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被迫和公婆住一起那半个多月,我全家感情更好了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18 13:13: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被迫和公婆住一起那半个多月,我全家感情更好了

1

阳光透过窗帘的蕾丝,照射在床上。

柳洁茹翻了个身,其实早就醒了,可是,起床也是无所事事,她换了姿势继续躺着。现在全国面临着冠状病毒的灾害,安心呆在家中两周,就是控制疫情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

身边的丈夫骆滨还在酣然大睡,不知道昨天他又刷手机到几点。原来,她一直取笑丈夫,比猪只多了一层赚钱的功能,现在看来,和猪是没有差别了。

假期无限延长,对于大人而言顶多就是推迟上班,少赚点工资。但是孩子们的中考可未通知延期,本来已经安排得密密码码的补习计划,因为这场疫情,而暂时中止了。

禁止校外辅导,教育部干了几十年没干成的事情,因这一场全国人民的大恐慌,几天就干成了。

想到儿子,柳洁茹躺不住了,赶紧穿上睡衣,随便洗了把脸,便去做早餐了。

说是早餐,其实已经十点,公公婆婆早就下地去了,家里只剩一家三口。

虽然公公当了四十年的小学教师,但骨子里仍旧是个农民,而不是知识份子。哪有一个知识份子的家中,会没有一本藏书,电视机倒是安装了三部。

昨天傍晚,公公婆婆下地回家,坐在客厅等待吃饭的时间,并将电视的声音开得震天响,电视中播放的是《三国演义》,战争的场面,恢宏也鼓噪马啸。

而儿子骆嘉男此时正在自己卧室学习,做为初三党,停课不停学,每天都有繁重的寒假作业,她好不容易让儿子静下心来学习,这间三居室的房子,隔音效果一般,公公这摆明就是猪队友扯后腿的节奏。

柳洁茹喊了几声,让公公将电视声音轻一点,公公有点耳背,没有听到柳洁茹讲什么,反倒为了听清电视里的声音,将音量越调越大。

柳洁茹放下铲子,脱掉手套,到儿子房间拿了本《三国演义》放到公公手里,说道:“爸,你不是想家里出个学霸吗?那我们全家都得营造这个氛围,书香门第需要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行!“

“你这人真是的,爸妈累了一天了,你就不能让他们放松放松。”老公骆滨瘫在沙发上,数落着柳洁茹不是。

“人要想达到目标,必须要约束自己。你不能目标定在那里,行为上却背道而驰!”柳洁茹据理力争,做为中学语文老师,她偏爱书香萦绕的宁静。

自己在市区的小家,就一部电视也没安装,大书柜和经典藏书装饰着整个客厅,儿子骆嘉男再活泼好动,也总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安下心来。

此时,骆嘉男步出自己的房间,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边剖着桔子边说道:“你们又在这BBB!”

“你现在少吃点零食,马上吃饭了!”柳洁茹劝道,心底又是一阵无奈。

婆婆这几天什么都不干,每回下地回来,并坐在那里等吃饭,吃完了,又坐在沙发上,被子一盖看电视。原来柳洁茹在家只用做三个人的饭,现在在乡下每天要烧五个人的菜。

柳洁茹今年落下肩周炎的毛病,家务干多了,就会酸疼不止。去年底二十九回来,开头两天,婆婆还会拿自己当客人,主动烧菜烧饭。

大年初一开始,她并什么也不动。骆滨就曾说过:“我妈这个人是极惫懒的,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而柳洁茹天性爱干净,家里不收拾干净整齐了,并感觉无法住人。而想整洁,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断舍离。断舍离中,扔东西是主旋律。

可公公婆婆是一根针也舍不得扔的人,去年底二十九回来,柳洁茹大肆收拾后,他们就抱怨这个东西没了,那个东西丢了,抱怨柳洁茹败家,使柳洁茹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柳洁茹想着忍三四天,初二就回市区去。可是这场疫情,市区更严重,家里所在小区也封掉了,她变得有家不能归,只能继续呆在老家与公婆将就着。

2

柳洁茹将水在高压锅中煮沸,又将一个蕃薯削在里面,同时又倒了三把小米进去,拿勺子搅拌了几下,便盖上盖子,让它慢慢熬,一边又炒了根芥菜,炮了两个土鸡蛋。

半个小时左右,一顿营养而清淡的早餐并弄好了,三碗香喷喷的蕃薯小米粥,金黄软糯。叫醒丈夫与儿子吃饭后,她又去洗昨天换下的衣物。

晒好衣物,又将早餐过后的碗洗了,才泡上一壶茶,电话响了,是婆婆,她问道:“家里有煮饭吗?”

