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
公元263年,曹魏实际的领导人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起进攻,就在曹魏军队出兵短短两个月后,原本经营得还不错的蜀汉政权,便被后主刘禅拱手送给了魏国。
刘禅君臣的不战而降,不仅令很多的历史学家感到困惑不已,更让蜀国的灭亡成为了蜀汉历史上最后一个不解之谜……
回顾蜀汉政权生死存亡之秋,大敌当前之际,朝堂上没有人能提出退敌良策,大臣们也是投降声一片。只不过,后主刘禅的第一反应原本不是想投降,而是想要逃到南方去避避风头的。
然而,就在刘禅犹豫不决的时候,有职无权的光禄大夫谯周却站了出来,他在朝廷上侃侃而谈,硬是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刘禅说得心服口服,最终不战而降了。
那么,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辛苦创立的蜀国大业,为什么就经不住谯周的三言两语呢?
实际上,曹魏一直是把消灭吴国放在第一位的,至于先灭蜀汉,是后来才调整的政策。而关于曹魏从出兵到蜀汉灭亡,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历史上给予的解释就是这四个原因: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袛乱政、谯周误国。
抛开前三个不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第四个原因——
谯周误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及诸葛绪等人分三路南下灭蜀,各路人马八月从洛阳出发,十月的时候,邓艾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了成都。
消息传来,蜀汉朝廷一片混乱……
其实,早在一年前,姜维就已经发现了曹魏想要灭蜀的苗头,也是向刘禅进呈过奏章的。只不过,这份奏章却落到了宦官黄皓的手上,黄皓向来都是一个崇信鬼神巫术的人,便告诉刘禅敌人是不会打来的,而刘禅也真的相信了。谁承想,敌人真的打过来了。
六神无主的刘禅召开了紧急会议,想要征求众大臣的意见……
朝堂之上分为两派,两派也都主张逃跑。不同的是,一派建议逃往吴国,而另一派,却建议逃往南中,在两派为此争论不休时,刘禅却丝毫没有了主张。
此时,毫无权力的谯周站了出来……
谯周表示:
“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
。意思是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皇帝,跑到别的国家去称帝的,如果去了就只能称臣。那么,既然要称臣,为何不挑一个大点的国家呢?因此,吴国是不能去的。
并且,按照政治斗争的规律来看,吴国属于小国,迟早都会被曹魏吞并,如果到了那一天,我们难道还要再跟着吴国去投降第二次吗?
在谯周看来,
“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意思是说,不管怎样,向谁投降都是一种耻辱,干脆就直接投降曹魏,免得再受一次耻辱。
至于南中,也就是孟获等人的地盘,谯周表示:
“群小之心,无一可保”
。
谯周告诉刘禅,南中还是可以去的,毕竟那里还是蜀国的地盘。只不过,这个时候再去,怕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蜀国上下的大小官吏、大小士卒,现在到底还有多少拥护皇帝的已经不得而知,如果他们不拥护,听说皇帝要往南中逃跑,怕是还没抬脚,就先闹开了。
因此,谯周的结论很简单,就是投降曹魏。
谯周的一番理论下来,朝堂上鸦雀无声。只有个别人怯生生地站了出来,问道:
“谯大夫,如今邓艾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现在投降,人家还能接受吗?万一不接受,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谯周答道:
“此刻,东吴还没有灭亡,曹魏定要拿我们做个榜样,所以一定会接受我们的投降。不仅如此,他们肯定会客客气气地对待我们,还会给皇上封赏土地、封赐爵位!”。
听了谯周的话,朝堂上一片安静,再也没人说话了……
就这样,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江山,就让这个三寸不烂之舌的谯周给说亡了!因此,很多人在提到谯周的时候,都是气不打一处来,甚至连很多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也痛骂谯周是个卑鄙小人、卖国贼!
就这样,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江山,就让这个三寸不烂之舌的谯周给说亡了!因此,很多人在提到谯周的时候,都是气不打一处来,甚至连很多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也痛骂谯周是个卑鄙小人、卖国贼!
那么,历史上的谯周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事实上,谯周是个“通儒”,也就是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此时,怕是有人会站出来反驳:一个人学问好,未必人品就好!
