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2-12-30 13:39:00 来源:FancyMusicc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起李谷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她是中国大名鼎鼎的歌唱艺术家,一首《难忘今宵》奠定了她在歌坛上的地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有一位歌唱家与李谷一齐头名进,甚至更胜一筹,她就是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歌唱家,民歌之母——朱逢博。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不了解朱逢博的人没关系,但一定听过《山丹丹花开艳》,它就是出自于朱逢博之口。

当年,朱逢博和李谷一并称为“南朱北李”,一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歌声传奇。

李谷一还说她是朱逢博的崇拜者,为其拉过大幕。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作为中国现代流行乐的开山鼻祖,朱逢博的奉献远不止表面。

然而,到了晚年她却因为一件事被击垮过。

究竟是什么?还得从她的丈夫说起。

两人确认恋爱关系六天后就步入了婚姻殿堂,并恩爱到男方于2008年去世。

因为一度接受不了心爱的人离她远去,朱逢博拒绝将丈夫下葬,至今骨灰还留在她的身边。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这位歌唱老艺术家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如今又过得怎么样呢?

这次,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她背后的故事。

01、遍地开花的文理天才

朱逢博是山东济南人,出生在一个战乱时代的高知家庭里。

父亲是工程水利师,母亲来自于书香门第。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八岁时,朱逢博跟着家人移居到南京。

因为全家都是文化人关系,很快就在南京寻到了一处安全区域。

虽然只是1/10的大小,但在这里朱逢博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父母对女儿的期望很高,竭尽所能将她培养成一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朱逢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艺天赋极高。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不过,父亲从小就告知女儿不能做一个绣花枕头和一只花瓶。

父亲希望她能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大概意思是让朱逢博往理科方向走最好。

朱逢博在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下,也是这样想的。

但她的偶像是林徽因,她并不赞同父亲的全部说法,所以一直双手并抓文理,哪个都没有放弃。

18岁,朱逢博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更耀眼的还是她各科都优异的成绩。

左思右想,朱逢博选择继承父亲衣钵,并毫不意外被同济大学的建筑系录取。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大学六年的时间,朱逢博每次考试中都稳居第一。

如果按部就班,朱逢博毕业之后会很顺利地来到建筑工地,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但工作每天都在画图,朱逢博实在太无聊了。

所以有事没事,总会哼唱几首歌。

朱逢博颇有辨识度的嗓音,很快就获得了工地上工人的喜爱。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他们十分喜欢朱逢博,觉得她的嗓音如同百灵鸟唱歌般动人,即使一天工作再疲惫不堪,听了她的歌声,也会一扫而去。

看到工人们如此喜欢自己的歌声,朱逢博也十分开心。

人生总会出现意外,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上海歌剧团前来慰问。

但万万没想到,还没等歌剧团唱完,工人们便开始起哄,说没有朱逢博唱的好听。

在工人们的起哄之下,朱逢博再次登上舞台,给工人们现场。

于是,她如夜莺般的歌喉,就这样被人发现了。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表演结束后,朱逢博被歌剧团团长拦住:“要不要考虑进团当歌手?”

这下朱逢博被问住了,她已经学建筑六年。

如果放弃现在稳定的工作,跑到一个陌生未知的领域,该怎么向父亲交代?

好在朱逢博是个果断之人,没想太长时间就通了。

她认为按部就班的人生没有意义,为了挑战自己,朱逢博决定博一博。

于是,朱逢博走上艺术这条路,开启了灿烂无比的新生活。

当上海歌剧院的团长,得知朱逢博同意进团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直接亲自出面将其作为特殊人才,调到歌剧院里。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在天赋和努力的加持下,朱逢博于歌剧院五年时间里,达到了其他歌手无法触及的高度。

不止如此,她一边唱歌还一边当演员,塑造了不同时代的经典女性形象。

1965年,朱逢博又被调到上海舞蹈学校,继续发展着如火如荼的歌唱生涯。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也就是朱逢博在这里的九年时间,让外界知道了那一首首经典曲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阿里山的姑娘》、《请茶歌》。

