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老人喜欢吃带馅的,我就经常给他们包饺子、包包子、烙馅饼,变着花样让他们吃好。”11月7日,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香樟园社区香榭丽都小区,史巧琴在厨房里揭开热气腾腾的蒸笼,一边往出拾蒸饺一边说。
做好一日三餐,每天的忙碌从早晨六点半开始
他们家的房子是11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收拾的非常整洁,平时住着六口人,63岁的史巧琴、95岁的公公郑庆吉和89岁的婆婆,还有女儿一家三口。其实,史巧琴的女儿女婿也买了房子,但觉得母亲一个人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不放心,索性就一大家子人一直生活在一起。
每天清晨,是史巧琴最忙碌的时候,她6点半准时起床,先给外孙做早点,再给公公婆婆把一天的饭都做好,看着他们吃完早餐后,把午饭和晚饭放在冰箱里,叮嘱婆婆吃时热一下。忙完这一切,她再去自己开的小便利店“上班”,直到晚上八九点左右回家。晚上回来后,史巧琴又开始准备第二天一日三餐要用的食材,这么多年周而复始。
说起每日的辛劳时,史巧琴谦虚地说:“不麻烦,我喜欢做饭的。”
“大姑子、小姑子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她们的公公婆婆,再说我的父母都过世了,也没别的牵挂,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婆婆是我分内的事。”
丈夫去世后,有人曾劝她把公公婆婆送到敬老院
自从1984年结婚后,史巧琴一家就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最初他们住在西安市西七路,房子虽然小,全家人也没有分开。
2018年史巧琴的丈夫去世,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年迈的老人,有人就劝史巧琴把公公婆婆送到敬老院。史巧琴说,她也曾想过,但和老人们一起生活了近40年了,浓浓的亲情让她难以割舍。
“把他们送到敬老院有些舍不得,不是敬老院不好,敬老院也好,但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天的饭菜都是固定的,不能按着老人的心思来,再说也没天伦之乐。” 每天外孙放学回来,看着重孙子写作业、吃饭,老人们都很开心。四代同堂,这是老人们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年轻时忙工作,老人一直都帮我们带孩子,不管接送孩子,还是家里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让我们操过心。现在他们年老了,我有义务为他们养老,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40年没有和婆婆红过脸”
婆媳关系就是相互包容和忍让
“人哪没有脾气,我也和丈夫吵过架,但我40年了,没有和老人红过一次脸。”史巧琴说,婆媳关系的处理在于人。一般来说,每个家庭那能没矛盾,但作为晚辈,读的书多,对待长辈就要包容,要“让着”老人,不斤斤计较,不说是非话。
这些年,公公婆婆由于年龄大了,行动不便,需要更加悉心的照顾。史巧琴更加注意和细心,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史巧琴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而对于老人的照顾,史巧琴说,除了自己、女儿外,她亲家也住在楼下,需要时也会帮忙的,曾半夜开车陪着她把老人送到医院看病。
对于儿媳妇,已经95岁的郑庆吉不能说话了,但有些耳背的89岁老伴乐呵呵地一个劲说:“好!都好!”原来,老人不只是现在说儿媳妇好,当年住在西七路时,她逢人就夸:“儿媳妇好!我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邻居们也都知道她有一个孝顺的好媳妇。
老人的小女儿说起嫂子,赞不绝口:“我们不在身边,全凭我嫂子,她对老人特别好,里里外外全凭她,确实很辛苦,任劳任怨,是我们的好榜样。”
逢年过节,是史巧琴最忙活的日子,公公婆婆的两个女儿全家都会到家里来过节,还有别的亲戚来看望老人,史巧琴总是屋里屋外地忙活着,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社区号召大家学习史巧琴尊老爱老的典型事迹
“多年来,史巧琴始终如一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由衷敬佩和称赞。”香樟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瑜说,去年得知史巧琴的典型事迹后,社区居委会大力弘扬她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行为,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小高潮。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