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河北新闻网讯(亢春宁、高成、李楠)“要是搁三年前,我这病至少得往北京跑三趟。”10月初,刚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出院的李先生,攥着出院小结感慨道。这位56岁的腰椎间盘患者,如今已能挺直腰杆下地干活,这正是该院区托管三年来医疗惠民的生动写照。
2022年7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正式挂牌。如今,医院门诊楼里“北京专家坐诊”的牌子前,排起了安心等候的长队;曾经只能处理常见病的手术室,如今能熟练开展冠脉支架植入、神经介入等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医院年门诊量增长27.2%、住院量增长37.8%。

专家“沉”下来,百姓少跑腿
“以前带老伴去北京看心脏病,凌晨5点就得起床赶最早的高铁,到了医院还得排大半天队,看完病赶回来都天黑了。”怀来县沙城镇的李女士,说起三年前带老伴往北京求医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
2023年初,情况变了。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进驻怀来院区,设立了“心血管专家工作室”。李女士通过院区的预约系统,轻松挂上了北京专家的号。这样的故事,在怀来县还有很多。三年来,北大人民医院累计派驻140余位专家,覆盖32个临床专业,17个“专家工作室”就像17座“桥梁”,把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接“搬” 到了怀来百姓家门口。急诊专家吴春波教授更是把“课堂”开到了乡镇,三年间他跑遍了怀来县的各个乡镇,开展了20余场急诊急救培训。

学科“强”起来,重病不用转
“以前,县医院虽然可以进行高血压、脑出血、颅脑外伤等手术,但一些难度更高的颅内肿瘤、椎管内占位、三叉神经痛等手术无法完成。”怀来院区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王海峰说起三年前科室的情况,十分感慨。
但托管三年后,科室实力逐步提升。2024年10月,怀来县大黄庄镇的村民张先生,突发脑出血被送到怀来院区。那天,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周景儒主任正在院区坐诊,两人一起制定手术方案。最终,手术顺利完成,张先生术后恢复良好,没有留下后遗症。
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硬件的“撑腰”。怀来院区新增了病理科、导管室等核心科室,西门子双源CT、飞利浦血管造影机等高端设备陆续投用,卒中、胸痛、创伤(省级认证)、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五大急救中心先后建成,构筑起生命安全网。
服务“暖”起来,就医更舒心
“以前来医院看病,光排队缴费就得半个多小时,现在在诊间就能直接付钱,太方便了。”看病的王阿姨体验了“智慧就医”的便捷。2024年底,怀来院区完成了智慧化信息系统升级,预约诊疗、诊间支付、床旁结算等功能全部上线,患者平均就医时间缩短了近40%。
不仅如此,医院的环境也变了样。门诊楼重新规划了布局,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分布更合理;住院楼加装了中央空调,新增了两部电梯;妇儿病房换上了温馨的窗帘、卡通图案的墙面;急诊区域扩容了137%。此外,怀来院区牵头组建了覆盖17家乡镇卫生院的紧密型医共体,急诊科创建的“1+6+N 网格化慢病管理模式”,让村里的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走进北大人民医院怀来院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方便”“放心”“舒心”。从“病人跑”到 “专家来”,从“重病转院”到“本地救治”,从“排队折腾”到“智慧便捷”,北大人民医院怀来院区用三年时间,真正成为怀来百姓的“首诊之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