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加速“鲜青”作物全产业链发展
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在通启动
本报讯 (记者王玮丽)9月27日—28日,由市科协指导的中国科协基层农技协提能行动暨江苏省“鲜青”作物高效绿色加工全产业链技术培训观摩活动在海门区海门港新区举行。活动中,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鲜青”作物高效绿色加工全产业链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正式启动,将着力打造产业规范化、优质化、自动化发展“加速器”。
上世纪,南通的“四青”(青玉米、青蚕豆、青豌豆、青毛豆)作物闻名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荠菜、西蓝花等青色蔬菜作物开始崭露头角,与“四青”作物被合称为“鲜青”作物,成为南通等地的资源优势与标志产业。据了解,我市“鲜青”作物产业规模达30亿元。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鲜青’作物收获季节性强、不耐贮存,往往丰产不丰收,经济收益不稳定;同时种植品种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加工关键技术缺失,产业链衔接度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农技协副理事长、江苏沿江农科所研究员袁春新说,集成创新“鲜青”作物高效绿色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是加速“鲜青”作物产业向生产规范化、产品优质化、全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鲜青”作物高效绿色加工全产业链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集结了省农科院、江苏沿江农科所、市农技协等专家力量,在我市的如东、通州、海门分别设立3个专家指导站和9个专家工作室,通过产学研用推协作,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装备传递到生产一线。
“我们已经对接了海门的包场、四甲、悦来三个镇,试点荠菜机播机收。”项目组成员、海门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陆瑾介绍,荠菜在采收环节耗费大量人工,一旦实现机播机收,就能实现规模化种植,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该站已经研发了相关设备,正在当地的示范点试用,目标早日实现农机与农艺上的良好衔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