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肖雄滔
展现红色文化的小物件、凸显地域文化的夏布纺织、传承非遗文化的丝网印刷……这些出自抱石艺术学院师生之手的文创校园产品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围观、现场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月4日,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在天工校区中心食堂举办“其命维新”第二课堂美育教学成果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与“抱石印刻”、“夏布纺织”、“天工纸艺”、“丝网印刷”相关的四大类文创产品132件。师生们深入挖掘新余本土文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
抱石印刻,凝聚着江西新余的深厚文化底蕴,学生们巧妙地将傅抱石篆刻印章融入文创产品创作之中,通过描图、转印、刻章、清洁、试印的动态演绎,以傅抱石印章、书画为主要提取元素,转变传统印章的复杂工艺,结合现代印章新形式,以易呈现的、可DIY的橡皮章进行转化,通过树脂胶、纸艺等方式,呈现“傅抱石文化”中篆刻部分的当代传承方式。这些印章不仅美轮美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陶醉。
夏布纺织,旨在传承夏布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其融入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致力于打造出蕴含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设计产品。学生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夏布织造技艺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纺织品和服饰。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天工纸艺,本着推动天工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丰富学校师生课余生活的宗旨,将纸艺和天工开物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纺车图、耕种图等展览作品就是通过纸艺剪裁拼贴画的形式进行的创意展示。
依托新余本土仙女湖文化,进行图形创意设计,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呈现在各类产品上进行文创应用,学生们用作品表达着他们的设计理念,诠释着他们对艺术美的理解和感悟,让广大师生对丝网印刷艺术有了全新认识,许多现场参与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印刷体验,让艺术团队的成员们倍感满足和增强自信心。
着力构建“美育”育人格局是江西工程学院落实“五育并举”的工作举措之一。学校抱石艺术学院推进“艺术之光、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工程,厚植“抱石文化”:秉承傅抱石先生“其命维新”的艺术精神和“笔墨江山”的实践精神,讲好傅抱石传记故事,进行理论及实践研究,将其精神融入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当中,创建了“抱石文化墙”、“抱石艺术苑”、“抱石小景观”等校园“打卡点”,让美育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让艺术“接地气”。
江西工程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将“创新品格和工匠精神”为精髓的“天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铸匠魂、育匠人、践匠行。成立了“天工文化研究院”,先后举行了35场专家讲座;开展了《天工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作用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了《天工文化论坛文集》两集和《江西工程学院学术论坛》天工文化研究专刊一期;学校抱石艺术学院部分学生参演了我国首部非遗传承大型儿童音乐剧《天工开物·夏布娃娃》;在学生中自发开展了“天工大讲堂”沙龙活动;在天工校区建有“天工开物园”等育人景观。《中国民办教育》以《发掘天工文化精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题,推介了学校在“天工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成效。
审签:郑少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