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戴梓
这是一句直白的话,但是也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有能力的人就为国出力,没能力就应该为自己的温饱回家种地。但是其实际删的意义是自己才能与抱负足以为国家出力,但是却解决不了眼前的艰难问题。这句诗作者的父亲听到后非常不悦,说到“是诗,谶也。”父亲十分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深知这个社会的腐朽与混乱。特别是自己的儿子戴梓作为一个汉人,在满人统治的江山内却还想施展抱负,更加艰难。所以这句话也一语成谶,预示了戴梓之后的命运。
戴梓何人?他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有名的火器发明制造家,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他出生于公元1649年,这是满清入关的第三个年头。中原王朝已经处于胡虏的统治之下,是一个混乱的时期。父亲是明朝的一位监军道,“与海贼战,断肋破脑”是其父亲勇武一生的写照。戴梓自小就喜好读书,没有什么书是他不读的,但是继承父亲一腔报国志愿的他却尤其喜好兵家的书籍。他通晓兵法,同时也擅长诗书画技,还通机械。他发明了一种连珠火铳,在百步之外便可以击中敌人,可连发二十八弹而不断绝,在当时可谓是是震惊朝堂。
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吴三桂与耿精忠大举进攻中原。当时的戴梓直接弃笔从戎,跟随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出征。因其精通兵法,连出妙计,与大将军十分契合。并献出自己制造的连珠火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又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献上一神器“冲天炮”,福建战事又因此很快结束。一举退敌。这在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举世的大功。康熙也十分欣赏其才华,命其近翰林院担任侍讲,如南书房,修撰《律吕正义》。看起来似乎是很高的褒奖,但是一个以武立功的功臣被提拔为文官,本就不是很合理。
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满人排外。在康熙的眼中,满人的八旗才是最值得信任的,而汉人一直都是“外人”。哪怕他们统治的是汉人的土地,所以军队,武官一直都是掌握在八旗的手中。当时一个汉人,自然不可能入得了军队。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这一年是戴梓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年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像康熙进言自己国家有一种清朝绝对造不出来的神器,名为子母炮。得意洋洋的嘴脸令康熙大帝很快受不住了,他想起了以前制造出“冲天炮”的戴梓,命他尽快制造出“子母炮”。戴梓十分兴奋,仅仅用了八天就造出了传教士口中的“子母炮”。在令康熙涨了脸的情况下,戴梓这一年被封为“威远大将军”,十分风光。但是南怀仁却丢足了面子,也许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也许是因为害怕中国成长的太久,南怀仁勾结了张献忠的养子,给戴梓安上了通敌卖国的帽子。
康熙竟是就这样信了戴梓通敌卖国,将其流放宁古塔。在宁古塔那样荒凉的地方,戴梓终日靠着卖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也成为戴梓在流放地生活的真实写照。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戴梓与世长眠。康熙如果没有信南怀仁的鬼话,戴梓说不定就为成为大清朝真正的武器制造家,火器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两百年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肯定就不会是中国的对手,中国也不会经历那段屈辱的时光。可惜得是,没有如果,1900年,西方列强就用这时康熙看不上的火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人民陷入了一篇水深火热。随后仅弹丸大小的日本,也凭着这一点逐渐崛起,最后竟然反攻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