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硕
“欢迎大家进入法网直播,我们来关注几位中国球员的表现。”5月26日,2024法国网球公开赛拉开大幕,53岁的网球解说员胡力涛再次进入熟悉的大满贯赛事节奏:查赛程、对签表、研究球员和对阵……即使已有十几年解说经验,他每一次踏上解说席,依然充满敬畏,“解说是及时反馈,要对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
胡力涛在解说网球比赛中。
解说员是连接体育比赛和屏幕前观众的桥梁。一名优秀解说员不仅是现场画面的传播者,还是“数据分析师”和“助理教练”。他们会为观众普及项目规则、介绍比赛信息,分析运动员的技战术,甚至解读他们的身体语言和心理状态。“我们面前没有观众,但心中要有观众。希望通过解说能让观众更好地看懂比赛,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胡力涛说。
“解说要配得上精彩的比赛”
胡力涛199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从大学时养成的打网球爱好一直延续,“打球时我喜欢跟球友唠嗑,大家就开玩笑让我去解说。”2007年,他进入电视台成为一名网球解说员。
幸运的是,胡力涛赶上了国际网坛的黄金时代和中国网球的崛起。“2008年温网,我解说了费德勒和纳达尔在决赛的经典对决。那时心里有个声音,我的解说要配得上这样精彩的比赛。”
重温历史比赛总结球员风格,翻阅杂志记录球员轶事,上官网统计相关数据……刚开始解说时,胡力涛总会精心准备一摞手写资料,恨不得用信息把比赛填满。但随着解说经验逐渐丰富,他越发注意“留白”。
“球员击球时我会保持沉默,保留击球声,给予观众现场感。”胡力涛认为这与网球本身规则一致,“每一球之间只有短短20秒,我要言之有物,不是图解式的介绍画面,而是去分析更多技战术和球员心理。”
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费德勒在决胜盘打出一记技惊四座的正手直线球,成为比赛的转折点。当时,胡力涛在大声喊出“好球”后,马上分析费德勒这一拍的技术难点,以及他是如何巧妙借力。将情绪传递与专业解读巧妙平衡,这一解说博得多方点赞。
“差解说会‘毁掉’精彩比赛,好解说则能提升经典对决的意义。”80后台球推广人李晓龙谈起解说,更看重后劲,“可以让比赛有更多回味的价值。”
2021年斯诺克大师赛1/4决赛,奥沙利文与希金斯奉献了一场精彩比赛,两人连续打出五杆单杆破百。从北京时间凌晨3点开始解说,李晓龙连续几个小时保持着高度专注,在比赛过程中讲述了两位球员历史交手的很多小故事,让熬夜看球的球迷们听得过瘾。
作为台球公众号“台球不闹腾”的运营者,收集球员信息、总结比赛数据是李晓龙的日常工作。“写公众号为解说积累素材,而解说时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还可以在公众号再次输出,两者相辅相成。”李晓龙在解说时也会关注弹幕,实时回答提问,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他的解说特色。
“不仅要分析物理轨迹,还要解读心理轨迹”
胡力涛的生活不是在说球就是在打球,网球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参加的比赛越多,越能理解球员做出各种击球选择的原因。”胡力涛表示,解说不仅要分析球的物理轨迹,还要解读球员的心理轨迹。
想要解说好比赛,真正参与过比赛的专业运动员具有天然优势。羽毛球世界冠军龚伟杰2012年退役后成为羽毛球解说嘉宾,“通过我专业运动员的经历和视角,可以根据现场比分和球员表现来观察和分析球员们的技战术和心理变化,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比赛。”龚伟杰表示,他会从球员的眼神、捡球的快慢判断出他们气势的增减,从而对比赛趋势有更合理的推测。
龚伟杰在准备解说羽毛球比赛。
“有的球看似简单,但球员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在解说时也要传递出这些技术亮点。”龚伟杰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赛效果也在不断提升解说能力,使自己的解说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希望不但让观众了解到专业的羽毛球知识,也让大众更加热爱羽毛球这项运动。”
解说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新的球员、新的规则、新的赛事,都需要解说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数据库。胡力涛开始解说时,网球鹰眼刚刚启用,十几年来他见证了新技术和新规则给网球运动带来的改变。“我会经常向裁判、比赛监督请教,充分熟悉规则,从他们分享的执裁故事中积累素材。”
斯诺克运动需要球员在复杂局面下做出正确选择,这就要求解说要与球员同频思考,为观众分析球员可能做出的选择。相比解说队伍中的专业远动员,李晓龙深知自己的短板,“我借助各种机会和专业选手讨论他们的击球思路,去看国外退役运动员的解说,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当然,他更清楚要在解说中扬长避短,“用有价值的其他信息来弥补技术分析的不足。”
李晓龙有多年采访斯诺克比赛和球员的经历,对球员们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比较了解,这使得他在解说中更具备人文关怀。斯诺克球员范争一曾经因为拒绝打出单杆破百而遭遇争议,李晓龙通过与他深入交流,了解到背后的原因,在解说中为球迷答疑解惑,引导球迷理解球员的选择。平息争议后,范争一放下执念,在2022年欧洲大师赛决赛战胜奥沙利文夺冠。
“代你体会,帮你宣泄,情绪也是一种表达”
与普通观赛者不同,解说员需要客观公正,不能有明显倾向。“网球是中立的,从运动本身来理解去阐释,自然就避免了倾向性。”胡力涛表示,他在解说时也会注意分寸,不会轻易下结论。
面对中国运动员的比赛,解说员也会自然流露出呵护与支持。今年澳网,郑钦文闯入女单决赛,胡力涛从历史数据分析年轻球员第一次进入大满贯决赛的难度,为她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看到中国选手获胜,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观众。”
随着赛事播放平台日益丰富,草根解说的崛起给予观众更多选择。5月的英格兰足总杯决赛,拥有转播权的视频网站提供多个解说线路——主线路专业解说、对阵双方球迷会、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以及草根主播。在90后个人主播石瀚宇看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更需要浓厚的个人风格。”
石瀚宇从小喜欢踢球,看球时总有旺盛的表达欲,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解说员。2017年,他和朋友开创播客节目《英超二锅头》,转年又参加了《足球解说大会》节目。2019年,他开始在个人账号“老瀚说球”解说英超比赛。“代你体会,帮你宣泄,情绪也是一种表达。”石瀚宇认为,“个人解说需要立场明确,锁定固定受众。”
石瀚宇解说时面对的是球迷群体,为了提升受众黏性,他很注重打造解说风格,让观众找到情感共鸣。“我解说的内容不是最丰富的,但激情和态度对特定球迷群体有足够吸引力。”
虽然粉丝数不多,但石瀚宇从解说本身已得到足够乐趣,“通过解说我和更多球迷的情感连接在一起,放大了观赛的幸福感。”石瀚宇准备下个赛季在解说上投入更多精力,“增加解说场次、产出分析类的短视频,更好地挖掘解说的商业价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