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虽20许人,望之若妪媪也。
这句话说的不是别人,而是道光六子恭亲王奕訢嫡长女,两宫皇太后养女,历史上最后一位公主——荣寿固伦公主。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20多岁的荣寿公主其貌不扬,甚至说长相丑陋,但这位公主却是慈禧太后一生为之少数所忌惮的人。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给我们的印象是,慈禧是晚清“天不怕地不怕”的存在,她掌控晚清实权长达半个世纪,虽然她没有学武则天那样夺取大清江山,但她却是受万人敬仰的统治者。在晚清,她就是权威,她就可以代替皇权。不难想象,毕竟自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同治帝、光绪帝就成了傀儡皇帝,大事小情,慈禧一人说了算。
不禁要问,慈禧这么厉害且有政治手腕的角色,怎么会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公主又爱又怕呢?这是有原因的。
值得尊敬的“丑公主”
清朝的公主,粗略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为嫡出,即皇后所生;和硕公主是庶出,一般是妃子所生。像亲王、世子、郡王、贝勒等爵位的人的女儿会被封为“格格”。格格也有“和硕”、“多罗”、“固山”等区别。
既然如此,你是不是认为荣寿公主是皇后所生呢?非也。前文有述,她是恭亲王奕訢之女,是咸丰和慈禧的侄女。这么算来,她应该是“和硕公主”才对!是身份有误吗?并不是这样。
身体羸弱的咸丰去世之后,26岁的慈禧便守了寡,野心满满的她为了迅速掌控朝廷大权,面对当时的形势,她必须要寻找政治上的合作伙伴。此时的恭亲王奕訢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慈禧就千方百计拉拢奕訢。最后通过两人合力,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铲除了顾命八大臣。作为回报,慈禧把奕訢7岁的女儿接进宫里抚养,并且封为“固伦公主”。
按照先前惯例,亲王的女儿如果被宫里抚养长大,她一般会被封为“和硕公主”,但如果非常得宠,就会被封为“固伦公主”。很明显,我们的荣寿公主属于后者。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1864年2月9日),两宫皇太后正式册封恭亲王长女为固伦公主。
《清穆宗实录》:
恭亲王之长女。聪慧轶群。素为文宗显皇帝最所钟爱。屡欲抚养宫中。晋封公主。圣意肫肫。言犹在耳。自应仰体先帝之心。用沛特恩。著即晋封为固伦公主。以示优眷。所有服色体制。均著照固伦公主之例。
固伦荣寿公主性格沉静、不苟言笑,即使面对权倾天下的慈禧,她也不曾委曲求全地拍马屁。12岁时,慈禧指婚荣寿公主于固伦额驸景寿之子富察·志端。同治五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
花样年华却遭遇孤寂一生
与志端的联姻,可谓亲上加亲,锦上添花,而且有皇亲国戚的加持,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荣寿公主可得安生。但不幸的是,五年后,驸马爷志端病故,年仅17岁的荣寿公主甚至还没感受到人间天伦就成了寡妇。
在古代,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皇宫大院也不例外。作为养女的荣寿,她的婚姻却相对自由。对于她的婚姻大事,慈禧给了荣寿选择的余地。慈禧挑选了三位门当户对、条件较好的少爷,并安排于内屋供荣寿固伦公主挑选。要知道,得到慈禧的恩典和肯定,这几个人是莫大的荣耀。
仅仅12岁的荣寿,哪里知道爱情是什么,不过在几个人中间,他一眼就相中了帅气且内敛的志端。确定关系后,慈禧为两人操持了盛大的结婚典礼。一个是秀外慧中、温婉端庄,一个是知识渊博、举止大方,两人婚后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与凡人不同,两人并没有在大婚之夜行周公之礼,公主和驸马在婚后都只能住在自己的府邸,二人只有在每天早上驸马去公主府请安、或者公主专门召见留宿驸马的时候,才会相见。
