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网6月6日讯2025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222万,再创历史新高。“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是我国就业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为应对就业挑战,全国高校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工作,以创新与责任,全力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深化产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错配”
为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高校正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北京体育大学与企业共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每年有数十个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相关研究和实习实训工作,极大提升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产业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与企业打造“1355”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共建“工程师训练营、求职指导综合体、就业实习基地”三大平台,构建“专业认知—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求职实训—实习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一年多来,该校参与企业工程师训练营学生800人,获结营证书360人,大三年级学生拿到企业提前批次录用offer达157人。该模式为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强化就业引导,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高校就业工作不仅是解决岗位问题,更是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
北京大学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开展专项布局。近年来,该校投身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以及科技前沿相关行业领域的毕业生比例持续攀升。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举办“大国重器”“新质生产力”等特色双选会,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重大需求深度融合。毕业生进入制造业比例从2020年的2.1%跃升至2024年的6.8%。近五年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工程学部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中,72.7%选择进入各类企业就业,其中57.7%扎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能源等关键领域,直接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的“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优秀毕业生到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尤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线任教。针对2025届毕业生,开展教育类型招聘活动600余次,提供岗位1万余个,精准搭建基础教育就业平台。该校还为毕业生提供包括名师校友指导、免费集中培训等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支持,通过持续关怀机制有效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
拓展多元渠道,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为破解供需对接难题,高校正积极搭建覆盖多领域的立体化招聘网络,“细化分、高频次”校园招聘常态化,数字算法精准“配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天候”就业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打造“启航星期三”校园招聘服务品牌,举办“一院一会”分学部学院专场,分行业、分群体、分地域,比如,法律专场、金融专场等,还有女生专场、博士生专场等。2024年9月以来,该校举办专场宣讲会600余场,大中型双选会60余场,累计参会单位近5千家,提供岗位27万余个。
浙江大学通过“数字+”的工具设计,整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库、企业技能画像与学生个性化档案,结合校友发展数据库分析去向与行业分布,利用动态机器学习算法叠加用户行为模型,实现从匹配到精准智配,助力学生获得超预期岗位建议。通过构建“数据挖掘—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反馈优化”的全链路闭环,实现从海量信息筛选到职业发展引航的智慧转型,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精准的就业推送,让信息围绕学生转。
在教育部“国有企业招聘扩容计划”与区域性就业大市场建设的“双轮”驱动下,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将更加紧密。青年学子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动能,以奋斗之笔描绘新时代青春画卷。
文字:孙晓彤 仝选
编审:刘佳 张艳玲【责任编辑:仝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