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29日电(记者潘旭、史依灵)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科技大学成立。如今10年过去了,这所学校如何了?

28日上海科技大学召开建校十周年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在上科大28日举行的建校十周年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上分享了一则小故事:招生时,网民分别将三所中科院所办高校即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为“上科大”“中科大”“国科大”,合并称为“上中国科大”,体现了社会对中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上科大这所年轻院校的肯定。

航拍上海科技大学。
规模上,上科大并不算“大”。2013年,学校招收了首届研究生296人。经过10年的发展,学校如今在校的所有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6000多人。学校并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力求做强做精、做出特色。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从数字上看并不多,但细数这些学科,都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关键领域。
教育部部副部长翁铁慧说,一流大学重在内涵和质量,绝不是规模和数量的比拼,必须坚持特色发展,上海科技大学一直秉持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的特色,要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优势领域,力争世界前列。
2022年2月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行列。从批准成立到“双一流”不到9年,上科大的诞生和发展适逢党和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地处上海科创前沿的张江,上科大有着天然的科创烙印。上科大副教务长刘志10年前见证了上科大的诞生,彼时他已在海外的科研机构的工作了17年。上科大经批准建设的当年,刘志参与了张江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的建设,近年来又在上科大参与了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硬X射线自由电激光装置建设。
“1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上科大也能像当年在张江一样,为大科学装置做点我们能做的事情。”刘志说。
除了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外,上科大在过去10年里还牵头或参与建设了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出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实验成果。
截至目前,全校378个研究组共参与发表论文13080篇,其中SCI、SSCI、EI收录11766篇,学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自然》《学科》《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81篇,3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6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在上科大物质学院软纳米平台,在读本科生在平台超级用户的指导下,学习紫外曝光机的使用,掌握初级光刻技术。整个光刻操作在特殊的“黄光间”进行,目的是隔绝环境中的紫外线对光刻胶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