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21: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初其实也有一位“苏武”,只是他牧羊的时间只有一年。此人名叫温彦博,开国重臣,广为人知。温氏是太原的望族,早年他和李渊就认识,同在隋朝为官。加上他是太原人,李渊的封地也在此地,所以温彦博和李渊一直有公私的来往。隋末天下大乱是,他和罗艺一起降唐,因为和李渊的关系,他受到重用。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公元624年,天下初定,高句丽屡次侵犯辽东,李渊拿不定注意,让朝臣来讨论。那日在大殿之上,大多数朝臣开始议论隋朝为何而亡,得出的答案就是,远征辽东,穷兵黩武,导致各个阶级的支持在相继背离统治者。所以为了吸取前隋朝的教训,李渊决定放弃高句丽。只有温彦博一言不发,李渊问他,他说,我和诸位意见不同:“高句丽从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中原的属国,汉朝还在这里设立郡县,如果我们一旦放弃对它的政权统计,那大唐周边十多个藩属国家都会纷纷效仿,我大唐盛世何在,大唐国威何在?”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这些话震的朝堂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李渊点头,认为辽东必须拿下。当然,这个使命直到唐太宗时期才完成。

第二年,北方突厥派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入侵大唐北境,李渊急命大将张瑾率军抵御,并派遣温彦博作为行军随官,文彦博目睹了唐军统帅张瑾的无能,导致军机涣散,无力御敌。他上书李渊言明情况,可是还没等到他的奏折送到长安,唐军已经大败,在太谷之战中唐朝将士尸横遍野,流血千里。文彦博被俘后,被人指认出身份,突厥的颉利可汗让他写出唐朝的军务实况,他面对严刑拷打,坚决未吐露半个字。可汗无奈,把他扔到阴山放羊,在这个寂寥寒冷的地方,他心如止水,立志做唐朝的“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一年后,唐太宗继位,李世民和突厥在渭河相遇,立下合约,突厥退兵,高士廉受命迎回温彦博。那日温彦博坐在羊群边上的火堆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遥看南方有人穿着唐朝官服,一主二仆三人踩着崎岖的山路逐渐走近,他顿时热血上涌,揉了揉眼睛看到是老友高士廉,不胜欣喜。高士廉握着他的手泪流不止,温彦博说道:“既然能再回长安,卿何必在此落泪?”于是二人弃羊回长安。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温彦博回长安的路上,才知道现在皇帝已经换人。李世民亲自出宫迎接他,并且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让他辅佐太子,后来又加封公爵。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攻打突厥,温彦博主动请命同去,李世民因他年迈,没有允准。后来李靖击败东,突厥,突厥各部投降大唐,举朝欢庆,在迎接队伍的最前头,有一位垂垂老者,拄杖蹒跚,用他全部的热血,来迎接这些打败突厥的将士们。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东,突厥归降后,以魏征为代表的大臣,建议将突厥部落全部汉化,转游牧为农耕。此时温彦博却非常反对,他说他在突厥呆了一年,深刻理解突厥人骨子里的那股倔强,如果强行让他们改为游牧,必定引起他们再次反叛。大唐当前正值休养生息之际,不宜如此,李世民采取了他的建议。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唐朝再次上演,李世民打败突厥,迎回哪位老臣

七年后,温彦博卧病不起,李世民和太子都几次来看望,在一个隆冬之夜,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撒手人寰,唐太宗辍朝三日,谥号:“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最强军队,为何困守西域近50年
“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为动人心魄的故事,汉朝的对外使者苏武在被匈奴扣押的情况下,在被匈奴各种威逼利诱的情况下,从未放弃过代表着大汉的符节,在交通断绝音讯全无的情况下
2024-10-04 13:09:00
苏武明知兄弟被逼自尽,为何依然忠汉朝?
...朝的巅峰时期之一,也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苏武牧羊便是千百年来受到后世历朝历代称颂的故事,也使他成为了忠于国家和坚守节操的代表人物。从史料上看,苏武在匈奴的际遇可谓悲
2023-05-15 21:05:00
中国统治过贝加尔湖吗
...!更别说更北更荒寒的贝加尔湖了! 也有人说,汉朝时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所以汉朝有到达贝加尔湖!首先要知道苏武牧羊是被匈奴人当奴隶抓去干活的,并不是苏武进驻贝加尔湖,而且后来
2024-02-27 23:24:00
苏武牧羊:坚守气节,宁死不屈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多数人都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每次看到这种精彩的故事,都会被苏武的精神所感动,那种宁死不屈、永不变节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屹立几千年依旧不倒的精髓所在。当
2024-03-13 12:43:00
贞观十八年(644年)的一天,李世民将病了很久的李靖召入宫中:“卫公南平萧梁,北扫突厥,西定吐谷浑,唯独东边的高句丽还没臣服,你是否有意出山呐?”老将军立刻恢复活力:“老臣虽然是
2024-03-19 15:28:00
苏武牧羊,到底有没有吃羊呢
苏武被匈奴扣押之后,宁死不降,匈奴人无奈,让苏武在环境极为恶劣的北海牧羊,并且放的全是公羊,声称只要下了崽,就放苏武回国。就这样,苏武在苦寒之地,苦苦抗争了十九年,坚贞不屈,终于
2024-04-28 21:52:00
苏武牧羊时吃饭都成问题,他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郎官,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持节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到了之后,却被匈奴扣了下来。匈奴人的意思,是想劝降苏武,而苏武也是个硬汉子,说啥都不投降。而为
2022-12-18 11:50:00
朱元璋杀尽功臣,李世民一招制服功臣绝不留后患
唐朝最杰出的皇帝莫过于李世民了,他不论是文治还武力,都非常厉害。在他统治期间,算是一片盛世之景,后来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赞誉满满。当时的繁荣盛世让他在历史山留下了千古美名,他在位之
2023-07-01 00:59:00
汉武帝死后,苏武过得怎么样?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苏武比汉武帝小16岁。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天汉元年(前100年),40岁。回来是在汉武帝死后6年,汉昭帝至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在匈奴滞留了19年
2023-01-31 1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