“没有!”柳洁茹回答道。

“没煮,那我们就不回去了!”

“哦!好。”看来,婆婆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之前她还会赶回来说煮饭,一看柳洁茹不是已经炒好了年糕,就是炒好金粉面,她便拿起碗,盛现成的吃。

谁说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天,这才初四,婆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今天是吃粥,确实没有剩下什么东西。

放下电话,柳洁茹将刚才的事情说给老公听,骆滨听完说道:“你应该说家里有煮,你让他们回来吃啊!你真是不孝顺!”

“我让他们回来吃,让他们儿子煮,谁让他们生得是个大孝子!”柳洁茹反唇相讥。

“柳洁茹,你有意思吗?就会欺负我!”

“我欺负你,欺负得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老爷?那求求你,你也欺负欺负我吧!”

被柳洁茹一呛,骆滨不怒,反扑地笑出声来,想搂着妻子说说好话弥补,柳洁茹甩开肩膀上的手,并不领情。继续控诉道:“孝顺,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要身体力行。呆在这里,我已经够窝火了,我还天天被你们一家人当丫鬟使。”

柳洁茹胸腹委屈,公公婆婆将她当成农村媳妇一样看待,可她骨子里有着知识女性的清高。闲暇之余,喜欢听听音乐,看看书,品品茶,现在倒好,要无时不刻绕着灶头转,否则还要冠个不孝的罪名。

柳洁茹与公婆生活习惯不同,三观也不同。本来两代人分居两地,各得其所,偶尔见面,客客气气就好,要不是这场疫情,他们也不用勉强绑定在一起。

中午的小插曲,柳洁茹晚饭故意不想煮了,窝在床上看《傅雷家书》,然后又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骆嘉男过来对她讲:“妈妈,我饿了,快点烧饭!”

公公婆婆居然还没回来,饿着谁,柳洁茹也舍不得饿到自己的儿子,并下了水饺,喊骆嘉男过来吃饭时,睡在沙发上的骆滨也醒了,慢腾腾地进卫生间洗脸。

出来,看到娘两已经在吃饺子,他餐桌上望望,没有他的份,又跑厨房看看,锅里除了糊白的水,哪里有一个水饺的影子。

“老婆,我的呢?”骆滨奇怪地问道。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柳洁茹眼睛也不抬。

“你过分了哈!”骆滨生气道。

“过分啥,你又不是中风半身不遂,还要人照顾啊?”能气到骆滨,柳洁茹感觉内心爽歪歪。

“爸爸,我的分你一半!”骆嘉男自告奋勇。

“分什么分,吃你的!”柳洁茹白了儿子一眼,骆嘉男投给父亲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后,便乖乖低头吃饺子了。

骆滨气呼呼地坐回沙发,找茶机上的饼干和零食来充饥。

柳洁茹吃完,将碗勺浸入水槽后,想开煤气,给丈夫再下一碗饺子,气归气,还真要饿着他啊,谁让她这么善良呢!

突然听到开门的声音,柳洁茹抽回手,解下围裙,学着婆婆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盖上被子。

“快,来帮忙!”婆婆的声音响起,骆滨赶紧过去接东西,柳洁茹也跟着过去看了看,花菜、卷心菜、芹菜、洋葱,两条鱼,还有一些猪肉、牛肉。

“又买这么多!”柳洁茹没有囤东西的习惯,感觉菜冰了又冰,没啥味道,倒是塞得冰箱各种异味。

“多什么,明天菜场关门了,买不到东西了!”公公应道。

“煮饭了吗?”婆婆问道。

“我和嘉男吃过饺子了。”柳洁茹回答,言下之间,便是你们一家三口想啥就自己弄,她不伺候。

婆婆咧着没几个好牙的嘴嘴笑了笑,并去厨房烧饭了。骆滨说得对,婆婆是疲懒,能坐着绝不站着。但形势非要她站着时,她也必须得站着。

柳洁茹早早回卧室看下午未读完的《傅雷家书》,瞧瞧人家父母,与孩子聊音乐赏析,诗词心得,文学造诣,哲学处事。而自家公婆与丈夫又不知道在嘀咕着什么家长里短,小巷八卦。

