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丹东发生多起冒充孙子等亲属诈骗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丹东公安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醒家中老人,谨防冒充亲属类诈骗。

典型案例
11月27日11时许,王某在东港市小甸子镇的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其孙子的电话,对方谎称其因为殴打他人被带到公安机关调解处理,需要支付对方赔偿金22000元整,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受害人丈夫于某在东港市小甸子镇某村委会附近,将22000元现金交给了一个自称是其孙子同学哥哥的男子,后发现被骗。
11月30日8时许,姜某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其孙子的电话,对方谎称与饭店服务员发生争执后将服务员推倒受伤,现被警察扣留在派出所,需要赔偿25000元钱给服务员,警察才能放人。按照电话要求,姜某在某中学大门前将25000元现金交给一陌生男子,后发现被骗。
经缜密侦查,11月28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刘某、王某抓获归案。12月1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抓获归案。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王某、张某、李某4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诈骗手段
01伪装“孙子”来电,骗取信任
首先,骗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老人子女、孙辈的个人信息,因骗子冒充的“孙子”“孙女”往往不在身边,骗子便抓住与老人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的特性,向其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诈骗电话。骗子在通话过程中自称老人“孙子”的姓名或小名,甚至熟悉对老人的称谓,从而获取初步信任,使老人放下防备。
02利用“隔代亲”心理,制造紧张
骗子利用“隔代亲”的情感特点,以“出事故”“被警方拘留”等紧急事件为由,假装用很焦急的语气和老人通话,为了更加“真实”,骗子甚至还配上救护车、警车等“背景声音”,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勾起老人担心的情绪,老人心生慌乱后,听到对方的要求时,不进行查证就会马上答应。
03阻断与家人沟通,诱骗付款
骗子往往以“千万别告诉我爸妈”“爸妈要责怪我的”等为借口,阻断第三方知晓人,并催促老人赶紧取现金送给指定人员或向指定账户进行转账汇款。此步相当关键,利用老人对孙辈的宠爱心理,隔断了中间关系人。
警方提醒
广大市民要将此类诈骗手段反复向家中老人说明,让老人在遇到陌生电话自称“亲属”,急事需支付现金或转账的情形时,务必先通过电话或当面与家庭其他成员进行核实,也可以直接拨打110进行核实。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丹东警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