一共超800多首的音乐作品,让朱逢博在那个录音机都还没普及的年代。

卖出去了800万张的唱带,这还没有算上盗版,否则估摸着得1200万张了。

所以,经典作品、拿奖无数的朱逢博,担起“中国夜莺”的称号属于实至名归。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也难怪她能得到另一位成就不俗的女歌唱家李谷一的佩服,出道即巅峰,天之骄女,不过如此。

02、充满传奇佳话的婚姻

朱逢博到上海歌剧院工作的第二年,一位名叫施鸿鄂的音乐天才,应邀来到这里当导师。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施鸿鄂从国外归来,长相气质绝佳。

每当他在学校举行的音乐会上表演时,明亮的音色,总会让姑娘们春心萌动。

这其中就包括朱逢博,但她和那些女孩不一样,她更欣赏施鸿鄂的才华。

于是,朱逢博跑去和施鸿鄂进行切磋。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看着眼前自信的少女,施鸿鄂摆起了老师的架子:“你唱两句我看看。”

谁知道朱逢博唱完之后,就被泼了一盆凉水:“你这嗓子唱美声难度有点大,没啥前途。”

朱逢博听完后脸红了,十分生气,自己获得了那么多夸奖,如此被泼冷水哪里受得了。

于是,朱逢博放狠话,“施鸿鄂,你给我等着!”

说完之后,她就迅速投入到学习里,非要来一场华丽逆袭。

说做就做,朱逢博在半年的时间里,不仅连续上他的美声课,还买了这方面的唱片和书籍。

等到再次站在这个既是恩师又是她喜欢的男人面前时,朱逢博表现虽然不太娴熟,却弥补了很多之前唱法上的缺点。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如她所料,施鸿鄂感到很惊讶。

没想到他只是随意一句话,就能激起眼前这位少女的上进心,顿时就对朱逢博产生了兴趣。

然而,那个时候施鸿鄂太忙了。

他一心扑在业务上,也就无暇顾及儿女情长。

在歌剧院教学了一段时间,他又跑到了国外去教授声乐。

直到1962年他才捧着奖杯回到祖国,继续到剧院工作。

施鸿鄂没忘记和朱逢博那惊鸿一瞥,只是在那个年代,少男少女面对感情都很含蓄,谁也不愿意捅破那层纸。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更何况朱逢博刚来到歌剧院,就被领导相当重视。

为了不让她受到男性干扰,还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细心到星期天和工作日,都会要求朱逢博和谁一块走。

领导们谆谆不倦地在朱逢博耳边旁敲警钟:三十岁前不要结婚!

而30岁生日刚过去不到半年,朱逢博主动出击,捅破了她和施鸿鄂那层纸。

他们结婚的6天前,女方给男方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在排练厅见面。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施鸿鄂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约定地点,看见朱逢博没有往常的少女害羞,而是几乎以命令般口气对他说:“8月1号和我结婚。”

说完朱逢博心慌地哭起来了,她很害怕会被拒绝。

但男人的一个温暖拥抱,给出明确的答案。

虽然他们的婚礼很寒酸简陋,只有一家半新的四角钢琴和两张钢丝床。

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这对恩爱小夫妻,对未来生活憧憬。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孩子出生。

但是,朱逢博、施鸿鄂谁也没因此放弃歌唱生涯。

直到女方63岁才有点唱不动,将位置留给后辈,随后就彻底回归到家庭里了。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只是,朱逢博在享受了7年的天伦之乐,施鸿鄂就毫无征兆地离她远去。

03、丈夫去世,独自坚强

2008年,施鸿鄂因为心脏病复发猝死。

华语歌坛失去了一位音乐艺术家,是件无比惋惜的事,但最伤心的莫过于朱逢博了。

起初,听闻噩耗,朱逢博并没有表现得歇斯底里。

甚至在施鸿鄂火化时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宛若一位局外人。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然而,当她回到家看到丈夫用过的乐器、卧室摆放的物件、一件大衣。

眼前的一切那么熟悉,可爱人却已不再,朱逢博再也崩不出,放声大哭,连续好几天精神恍惚。

后面,在家人长时间的安抚下,朱逢博情绪才回归正常。

不过,虽然走出了丈夫去世的阴影,但朱逢博一直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试图营造一个爱人还在的感觉。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为了缅怀丈夫,朱逢博专门制作专辑纪念。