3

第二天,天刚泛亮,婆婆并扯开大嗓门叫全家起床,说今天太阳好,吃过早饭,一家人下地去。

“妈,政府都让我们呆在家里别出门。”柳洁茹不情不愿地打开房门。

“戴上口罩,开车到老屋,田里一个人都没有,空气比家里好多了!”公公附合,他们老两口,一唱一合的功力,柳洁茹是领教了近二十年。

“走吧,干干农活,儿子成天呆在家里,你没感觉他脸又圆了一圈。”骆滨难得早起,还穿了套旧卫衣,看来他今天是决心当一个农民了。

想着儿子成天呆在卧室,放放风也好,并叫醒骆嘉男,一起去种田,田园牧歌,全当入乡随俗了。

如果说,柳洁茹嫌弃镇上的小三居被公婆塞得乱七八糟的话,那这田间的老屋,才是公婆真正的囤积地,那一麻袋一麻袋木料,旧掉的棉被,废弃的钢铁丝,堆放在前厅,应有尽有,只留下一条窄道过人。

墙上的绳子挂着公公婆婆干农活时沾满泥巴的衣裤,地上是两双沾满泥土的水鞋,柳洁茹嫌弃地皱皱鼻头。

“你们没水鞋,别下地,就在田梗上看看。”婆婆一边换衣服,一边叮嘱。

公公拿来锄头,镰刀,箩筐和一根扁担,吩咐骆滨和骆嘉男拿着。柳洁茹跟在身后,在田间亦步亦趋地跟着。

老屋周边被拆修建铁路,早就没有大片土地,而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被分割着,即使如此,公公婆婆也见缝插针地在这些荒地上播下种子,种出多种多样的瓜果蔬菜。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非常时期,这几方地倒成了非常奢侈的存在,即不怕躺得腰酸背疼,也不怕在屋里呆着发霉。

今天的任务并是收割两龚已经成熟的芋头,公公拿着锄头,小心翼翼地挖着,每挖出一个,婆婆便用手扒拉着,分类放在筐中,哪些大的,要挑回去储存,哪些小的,要留着明年做种。

“奶奶,我们在家里吃的芋头都很小,你这一个有七八斤重,怎么种出来的?”骆嘉男好奇,婆婆耐心地讲解着种植的技巧方法。

柳洁茹在一旁听着,微微脸红,这些知识她还真不懂,如果儿子问她,她只能请教万能的百度,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骆滨将装好的芋头挑回老屋,骆嘉男也提着一筐芋头回去存放,父子两来来回回,你挑着担,我提着筐。公公婆婆不停地挖拣着余下的地,别小看这两龚地,挖出的芋头起码三百斤。

柳洁茹指着自己脚边的地,问道:“爸,这里不挖了吗?”

“那里是蕃薯,你要吃,我就挖。”公公慈爱地回答道。

“蕃薯啊!咱们自家种的蕃薯真得是好,又软又糯,比菜场买的好吃多了。”柳洁茹想着昨天的那锅蕃薯小米粥,真是余味犹存。

“好吃吧,你喜欢,那我们呆会再蒸一锅吃吃。”公公二话不说,便过来挖蕃薯。

洗净的蕃薯放在烧柴火的大锅上蒸,看着婆婆将稻草点燃,又将边上劈好的柴,一点点地往里面塞,火越烧越旺。

“妈,我来吧,你去休息一下。”柳洁茹说道,想着一个早上,全家人就她啥也没干,此刻当然不好意思闲着。

“你来就你来!”婆婆也不客气地腾开位置让柳洁茹坐。

等到蕃薯蒸好,皮薄肉嫩,金烂烂地散发着香味。骆嘉男原本有点挑食,但干了农活之后,他是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

“爸,你媳妇能干吧,将蕃薯也煮得这么好吃!”骆滨对着公公给柳洁茹贴金。

“媳妇当然能干啦,不过也得有好东西给她煮,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公公的回答,让柳洁茹会心一笑,感情这就是让她来种地的目的。

“男男,你记不记得,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有描写过。福贵的女儿凤霞,为了抢一块蕃薯,和村里的王四大打出手的情节。你奶奶和爷爷那一辈人,就是苦过来的。”柳洁茹引导着儿子。

骆嘉男想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因为他们再不吃东西,就会饿死。妈妈,咱们家不会饿死吧?”

