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面朝大海,心向深蓝——
高山水兵和他画里的海风
■张大禹 周旭
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营区的一处石壁上,一抹蓝色干净、纯粹。
下士徐冒旭站在石壁前,一手拿着画笔,一手端着颜料板专注描绘着这片蓝色的海景。汹涌的波涛隐没在平静的海面之下,画里的海风,是如此真实,嗅一嗅,仿佛能闻到大海的气息。
这处石壁位于阵地附近,官兵平时上机值班,都要步行经过这里。一周前,徐冒旭受领了一项任务——在石壁上创作一幅画。经过大家推选商议,连队主官确定了创作主旨:山顶的海风。
高山和大海,最遥远也是最深情的守望。在石壁上绘出一片大海,是徐冒旭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徐冒旭是大学生士兵,入伍前学习的专业就是动画设计。把心里的大海留在山顶的军营,他觉得这个“使命”艰巨而光荣。
刷上第二遍蓝色颜料,他一边精心地修补着画面,一边把目光投向远方,想象着大海的样子。
在山顶速写的徐冒旭
山顶的海风
2019年9月,徐冒旭带着对大海和部队的向往,走出象牙塔,跨过母亲河,来到了这片靠近中国南海的地方。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高山生活,徐冒旭从没想过,有一天,“水兵”二字会和这座大山联系到一起。
入伍前,徐冒旭就喜欢大海。童年时,他曾参加过海军组织的“舰艇开放日”活动,走上战舰,想象着它乘风破浪的威武姿态,年幼的心很受震撼。
成长的赛道上,徐冒旭经常在心中想象自己成为一名水兵的样子。和想象中有所不同,心里的海风和梦想的战舰,没有载着他驶向远方,而是跨过海峡,把他送上了开往大山的卡车。
徐冒旭驻守的观通站,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高山上。三层宿舍楼、食堂、阵地值班室分别位于山顶的三个方位,组成了官兵工作生活的“三点一线”。
长期的雾气缭绕,时不时袭来的雷电、暴雨和台风,日复一日重复性的训练值勤,让时常想家徐冒旭,对最初的选择产生了动摇。
入夜,徐冒旭坐在床边,透过窗户望着远处的星空发呆。蓦地,他瞥见指导员王超正打着手电向他走来。
“小徐,睡不着?”看着痴坐的徐冒旭,王超问道。
徐冒旭道出缘由。王超若有所思低头想了想,笑道:“走,带你看看刚列装的军舰。”穿过树林,王超带着一脸迷惑的徐冒旭,走进了阵地值班室。
“你看,这就是战舰。看航向,它要出远门训练了。”屏幕闪亮,王超手指着一处“绿色长线”回波,告诉徐冒旭。
方寸屏幕上,荧光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看着徐冒旭茫然的神情,王超说:“等你能独立值班了,在这个方寸天地,你不仅能看到军舰,还能从这里看到大海、吹到海风。”
此刻,同样也没有上舰经历的指导员一边讲解雷达原理,一边介绍着战舰“投影”在屏幕上的光。他说:“每一道光标、每一次闪烁,都在诉说着一艘战舰的航迹,以及他们坚持的目标。”
雷达屏幕的光,投影在王超眼中。那些闪烁的光,就是他心里的大海和战舰。此刻的山顶,就这样波飞浪卷。
“几乎每个来到这里的水兵,都有一个驰骋大洋的梦。”这位指导员的眼中,并非没有遗憾。王超从武汉一所军校毕业,当年以高分入学的他,走上了高山观通站。
有些遗憾只在一瞬间。“守护军舰出航,同样意义重大。”入伍之初,徐冒旭的各项成绩并不拔尖,是王超的这句话,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一次训练结束,王超主动找到徐冒旭,让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营区石壁上创作主题画,“让画中的风景,记录我们的生活,鼓舞我们的斗志。”从那天起,徐冒旭的生活变成“四点一线”,除了值班、训练和吃饭,一面面石壁成了他的“画布”。
他的笔下,大海栩栩如生,战鹰和海鸥翱翔,舰船在大洋上劈波斩浪……随着一幅幅主题画的完成,原本寂静的山顶热闹起来。
描绘在石壁上的大海和舰艇
手中的青春画笔
看着跃然石上的军舰,战友们纷纷给徐冒旭竖起大拇指。
“大画家,给壁画起个名字吧。”王超拍了拍他的肩膀。
“虽然我们都没出过海,但每一艘战舰的航迹,都在我们的守望之中。就叫‘走向深蓝’吧!”徐冒旭说。
