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蹊跷文章震惊朝野,诡异妖书民间传播。是谁制造了“所谓的”妖书?又是谁在背后“广而告之”?离奇的妖书背后,究竟是太子之位的国本问题,还是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今晚老故事》,为您拨开迷雾,讲述“明末四大疑案之妖书案”。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大明朝的一段历史,讲一位登上龙椅仅一个月就嗝屁着了凉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常洛。就他继位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光留下了很多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还制造了诸多迷案,到现在都解释不清的,包括什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说起来,明末这四大疑案,都和这位泰昌皇帝朱常洛有着直接关系。那么今天先说:妖书案。
万历皇帝
先来说,什么叫妖书呢?照我们现在来说,就是妖言惑众的文章。那么,这个妖书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事儿发生在大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是谁呢,就是咱们要说的这位朱常洛的亲爹,那位28年不上朝的主儿!话说,万历31年11月,大明的都城,北京的街头巷尾,一夜之间出现很多打印版的文章,字数也不多,就几页纸,叫什么呢,《国本攸关续忧危竑(音同红)议》。
这个读起来挺拗口,什么意思呢?国本就是国家之根本,也就是太子。攸关,就是生死攸关。续忧危,就是在立太子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竑议是什么,就是我们都要发表看法。这个《国本攸关续忧危竑议》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说的是什么呢?别看现在朱常洛是太子,可他当不了多长时间,万历皇帝就没想让他当多长时间。
朱常洛
那么,这妖书为何要质疑太子的位置呢?这呀,就得说说朱常洛的出身了,他这个太子当的很勉强。怎么说呢,因为朱常洛不是正出,而是庶出。他母亲就是个普通的宫女,说白了就是大内皇宫里头,最低档的那一类。所以大家能理解了吧,万历皇帝不大喜欢朱常洛,主要是嫌他母亲出身卑贱。后宫里头呢,万历皇帝最宠爱的是郑贵妃,这位娘娘也生了个皇子,叫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万历皇帝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也就迟迟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
所以啊,这个朱常洵呢,打小就没得到什么好的待遇。可万历皇帝不喜欢归不喜欢,到了立太子的时候,满朝大臣建议,得按规矩来。
说皇位更替有什么规矩呢?首先第一条,叫父死子承,就是当爹的死了儿子继承。第二条,叫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什么意思?就是说先从正宫皇后娘娘生的孩子里边挑,可是呢,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育能力,所以,那就只能遵从“无嫡立长”那一条,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呀!
古话说,太子之位一直悬空不利于国本,为什们?就是你不定下谁是太子,你的所有的孩子包括有些别有意图的人都会盯着这个位子,所以在满朝文武的建议下,万历皇帝才百般不情愿的把朱常洛立为太子。
可是万历皇帝对郑贵妃和福王太过宠爱,这郑贵妃就恃宠而骄,明知不可为,可也压抑不住让自己孩子继位那颗驿动的心呀!这就少不了一番明争暗斗,可不管郑贵妃做了什么过分的事儿,万历皇帝都能容忍。朝中一些大臣就琢磨呀,没准什么时候真就废了朱常洛这个太子了。诶,一传十,十传百,这个小道消息就沸沸扬扬传开了。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妖书,它里面有很大的篇幅,说的就是当朝已经出现了“废长立幼”的趋势。所以当时妖书一出,整个北京城风言风语都传遍了。但是啊,咱得说,立储这个事儿历来都是皇家最敏感的,这事儿出了幺蛾子,那是犯了皇上的大忌讳。
妖书案一出,京城谣言四起,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太子、福王、郑贵妃也都惶惶不可终日。万历皇帝大发雷霆,他会派谁来严查妖书一案呢?妖书案的作者究竟是谁?《今晚老故事》,为您拨开迷雾,继续讲述“明末四大疑案之妖书案”。
前边说了,妖书大概只有三百来字,但内容却如同重磅炸弹,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等大事一出,万历皇帝绝不可能草草了事,安抚完朝臣之后,他就下令大力调查。
可调查这事儿呢,非得经过首辅大臣沈一贯不可!为啥?这个妖书也牵扯到了他。沈一贯觉得自己很委屈,他就琢磨,这事儿谁干的呢?