施鸿鄂的骨灰她到现在也没下葬,而是摆在其生前的卧室里,整日思念相伴,犹如往常。

令人感动的是,朱逢博不是将施鸿鄂放在冰冷的房间就了事。

相反每次吃饭她都会先供奉给丈夫,之后自己才动筷子吃饭。

如今,朱逢博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晚年生活。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因为退休了,她在家里待的时间比较长,不是养养花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就是娱乐一下看电视看新闻。

只是偶尔突然想起施鸿鄂,让她到晚年会感到孤独哀伤。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朱逢博的身体也没之前硬朗了,她先后因为大病动过几次手术,早已没有年轻时的精神奕奕的样子。

“民歌之母”朱逢博:闪婚恩师,丈夫去世14年仍将骨灰留在身边

不过,85岁的高龄的朱逢博依旧努力地生活着,并没有在丈夫去世后一直一蹶不振。

朱逢博的一生荣光无数,低调做人而又淡泊名利,于爱情上更是深情的一生。

经典咏流传,尽管朱逢博逐渐被人淡忘,但她的作品永远活在听众心里,愿她老人家能继续保持乐观心态,安度晚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88年春晚演员今昔,陈佩斯儿孙绕膝成人生赢家,芦秀梅早逝太可惜
...成绩,并借此机会正式出道。她独特的嗓音成功的吸引了李谷一的注意,被其带进中国清乐团,成为了李谷一的得意门生。后来韦唯深陷谣言,事业收到很大的影响,受媒体的鼓动,她直接将矛头对
2024-04-29 10:38:00
李谷一女儿肖一:在母亲的愧疚下长大,48岁仍未婚让母亲纠结心痛
今年79岁高龄的歌坛传奇李谷一,自从丈夫肖卓能离世后,就一直活在痛失爱侣的阴影中。但有一件事,让她重拾对生活的希望。这背后,还有一段李谷一和女儿肖一几起经历的艰辛历程。从肖一出生
2024-12-03 14:45:00
朱逢博:丈夫离世后,独自生活16载,昔日“东方夜莺”今如何?
...又物是人非。朱逢博不顾家人的阻拦,坚持不让施鸿鄂的骨灰下葬,而是将骨灰盒带回家中摆放在卧室里。丈夫的日用品还在原处,吃饭时还是两副碗筷,倾诉的话语还似有人倾听,共同录制的二重
2024-12-28 00:14:00
“民歌天后”张也:登上央视舞台27次,57岁仍未婚,无儿无女
...上春晚舞台,除了要感谢金铁霖,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李谷一。她也称李谷一为“爱妈妈”,因为在演绎事业上,李谷一对张也的关心和帮助比妈妈还要多。李谷一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不仅是
2025-02-02 02:57:00
一夜火遍全国,两次险些死去,却因一场车祸在山中隐居10年?
...小的打击,韦唯将心思全部扑在了事业上。1987年韦唯拜李谷一为师,继续深造。李谷一非常喜欢这个嗓音圆厚,有自己想法的女孩,极力地培养她。李谷一1988年,韦唯代表中国参加南斯
2024-12-27 14:00:00
她一生唱过近千首歌,被誉为“东方的夜莺”,连李谷一都崇拜她
... 她的这种坚持,让后来的歌手们都对她敬佩不已,比如李谷一。朱逢博深深明白,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表现,更是情感的传递和心灵的寄托。她的每首歌曲,都是她对生活的深入理解的体现,充
2024-08-08 11:41:00
曾在最火时嫁大25岁洋老公,61岁幸福美满,三个混血儿子都上北大
1991年,《声屏周报》的一篇文章将正当红的韦唯与李谷一送上人们热议的焦点,文章以韦唯自述的视角详细介绍了韦唯是如何被诬陷得了艾滋病导致丑闻缠身。文章的矛头直指韦唯的老师李谷一,
2024-01-12 15:10:00
60岁韦唯晒泳装照秀身材,曾插足侯耀文婚姻、和李谷一决裂
...女王,但却因为过于骄傲,也摔了很大的跟头,并与恩师李谷一决裂。作为国宝级歌唱家,李谷一曾是韦唯的伯乐,她带着韦唯发音乐专辑,韦唯在春晚献唱,她也在背后出了很大的助力。但李谷一
2024-09-13 10:40:00
55岁单身无儿女,和“男闺蜜”吕继宏的感情令人羡慕
...于唱什么样的歌曲类型,倒是无能为力了。但幸运的是,李谷一当时经常到张父所在的话剧院交流工作,其中一次恰好碰到张也在台下哼着小曲儿。 她一听,这么小的孩子,声音居然如此清亮。
2023-07-01 14:5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一出戏中戏,一场生死局,一个经历战火淬炼的剧团,一段唱到世界之巅的旋律民歌《茉莉花》背后暗藏怎样的故事