“这下,山里真的有海了。”不知谁说了一句,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徐冒旭眼中,绘画虽是一项业余爱好,却让自己脚下的高山与远方的大海多了一次“对话”的机会,也让观通兵的青春更加绚丽多姿起来。
刚到站里时,他几乎没跟别人提起过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值班和训练之余,他才会找个角落,掏出画笔和速写本,记录下一个个坚守日子里的片段。
徐冒旭绘制的一些石头画
在所有画作中,徐冒旭最喜欢的是一张“年画”。这是一张水墨画。一株梅花上,两只喜鹊栖息在枝头,一头黄牛抬起前蹄细嗅花香——这,也是他来到部队画的第一幅画。
2021年,农历牛年春节前夕,王超找到他,想让他创作几幅画增添节日气氛,许久未动笔的徐冒旭思索良久。夜深人静,透过树影,他看到远处岸上的璀璨灯火,回头又看向刚值完夜班、拖着一身疲惫归营的战友……一瞬间有了灵感。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今年正好是牛年,就画牛!”铺开宣纸,摆好笔墨,徐冒旭低头伏案,一头老黄牛跃然纸上。
画完,他还觉得少了点什么,又拿起笔,在画纸一角加了一个标题:“守望”。
徐冒旭还有一幅自己非常得意的画作,画中,一棵树冠无比巨大的榕树下,站着一位老兵。画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7月,台风来势汹汹,把站里的一棵百年榕树吹倒了。“这是站里最老的‘兵’了。”看着散落一地的树叶,大家都很难过。
一级军士长张玉武拿着油锯走来。“榕树的生命力最顽强,相信它一定可以挺过这一关。”他一边说,一边招呼着大家,“别愣着啊,快来帮忙。”
在张玉武的带领下,战士们忙活起来。锯下裂开的树杈,修剪残存的树叶,细雨中,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
望着眼前这位老兵的身影,在一旁打下手的徐冒旭,被深深感动。分队长邢孔韬告诉他,张玉武是站里最老的兵。
30年军旅生涯,张玉武把整个青春都用来守护远方的海。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这片群山中,成长为熟练掌握多型雷达维修技能的技术能手。
“玉武要走了,大家要接好他的班啊。”那天午饭后,邢孔韬不经意间的一句心里话,让在场的战友沉默了。徐冒旭默默来到张玉武跟前,想为他画一幅画,做军营最后的“留影”。
然而约定的画画时间还未到,大家惊讶地发现,老榕树的枝头发了新叶。与此同时,张玉武申请超期服役的消息也在站里传开了。
徐冒旭特意为这幅画添上了老榕树的身影。
错落的群山、高大的榕树、夏夜的闪电、清晨的薄雾……面对徐冒旭的画作,王超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种风景都值得珍藏,这里的每一名水兵都是好样的!”
训练室内,徐冒旭伏在标图板上,“红、蓝、黑”手中三种颜色的标图笔不停转换,不一会儿,他已满头大汗。“100点,还有进步空间。”徐冒旭伏下身,手中的笔,再次飞速动起来。
走出训练室,已是星光点点。从初到观通站内心的落差,到爱上这里的山石和林木,徐冒旭手中的标图笔就像一位“老战友”,陪伴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也见证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标图开始……”在日复一日的标图训练中,徐冒旭感受到手中三色笔的重量,也愈加深入地理解了坚守的意义。
60点,70点,100点,130点……从及格到优秀,徐冒旭的梦想航迹,就这样标注在“青春的标图板”上。
一个个标图板上,各型军舰化作一个个符号,弧形的线条化作一条条航迹,他说:“绘笔在手上,战舰在心中,深蓝在远方。”
画里画外的人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雷达兵训练课目种类繁多。面对复杂的训练内容,徐冒旭曾在一些课目考核中当过“拖油瓶”。
邢孔韬决定自己帮带这个“徒弟”。周末,他会带着徐冒旭学技术、练操作。渐渐地,这位“师傅”发现,徐冒旭很有天赋,不仅脑子好使,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徐冒旭(右)在分队长邢孔韬指导下值班
很快,徐冒旭就在专业领域站住了脚,成为站里“放单值班”最快的操纵员。那年“八一”,徐冒旭特意把自己的一幅画作,用彩纸包装好,送到“师傅”邢孔韬手中。