您看看,这妖书里头,内阁三大臣提到了两位,说朱赓促成了“废长立幼”,说沈一贯也纵容这事儿,唯独就没有提沈鲤这人。沈一贯一想,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肯定是这个沈鲤干的。于是,沈一贯挑头站起来,说我得报复呀,就这么着,带着东厂跟锦衣卫的人一通调查。您要知道,人呀,容易先入为主,你越怀疑谁,就越容易往他身上扯,鸡蛋里挑骨头可能挑不出来,但是我得先把你这鸡蛋打碎了,所以沈一贯就有目的地对沈鲤下手了。
人家沈鲤也不是吃素的,上告,反击,最后呢,万历皇帝下旨告诉沈一贯,你别再骚扰人家沈鲤了啊!这时候沈一贯才发现,这个沈鲤根儿很硬,自个儿动不了。
您看,这时候,妖书案一事已经弄得乱七八糟了,朝中大臣是人人自危。作为沈一贯来讲,其实啊,他也不见得非要查出真相,他的目的在于朋党之争,打击沈鲤这一派的势力。所以联想一下咱现在为什么有不少的历史谜案,世间流传的说法各种各样,但就是没个正解,究其原因呀,恐怕就是在某些历史亲历者眼中,真相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事情能不能被利用。
到了这个程度,万历皇帝也急了,人言可畏呀,赶快召集东厂、西厂、锦衣卫,给我限期破案。皇上命令压下来了,可满大街的人,你也不知道从谁那传出来的,到哪儿找去?虽说一股脑抓了不少人,可始终破不了案。就在大家伙儿忧心忡忡的时候,诶,有人送来了曙光,关键时刻写了一封检举信,说这个真凶找着了!谁呢?是个读书人,叫皦jiǎo生光。
好不容易盼来了检举信,赶紧查吧!这一调查,发现皦生光这个人跟沈一贯扯不上关系,跟沈鲤也扯不上关系,甚至他就不是官,就是个秀才,顺天府的秀才。
再一查呢,这秀才的功名还是过去时,皦生光已经被革职了,功名也给拿下了!说为什么呢?这个秀才有前科,是个诈骗犯,严格说是敲诈勒索带诈骗。
说就算他诈骗吧,可怎么跟妖书案扯上关系的呢?咳,谁让他不长眼,胆大包天地借“国本之争”讹诈过当朝的国舅爷呢!这位国舅名叫郑国泰,就是郑贵妃的弟弟。
说皦生光是怎么犯事儿的呢?话说,当时有个富商为了附庸风雅,曾经委托皦生光代为编纂诗集。皦生光一瞧,生意来了呀,我给你来个一锤子买卖,买卖之后再给你一锤子!就故意在诗集中放了一首五言律诗,其中有“郑主乘黄屋”一句,暗示郑贵妃为自己的儿子夺取皇位。您看,够阴险的吧!可是呢,怪就怪这个富商根本看不懂呀,直接按照皦生光写的刊刻了诗集。诗集一发表,皦生光立即托人讹诈富商,说他诗集中有忤逆犯上的言语。
这富商也不傻,知道上当了,可也无可奈何呀,只好出钱了事。按说你皦生光拿了钱,该知足了吧。可是他不消停呀,又拿着诗集去讹诈国舅爷郑国泰了。这个国舅知道,朝野上下的舆论都对郑贵妃不利,自己不能再出祸端,所以当下也只能拿钱消灾。话说,两笔钱到手,皦生光正沾沾自喜呢,他哪知道有句话叫“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呀!
这国舅爷郑国泰哪里是省油的灯呀,憋了一肚子气,心想:小样,敢敲诈我,有你好果子吃!诶,正赶上妖书案悬而未决,郑国泰心生一计,就买通了皦生光的弟弟,实名举报自己名声不佳的哥哥。当然了,相关的证据那也是做足了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到皦生光的家中搜查,还真搜出不少东西。
诶,看似证据确凿,东厂、西厂、锦衣卫都松了口气。犯了这等罪过,那毫无疑问是砍头大罪,死刑呀!可问题是,这样的死罪不一般,这是政治犯,这种事情不经过皇上,最后是定不下来的。到皇上那儿了,皇上说那得有个形式啊,来吧,三法司会审。
看样子,妖书案就要水落石出,可有一点很麻烦,人家皦生光是拒不认罪。
皇上天天催,三法司面临重大压力,没有办法,只能采用东厂、西厂上刑的办法,从天子到朝臣都等着这事儿赶紧乐亭呢,你这不招能行吗?人是苦虫不打不行,人是木雕,不打不招,往死里打!最后皦生光受刑不过,承认了,说这个案子就是我干的,反正我在里头生不如死,你赶快拿我抵案得了。
此时,首辅大臣沈一贯觉得,这是个机会,假如能借这个事儿抠出幕后主使人,往沈鲤那一引,我就能把最大的政敌扳倒了呀。我得把这小脚改造成疯狗,让他去咬!
诶,皦生光打小有那么点所谓的英雄豪气,倒也没有胡乱咬人,不管怎么问,回答都是,就我一个!
三法司会审这个案子,按规定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必须得结案,这是大明的规矩。结果呀,三法司揣度皇上的心意,一直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就这么着吧,全是皦生光一人所为,斩立决。
皦生光死后,离奇的“妖书案”看似是不了了之了,可“妖书”的真正作者始终没有人知道。不管怎样吧,妖书案以皦生光受冤而死结案,一方面暂时结束了人人自危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却使门户之争愈演愈烈,党争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顽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7: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