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3 14:2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人一手统治的朝代。明朝的前期统治是非常强大的,朱元璋出身民间,懂得民间疾苦,他也是在军队中摸爬滚打,自己靠着一身功勋走到皇帝的宝座。朱元璋对于下属的任用和惠民政策的实施,让明朝一下子从元朝的衰败中缓和过来。但是,在明朝的统治后期,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今天来说说明朝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卢象升。卢象升出生在万历年间,家族世代为官,只不过都是文官而已。祖父是地方的知县,父亲是秀才,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大学生。而卢象升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从小不仅仅饱读诗书,而且在君子六艺中也是成绩斐然。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卢象升就通过科举,成为进士,成功挤入明朝的朝廷当中。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卢象升是在天启年间成为政府官员的,当时的他的职务是大名府知府,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不过,因为天启年间,民间已经出现了不少暴乱,很多农民起义纷纷举旗反抗明朝的统治,而且起义军主要集中在陕西和河北一带,而大名府就深受其害。卢象升本来只是个文弱书生,面对国家倾颓,他选择了弃笔从戎,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文人出身的卢象升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他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他认为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到不良地方官的压制,所以,在他的管理地区内,粮食大丰收而起义军也比较少。但是,对付反叛分子他也丝毫不手软,此人曾经多次出击起义军和清军,甚至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卢阎王”。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按理来说,以卢象升这种镇压清军和起义军的阵势看,他很容易就保住明朝,但令人遗憾的是,卢象升在蒿水桥战场上死于孤立无援,被清军一举歼灭。卢象升在蒿水桥被清军包围,孤立无援,而不远处的主力部队却为了保住自己,而选择视而不见。最后,导致卢象升战死沙场,他一死明朝就灭亡了,崇祯更是崩溃了。

明朝文弱书生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王朝就灭亡了

其实,对于卢象升的战死,更多的人是认为是明朝的朋党之争。明朝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所以,尽管卢象升希望一战到底,但是他始终缺乏坚实的后盾,所以,与其说卢象升死于清军之手,不如说卢象升死于自己人的偏见之中。此人本是文弱书生,却弃笔从戎成了“阎王”,他一死明朝就灭亡了!大家有什么看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子朱标只是文弱书生?你太小看他了
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而开创明朝的人却是曾做过乞丐的朱元璋。1368年,老朱建立了明王朝,同时也封长子朱标为太子,并赏赐了开国元勋。本来按照朱元璋的构思,长子朱标
2024-06-12 20:01:00
马顺之死:明朝朝堂权谋斗争的牺牲品
...他权臣也纷纷加入,形成一群文官的群殴。可怜的马顺在文弱书生们的暴力下,最终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幸丧命。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本应是大明王朝最为恐怖的存在,竟然以如此窝囊的方式结
2024-01-29 15:02:00
明末第一猛将卢象升,全家为抗清殉难百余人,可惜被崇祯逼死
...长得很白、还很瘦,22岁考上进士,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文弱书生,其实他天生神力,他注定是那个时期猛人。崇祯即位第二年,后金大举入关,兵临北京城。远在大名府的卢象升立即组织了一万
2023-06-16 09:57:00
从明朝忠臣到清初汉奸:洪承畴的传奇人生与抉择
...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但任谁也想不到,这个文弱书生一般的官员将来会成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崇祯二年(1629年),陕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着起义军的不断胜利
2023-09-20 19:44:00
详解明朝时期的东林党,掏空了大明国库误国误民
...力支持大规模战斗。东林党羽只不过是一群拿着笔杆子的文弱书生和打着算盘珠子的商人,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之时,面对满清的铁骑和长枪根本无还手之力。 扬州十日、嘉定三
2023-07-19 10:07:00
明朝官员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是明朝的罪人
...,他得以升任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成为兵部实权人物。文弱书生一举控制明朝的整个军事调动,如果是袁崇焕孙承宗之流也不说啥,关键是这个张若麒屁都不是。到了松锦战役爆发,他作为兵部派
2023-04-25 13:39:00
聊聊明朝的一桩谋杀案
...良知,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倾向。貌美妻子出轨文弱书生,穷酸小吏蒙蔽不知安宁县位于云南边陲,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诞生了不少名人趣事。万历初年,这走出了个叫樊士会的秀才
2024-06-04 19:55:00
爷爷培养他当皇帝,却被叔叔夺了权
...公元1392年9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一年,他刚刚15岁。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二、爷爷在位倾心创建皇孙接班环境。朱元璋在位晚年时,对自己先后两个皇位继承人都不太理想。太子朱标
2023-01-08 21:50:00
《明遗民录》:不为人知的遗民传奇
...市人皆大笑以为狂。孙守法豪气冲天,又力大无穷,绝非文弱书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爱结交英雄好汉,渴望在未来一展抱负,为天下苍生斩妖除魔。但是,在明末乱世中,他也只能跟着历史大势走
2024-03-29 13: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