“现在饿得死是不?这么多东西可以吃。”婆婆得意洋洋地指了指自己的库存。

“不想饿死,要嘛好好念书,要嘛好好种地,无论做什么,总之,人就是得勤劳的。”骆滨趁机教儿子。

“我还是选择好好念吧!毕竟,当一头猪也是不容易的。”骆嘉男回答。

全家呵呵大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也造成了大家生活习惯的不同,没有对错,互相包容,疫情期间全家绑在一起,斗斗嘴,也要其乐融融,享受这难得的猪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儿子出生后小叔子提了一个条件,公公婆婆从亲人差一点变仇人
...欢欣的事,然而,小叔子的一句话却差点引发了矛盾,让公婆之间险些变成仇人。幸好,母亲的一席话化解了危机,使得矛盾得以缓解。我正在给儿子哺乳,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为了不打扰儿子吃奶
2024-03-20 15:19:00
夫妻吵架,妻子抱着孩子不回娘家回婆家,婆婆举动亮了,网友:高
...,婚后二人独立生活,并未与长辈同住。孩子的降生后,公婆时常前来协助照顾,她也时常带着孩子往返于娘家与婆家之间,因此孩子与两边的长辈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公婆待她如同亲生
2024-05-06 10:28:00
宝妈控诉:丈夫工资3千5,生2个女孩,公婆重男轻女,逼生3胎
...岁,二胎宝妈,在大雪纷飞的深夜,因为不肯生三胎,被公婆和丈夫赶出家门,一无所有,无处可去。01、丈夫月工资3500元!“两个孩子已经养不起了,为什么还要生三胎?”晓雯哭诉道。
2024-02-21 06:00:00
108坊故事|丈夫去世后她一直照顾公婆,“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碌的时候,她6点半准时起床,先给外孙做早点,再给公公婆婆把一天的饭都做好,看着他们吃完早餐后,把午饭和晚饭放在冰箱里,叮嘱婆婆吃时热一下。忙完这一切,她再去自己开的小便利店“
2023-11-13 17:49:00
83岁公公每月万元退休金,卧床后求儿媳伺候,让儿媳妇进退两难
...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惑,而且现在她的丈夫不能理解她,公婆也对她的决定不满。胡女士今年45岁,和比她大11岁的丈夫感情一直很好,这多亏了胡女士对家庭的关怀和她贴心温柔的性格。胡女
2024-03-17 13:34:00
亲人之间,要讲感情,不能为了钱而六亲不认
...岁职业:超市保洁员城市:成都家庭情况:一家三口,和公婆分开住03 我和老公都没文化,也没什么技术,所以做的都是苦力活。他在工地上做小工,我在超市里做保洁员,收入都不高。我们
2023-08-14 13:13:00
婆媳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彼此理解和体谅对方,少一些苛刻
...的,休息好了才能更有精力工作。但如果已经结婚了,跟公婆住在一起的话,儿媳早上睡懒觉,公婆可能会有想法了。老年人年纪大了,觉睡得少,一般都比较早起,所以他们中有些人会看不惯年轻
2023-08-14 22:06:00
好媳妇二十载无悔照顾公婆
...半岛都市报傅家埠社区周贵青——好媳妇二十载无悔照顾公婆在周贵青(后排左一)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孙隆昌立志参军报国。 半岛全媒体记者葛梦杰见到周贵青时,她正忙着喂婆婆吃东西,公
2023-06-02 01:19:00
我跟老公商量,等房子交房后,我们出20万给妹妹装修
...后面就跟着一个小尾巴,那是他的妹妹,比他小5岁。公公婆婆在经济对两个孩子向来是一碗水端平,不管给孩子们买任何东西都尽量做到价钱差不多,给零花钱也是不偏不倚。我们结婚时,房价还
2023-07-10 21:40: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