亦或许是这种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两人婚后5年不曾留下一男半女,这无疑是荣寿后来最为遗憾的事了。
要说怜悯可能是两宫太后对荣寿最大的感同身受。正因为小小年纪就成了寡妇,所以慈禧对荣寿格外同情。
《清德宗实录》:
寿庄和硕公主。著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并赏坐黄轿。荣寿公主。著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
光绪七年,慈禧太后下诏将两位硕果仅存的公主皆晋封为固伦公主。其中寿庄固伦公主是光绪帝的亲姑姑。可以看出,荣寿被接回宫中时,也享受了慈禧给予的特殊照顾。三年后,随着寿庄公主离世,荣寿公主成为了清朝唯一的公主,宫中称其为“大公主”。
“降伏”慈禧只因荣寿秉持正心
众所周知,李莲英是慈禧面前的大红人,即便如此,他在慈禧面前都不敢说错半个字,何况他人。不过,荣寿公主似乎享有某种特权,她就敢在慈禧面前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甚至敢于各种“怼”。
荣寿公主不是枯燥无能的人物,她沉静低调,对慈禧一片忠心,对于这一点,慈禧心知肚明。不过荣寿公主寡言,只要她发话,一般太后都会言听计从。
慈禧穷奢极欲是出了名的,有的时候慈禧穿得过为华丽,公主就会说:“一个老妇人家,不要这样奢华”。慈禧听完每次都会换一件朴素的衣服,甚至连自己的珠宝都不敢带。
《十叶野闻》:
遇事能持正心,不善太后之奢侈,常谓:“此等糜费,殊属无谓,彼清家一老寡妇耳,亦复何心于纷丽?”
宫里人也许对慈禧都是避而远之,或者是见面之后就是一顿谄媚恭维。但荣寿不一样,她看待慈禧就如看一位上了年纪的邻居大娘,经常会找慈禧散步闲谈,大有把自己童年缺失的母爱和自己孀居的苦楚,都想从慈禧哪里得到某种回应。
在慈禧看来,荣寿不比其他宫女或侍女俊俏,但美与丑永远不止是外表上的,大公主虽然一派未老先衰之像,但她敢于秉持正心。
紫禁城,作为荣寿最为熟悉的地方,她虽然身处变幻莫测的深宫,但她与世无争,处事公允,不喜形于色,不怒喝于颜,可以说,除了讨厌李莲英,她跟宫里的任何人都处得很好。荣寿公主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她并没有从此消沉下去,反而她倒是一个富有情趣之人。没事的时候,她就自学花鸟画,而她的画跟瑜贵妃的山水画,并称“宫闱二妙”,可见其功底。
出于一颗公道之心,大公主做事很有格局,不拘泥小节。她与光绪帝相处得很好。要知道,载湉即位后,恭亲王一家对他很嫉妒。但荣寿公主却没有在乎权与利的影响,在她心中,可能是亲情占据了所有。非但如此,慈禧晚年,大公主更是没少调和慈禧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大公主常常对人说:“皇帝很可怜,五岁入宫,再也见不着亲娘,咱们应当辅助他才对。”而且,她也主动结好瑾妃、珍妃,并时常在慈禧面前说她们的好话,目的就是要调和皇家内部的矛盾,可谓良苦用心。
在慈禧面前,荣寿更像是自己生的大丫头,所以,每每自己做事出格时,大公主就会毫无顾忌地跑到“母亲”跟前一顿数落,也难怪慈禧叫荣寿是“女汲黯”。都说慈禧是一个无情的女人,不过,在她心里,荣寿公主应该是唤醒她内心深处母爱的那个报恩的女儿。
爱是一种相互的温情,慈禧的无情、冷酷、毒辣,到荣寿公主这里似乎都不起效,因为荣寿的爱已经将慈禧融化,这也是“一物降一物”的另一种解读罢。
光绪、慈禧去世之后,摄政王载沣主持政事,不过由于年轻,导致后宫乱作一团。荣寿公主对此十分恼怒,对载沣就是一顿批评,说她辜负皇太后眷顾。之后,载沣谨慎做事,但凡有不懂的地方也经常请教大公主,为此朝廷内外才逐渐得以稳定。
16年后的1924年,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代封建社会早已经淹没在历史洪流中。这一年,71岁高龄的荣寿固伦公主也走完了她孤寂且有温度的一生。作为大清最后一位公主,荣寿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功绩,也未能阻止大清衰亡的宿命,但她的一生却见证了大清的兴衰荣辱,也彻底为封建王朝的“公主”画卷标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