2025-10-15 08:08:00
国庆档电影总票房18.35亿元,观影人次达5007万国产优秀影片引发我省影市观影热潮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15 09:01:00
《溯——赤湾的传说》朗诵音乐剧在深圳文博宫圆满举办
崖山忠魂映改革,赤湾传说谱新篇。2025年10月10日,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国庆大成文博庙会第十九场演出落下帷幕
2025-10-15 10:39:00
在商业洪流中守望人文之光——江坂冬雨影业以《成为大师》续写文艺信念
在商业大片充斥院线、娱乐化内容占据主流的时代,一家年轻公司却始终坚守“为文艺片与纪录片留出一席之地”的初心。随着文艺电影《成为大师》即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
2025-10-15 10:39:00
“吴歌北衍·伶工更美”长三角民歌会在江苏南通精彩开唱
10月11日,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市文化馆承办的伶工学社“百姓戏台周周演”第二十三季“吴歌北衍·伶工更美”长三角民歌会在南通伶工学社小剧场精彩开唱
2025-10-15 10:39:00
秦腔名家齐爱云献艺《中华有好戏》 十尺水袖演绎秦风戏韵
近日,齐爱云在《中华有好戏》中秋特别节目中表演秦腔《嫦娥奔月》选段。 洪 波摄近日,在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华有好戏》中秋特别节目舞台上
2025-10-15 09:11:00
《江南·十二场欢聚》《如梦之梦》《小王子》……央华7部戏剧集体亮相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欢聚江南·大戏看北京 戏剧行动”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举办
2025-10-15 06:28:00
军旅剧《猎豹》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10月14日,庆祝建军100周年强军文艺重点选题作品——电视剧《猎豹》,在湖南卫视
2025-10-15 06:28:00
电影《带你回家》曝全新主题预告海报 中式亲子关系演变催泪引共鸣
今日,由喻言、郑洁担任总制片人,徐彬棋担任制片人,贺伯亚执导,贺伯亚、张璞编剧,王真儿领衔主演,李萍主演,李媛、赫林、蔡子伦
2025-10-14 11:28:00
十年风雨无阻,他用30次献血书写“热血先锋”担当
近几日秋雨淅沥,刘伟如约走进献血屋,完成了他的第30次无偿献血。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却丝毫没有阻挡他兑现承诺的脚步。刘伟是一名党员
2025-10-14 22:51:00
你是否想过当面和名戏曲导演跨界对话、畅聊创作?或是手捧爆米花,看一场高清4K戏剧电影?又或是在西湖之侧邂逅一场千年戏曲之梦
2025-10-14 16:26:00
经典焕新 竹山高腔《柜中缘》首演成功
十堰广电讯(竹山融媒记者 但兴竹 李健 通讯员 刘准)近日,由竹山县精心复排的传统经典剧目《柜中缘》成功首演。这部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民间智慧的古装戏
2025-10-14 19:57:00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专场文艺演出走进郧阳区
十堰广电讯(郧阳融媒记者 张起 通讯员 樊璟玉)10月13日晚,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专场文艺演出在郧阳区龙韵村•武当不夜城老子剧场举办
2025-10-14 19:57:00
《余生有涯》10月16日播出,以爱为光重启人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李木戈执导,饶俊担任总编剧,张彬彬、毛晓彤领衔主演,刘丹、邵峰特邀主演的电视剧《余生有涯》定档10月16日播出
2025-10-14 19:25:00
十月影市余额:国产片现实台风,进口片一战再战
大皖新闻讯 2025年国庆档电影正式收官,18.35亿元票房中规中矩,谈不上惊喜也谈不上失落。国庆档结束后,10月下旬的电影市场依然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新片
2025-10-14 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