但是,在《三国志·谯周传》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关于谯周的不良品行,反而可以看到他身上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安贫乐道”……
谯周的家境非常贫穷,而他本人也从来不置办产业,整日里都是埋头读书、废寝忘食。有时,读到会心的地方,谯周就会一个人坐在那里笑,连饭也不记得吃,这就是所谓的安贫乐道。
其次,谯周对诸葛亮是非常敬重的。
当初,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刚传到成都,是谯周第一个冲往汉中奔丧的。只不过,在接到刘禅“不许奔丧”的命令后,大家谁都不敢去,就谯周只身一人前去吊唁了。
都说,英雄惜英雄!既然诸葛亮是个君子,那么肯定不会有小人去崇拜与敬重他。所以说,谯周未必就是个小人。
另外,谯周敢于直谏。
自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有些管不住自己飘飘然起来了,他一会儿要修建宫殿,一会儿要增加乐队、歌妓舞妓,一会儿又要出去游山玩水。当时,没有人敢阻拦,只有谯周一人上书直谏,劝刘禅不要这样做。
所以说,谯周不是个卑鄙小人。至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是个卑鄙小人!
那么,既然谯周不是小人,而是一个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者,他为什么要在大敌当前之际,不先想退敌良策,而是大谈投降理论呢?
在蜀汉面临危难之际,谯周不但没有退敌良策,还在朝堂上大谈特谈投降曹魏后的好处,使得蜀汉江山迅速灭亡。
不得不说,蜀汉的灭亡,谯周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可是,谯周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在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中:
只有小人才是卖国贼,而君子不会!
其实,不然……
一个不是小人的人,之所以会出卖自己的国家,唯一的解释:这个国该亡,且早就该亡了!
在谯周看来,三国时代虽分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但除了国家还有天下,而天下是高于国家的,也是必须要统一的。如果说,因为一个国家阻碍了天下的统一,那这个国家就该灭亡,就应该让那个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国家来一统天下。
而这,就是谯周的内心所想!
那么,谯周的想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谯周的想法都来自杜琼。杜琼是蜀汉时期的大学问家,不仅精通谶纬术艺,同时也精通天文占验,他在与谯周探讨天文的时候,就曾告诉过谯周
“汉代者、当涂高”
,并肯定了
“当涂高者魏也”
的预言……
杜琼表示:“魏”就是“厥”,而“厥”就是皇宫门口的两个高大建筑物,正对着道路高耸挺立;在古代,人们对官职的称呼都不是“曹”,可自从汉代开始,大家就都把官职称呼作“曹”,对于那些低级官员,都称作“属曹”,而那些吏卒们,也被称作“侍曹”,这也许就是天意。
谯周听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涂高”就是魏,而政府官员就是“曹”,加起来不就是曹魏吗?照这样说,一统天下的就肯定是曹魏了!
自此之后,谯周也开始四处散播这些言论了……
不仅如此,谯周还开始自我发挥了!谯周到处跟人讲:先帝刘备的“备”,就是具备,足够了,可以了的意思;而后主刘禅的“禅”,就是禅让,让出去、让给别人的意思。所以说,咱们蜀汉皇帝的名字,一个叫做“足够了”,一个叫做“让出去”!
其实,谯周主张刘禅投降,并不是他的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属于政治立场问题。因为,谯周的政治立场是站在曹魏一方的。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有不少的问题都源自政治立场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将前者与后者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的历史观。
毫无疑问,谯周与杜琼两人的这些言论,是属于牵强附会、强词夺理,且装神弄鬼的。但是,古代人比起现代人来说,科学观、历史观、发展观等,都要落后十万八千里,大家就是信那些东西呀!
那么,谯周为什么要编出这些牵强附会的段子,来诅咒自己的国家呢?
很明显,谯周出卖蜀汉是早有预谋的。只不过,他主张投降曹魏已经是个政治立场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了。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诅咒自己的国家,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
首先,分利不均。
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的:上层的荆州集团,中层的东州集团,以及下层的益州集团。而谯周、杜琼等人,恰恰就是最下层的益州人士,他们一直都是被边缘化的,分到的利益也是最少的,所以对此政权也是相当不满。
其次,治蜀过严。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执法如山,非常严明的。因此,有不少官员和兵士们,难免都会心生抱怨。
另外,战事过多。
谯周在自己所写的《仇国论》里,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朝廷一定要审时度势,并掂量掂量我们到底有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如今的天下就好比战国时期,我们只可以学着做周文王,而不是汉高祖!
谯周的意思很明确,以蜀汉的实力想要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朝廷非要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土崩瓦解而已。
当时,谯周的这篇公开叫板的文章,非但没有令他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还因此升了官。足以说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而蜀汉大多数的官员们也和他一样,是心里有数的。
最后,百姓苦不堪言。
由于蜀国不停地发兵征战,百姓们的生活别提有多苦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用来打仗的粮饷就只能从百姓的身上盘剥。
据统计,当时的蜀汉百姓有二十八万户,共计九十四万人,而军队就有十万零两千人之多,官吏达到四万人。蜀汉的百姓们不论男女老幼,每九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每七户要供养一个官吏,这又是怎样的负担啊!
综上所述,面对这样一个国家,此时不亡,更待何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