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范昊天
把制备好的量子点薄膜晶体管芯片放到低温冷阱探针台中,设定好温度、电压等参数,通入二氧化氮气体,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一系列有规律的波形数据……
1月2日一早,阴雨天的武汉有些湿冷,华中科技大学的量子人工嗅觉学术前沿青年团队实验室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该校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授刘欢正带着团队成员李华曜副研究员、唐艳婷博士研究生等人,开展光电智能生化传感器芯片与微系统关键技术的攻关。
“高性能智能气体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温室气体检测、流程工业安全、智慧医疗等重要领域,是世界各国竞逐的重要新赛道。”刘欢介绍,团队持续加强与汉威科技、海康威视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电子鼻、光子鼻等先进传感技术和微系统的研究,逐步实现了关键芯片及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同时积极开拓量子点类生智能感知前沿研究方向。
武汉光谷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周边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近年来,光谷充分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12%。湖北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2025年要达到7000亿元。
2023年4月,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光学超材料调控机理及微型气体传感器研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领衔、刘欢教授团队参与,以解决微环境中多组分气体检测的基础问题和技术难题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光学超材料的气体传感新方法。
“经过近一年的科研攻关,以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灵敏、非制冷中红外探测芯片为核心部件的光子鼻微系统,已经能够同时识别三种以上的多组分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甲烷、乙炔等;在高灵敏甲烷检测方面,检测能力可达1亿分之一的浓度。”刘欢说。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新的一年,她将带领团队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朝着微型化、高精度、多组分的智能气体传感方向继续努力,重点提升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同时与更多领军企业、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更多科研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