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村级资源镇域统筹,农业产业跨村发展
临朐县柳山镇采取“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整合2000多亩土地出效益
柳山镇正在集中建设的大棚。7月6日,临朐县柳山镇魏家庄农业园内,高温天气下,人站着都汗流浃背,园区内新大棚的建设依然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这其中就有我的两个棚,8月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该镇翠飞村种植户王明学说,“除了我以外,我们村还有7户村民也在这里建了新棚。”
翠飞村的村民,为何能在魏家庄村建大棚?
“我们这是采取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柳山镇党委书记李霞说。柳山镇是农业大镇,大棚瓜菜种植一直是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大,品种也很多。近几年,生产效益提升,有棚的农户想进一步扩大面积,或者计划对旧棚进行升级换代;没棚的农户也想建新棚。但现实是,原来的旧棚,规格大小不一,朝向也不相同,有的村还缺乏适合建棚的土地。与此同时,辖区内一些村,有土地资源,却缺少种植户,村集体收入也很乏力。
“为加快村级资源要素潜能释放,我们探索出了‘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就是在梳理全镇土地资源基础上,由政府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利用经济相对薄弱村提供的土地指标等要素,采用‘集中流转、统一建设、产权独立’的方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项目资源和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李霞解释。
此模式打破了各村地域限制,在适合发展大棚的经济薄弱村,经过科学规划,由镇政府指导统一流转土地,集中建设种植户急需的大棚。
大棚建设按照提前报名、按需建设、自筹资金的原则,采取招标方式。承建方必须是有资质的专业企业;建设过程大棚户全程参与,包括方案设计、材料选购、技术细节等,他们都有发言权。这样既保证了建设质量,更保证了大棚用起来好用。据王明学介绍,这样建设,每个棚要比农户自建节省2万多元,时间也快了不少。
目前,该镇已在魏家、辛庄、庙山、翠飞等村建立了试点,整合土地2000多亩,新建大棚100余栋。
为支持项目顺利推进,镇政府为建棚户协调了低息贷款。为了让这些在外村种棚的农户能安心发展,镇政府还在协调尽快为他们办理大棚经营权证。随着各试点规模的扩大,目前相关农资、技术服务等要素已开始向试点园区聚集。在试点带动下,目前柳山镇已打造起以西瓜、辣椒、西红柿、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瓜菜产业集群2万亩,年销售各类果蔬10余万吨,产值10.75亿元,经济薄弱村也有了稳定的分红,“飞地抱团”经济效益开始凸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17:46: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