里流转:急诊、门诊通道的脚步急促而紧迫,病房里的话语却温柔又绵长。这里不仅有与病痛赛跑的紧张时刻
2025-10-09 16:32:00
一面锦旗映初心 一颗诚心育桃李——记莒南县西城小学张宏老师平凡而温暖的善举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莒南县西城小学老师张宏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在外出途中捡到一部崭新手机后
2025-10-09 16:29:00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
2025-10-09 16:13:00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小山丛竹书院
2025-10-09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