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了一个事业编,花45万元买答案。
2023年,重庆警方查办一起公职招考作弊案。在该市丰都县举行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中,多名考生笔试成绩“断崖式”领先,招致嫌疑。
随着案件侦办工作的深入,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考试作弊产业链逐渐被揭露:上游“老大”负责统筹学生报考岗位,提供作弊设备,组织“枪手”做题;中游有专人组织作弊工作、招揽“生源”;下游有拍手进入考场非法获取试题。经查,该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长期在重庆各区县及四川内江市事业单位招考中组织作弊,单次作案非法获利十万至数十万元。
2025年3月下旬,本案二审宣判,“头犯”获刑5年。与此同时,一名熟悉案情的人透露,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
当正常竞争通道无法达成目标,部分人便妄图通过作弊走捷径,而犯罪团伙正是利用这种心理,以单次十万元至数十万元的非法收益为诱饵,构建起完整的作弊产业链。
更值得警惕的是监管环节的薄弱之处。考场安检与信号屏蔽存在的技术缺陷,为作弊设备流入考场提供了可乘之机。从案件中作弊设备的运作流程来看,无论是伪装成普通应用的作弊软件,还是通过加密信号传递答案的操作,都需要突破多重监管防线。这暴露出部分地区考试组织工作中,技术防范手段未能跟上作弊手法的升级速度,存在明显的被动防御倾向。
此类事件的负面影响是多维度的。对考生而言,它破坏了“人人平等”的考试准则,让埋头苦读的考生遭遇不公竞争;对用人单位来说,通过作弊进入岗位的人员可能存在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问题,进而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对社会而言,它损害了公职招考的公信力。
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公职招考尤其如此。它不仅关系到人才选拔的质量,更维系着公众对社会公正的信心。唯有织密监管网络、加大惩戒力度、净化竞争环境,才能让每一份努力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周雅萌
主播/汪林静
视频/贺琰竹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