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公历的数字每年流转,农历的八月十五始终锚定着中国人的情感坐标。10月6日,2025年的中秋如约而至,乙巳年的月光更加温柔——这个兼具公历变数与农历定数的节日,在创新与坚守的交织中,晕染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里最厚重的情意。
天人共生,从祭月坛到月光里的智慧。中秋节的根,扎在上古先民对天象的敬畏里。从秋夕祭月的古老仪轨,到融合天子夕月、秋社习俗与月宫传说的民俗长卷,它始终是“天人合一”的生动注脚。祭月节、月光诞、团圆节……诸多名号背后,是中华民族对“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永恒向往。当月光洒满窗棂,人们抬头望的不仅是一轮清辉,更是先民们与自然对话的睿智——敬畏天地,方能读懂团圆的真意。
亲情如酿,月饼里的团圆密码。节日的温度,在世代相传的烟火里慢慢熬煮。中秋节从先秦的萌芽,到汉代的普及,经唐朝的定型,至北宋正式定名,再到今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定节假日,每一步都浸透着亲情的浓度。过去,亲友互赠的月饼,是团圆的具象符号;如今,礼物或许换成了时令鲜果、定制手作,但那份“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心意从未改变。在围坐赏月的笑语里,在长辈分食月饼的仪式中,亲情如同陈年的酒,越品越醇厚。这个节日最动人的魔力,便是让每个家庭在相聚中,把“团圆”二字刻进血脉。
家国同辉,双节同庆里的赤子心。历史总在巧合中藏着深意。当国庆节与中秋节的假期重叠,家的温暖便与国的荣光撞了个满怀。街巷里飘扬的国旗与窗台上悬挂的灯笼相映,红色旅游景点的人流与赏月晚会的欢歌交织,构成一幅“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的立体画卷。人们在影院观看爱国影片,在红色遗址追溯初心,在长假旅行中感受山河壮丽——这份在双节同庆中升腾的爱国情,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从家庭幸福里生长出的对国家的深情。正如月光照亮每个家,家国情怀也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远方,民俗新韵里的文化奔腾。传统从未老去,只是换了新的衣裳。祭月、赏月、猜灯谜、饮桂花酒的古老习俗仍在延续;网络上,年轻人用短视频记录家乡的中秋味,用创意文案解构“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实中,非遗手作的灯笼点亮古镇,跨界融合的“桂花拿铁”飘香街巷;诗词里的“但愿人长久”与弹幕上的“中秋快乐”隔空对话;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的三段式篇章《山月满》《是吾乡》《一轮秋》,以现代艺术语言诠释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气息”的交响;等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正碰撞出魅力四射的火花,中秋节是奔涌在时代潮头的文化活水。
月光铺满大地,照亮归人之路,照亮情感家园,照亮文化远方。家国情满中秋,是团圆饭桌上的笑语,是五星红旗下的自豪;文化诗意远方,是老手艺里的坚守,是新表达中的创新。亘古不变的月亮,见证中华民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把日子过成诗意,把生活奋斗成伟业。
初审: 王韬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