那是徐冒旭第一次为战友作画。从此,这个“给战友画个像”的习惯,他坚持了下来。每到退伍季都有老兵找到徐冒旭,记录自己青春的样子。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徐冒旭当新兵时的班长李长青即将退伍,徐冒旭饱含深情地记录班长“最经典的神态”——一张老兵憨憨笑着的面容。
他把画交到李班长手中时,老兵看得流泪了,战友也流泪了。邢孔韬说,冒旭把老兵看懂了,这就是老兵本来的样子。
徐冒旭作画的“画纸”也五花八门,有的画在速写本上,有的画在石头上,还有的画在衬衫上……画上的每一张面孔都有不同的特点。
“这张是我的同年兵,我们从新兵连就在一起;这张是去年退伍的郑班长,他告诉我,回去后准备跟女朋友求婚……”在连队荣誉室一角,徐冒旭一一介绍着自己的画作,“每幅画上都是我们的战友,都是我们的亲人。”
在徐冒旭为数不多的临摹作品中,一幅临摹水彩画被他珍藏在速写本第一页。熟悉的面孔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几个大字,格外鲜艳。
徐冒旭临摹的英雄肖像画
这幅英雄肖像画,如今摆放在荣誉室最显眼的位置。在学习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事迹时,得知烈士陈祥榕和自己同一年入伍,徐冒旭备受鼓舞,连夜临摹了这幅画作。
绘画,让徐冒旭读懂了“画里画外的人”,读懂了军人的精神。当他用一幅幅肖像画、风景画,去温暖别人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战友的温暖。徐冒旭眼里,观通站就是他的“家”。
“这座山,这个站,让我懂得了青春的价值之所在。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这座山,没有白守;这片海,值得凝望。”
给战友画个像
梦想的回声
■解放军报记者陈小菁
什么是青春?是年轻、是风华正茂、是朝气蓬勃,是健美的身姿、是矫健的步伐、是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是人们眼中的各种美好。
可青春只是如此吗?
“舰艇航行平静的海面,你知道会看到什么景象?”电话那头,第一次出海的王智文激动地向徐冒旭倾诉着自己随舰出海的经历。那一刻,在海军某观通旅当兵的徐冒旭,内心有羡慕亦有失落。
徐冒旭和王智文是同乡。大学毕业那年,他俩一起入伍成为海军。不同的是,他们一个成为了守大山的观通兵,一个成为了驰骋深蓝的舰艇兵。
“那景象,就像我们坐飞机时看到的云海与蓝天……”电话这头,听着王智文的描述,徐冒旭想象此刻他就在海上,眼前便是海天相接的颜色。
“云海与真正的大海,又怎能一样呢?”学习美术专业的徐冒旭,此刻却怎样也无法在脑海里描绘出海的样子。而到了晚上,那浩瀚壮阔、浪涛腾跃的大海,又会悄悄地闯进他的梦里。
没上过舰的水兵,羡慕舰艇兵的青春:乘风破浪,带着一路搏击风浪的艰辛,追寻梦中的深蓝。舰艇兵也在遥遥向观通兵的青春致敬:守护青山,眺望深蓝,心中的航海梦却无法靠泊理想的码头。
习主席曾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命运时常考验着奋进者,同时也在眷顾着奋进者。不同的战位,赋予新时代军人相同的使命。舰艇兵、观通兵,逐浪、望海,都是海军。只有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火热的强军事业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青春中成就军旅华章。站在聚光灯下,不要忘记我们肩扛着使命;守护在遥远的深山,也要擦亮眼睛守望万里海疆。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耳边再次响起这首流行歌,徐冒旭的内心更加笃定。“我们守望着战舰的航迹。”他告诉王智文,作为高山水兵,他最喜欢的战位是值班室,透过屏幕,他可以看到驶向大洋的战舰,他能想象舰船在无垠的海面劈波斩浪,那一刻,山顶也吹着海风。
坚守高山,徐冒旭距离那个蓝色梦想越发近了,每一次圆满完成任务走出阵地,他都能听到、感知到自己拔节成长。他说,这就是梦想的回声,也是青春的样子。
(本文图片由观通站官兵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