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省黔东南州莽莽群山之巅,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一枚巨大的绿色翡翠,在时光中默默守护着万千生灵。近日,记者深入这片“野生动植物生态方舟”的秘境,探寻其生机勃发的奥秘。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工程师彭彩淳在采访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态持续向好的动人画卷。
“通过各个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这一块,就以咱们雷公山保护区为例,近些年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发现动物资源在逐步上升。”彭彩淳的声音带着踏遍青山的笃定。这种上升是直观可感的——深入林区,耳畔的鸟鸣日益稠密婉转,如同自然的交响乐团在排演更盛大的乐章;巡护路上,护林员更有机会与灵动的毛冠鹿、小麂等鹿科动物不期而遇。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片沃土还在源源不断地向科学界奉献惊喜。“咱们2024年、2025年都分别发现了雷山臭蛙、魏氏纤树蛙两个新种。”彭彩淳特别强调。两个崭新物种的相继亮相,如同大自然颁发给雷公山生态保护的勋章,有力印证了此地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与丰饶。
这份蓬勃生机的背后,是整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最起码污染会越来越少,”彭彩淳说。保护成效亦体现在另一个关键指标上——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数量显著下降。“今年目前为止,一共收容到三起三只野生动物,数量在逐渐降低。我们在努力争取让零早点到来。”这“三起三只”与“清零”愿景,清晰丈量出人类活动侵扰的减弱和野生动物自然生存能力的增强。
层峦叠嶂的雷公山,正以其日益葱郁的怀抱,稳稳承载着万千生灵的栖息与繁衍。法规的完善、保护的坚守、生态的自觉,共同铸就了这艘航行在苗岭深处的“生态方舟”,为黔东南州、为中国守护着弥足珍贵的自然基因库。它的航向,始终朝着万物共荣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郑星 徐全莉
实习生 肖静雨
编辑 徐全莉
二审 彭玲
三审成嘉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