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陈洪捷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中,产教融合一直是一个核心政策议题。
2022年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此前的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2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所谓产教融合,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新概念,相关政策方针早已有之,而且还在不断被强调。这也说明了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生产在现实中似乎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总有一种相互脱离的惯性。
正如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相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不禁要问:产教融合为何一直在推,却一直难以真正被落实?产与教的融合究竟难在哪里?
现代高等教育共存两种文化
众所周知,教育和产业是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无论是目标、管理,还是运行方式、价值追求,两者均不相同。其差异不仅来自体制和机制,也根植于文化——两个不同的体系均有各自文化,而文化意味着观念、信念以及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体系。
具体而言,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学术文化,而在产业界,工业技术文化则是主流文化。
所谓工业技术文化,是指基于工业生产和技术而形成的文化,是服从于工业生产和技术逻辑的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支撑和促进工业生产及全生产链条的运行。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扎根于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工业技术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为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提供了观念上的基础,也构成排斥任何“反生产”力量的屏障。工业技术文化的强弱往往与工业生产体系的强弱成正比,工业发达国家通常具有强有力的工业技术文化。
而学术文化则扎根于学术和人文教育中。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人文和纯粹的知识,具有贵族和精英色彩。学术文化在传统上存在于象牙塔式的知识世界中,与工业生产系统和技术世界的距离甚远。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文化基础既有学术文化,也有工业技术文化,二者共存。现代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西方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大学,在中国也可以追溯到官学和书院。这种面向理论的学术型教育既因为悠久的历史和学术地位而享有盛誉,也由于历来与社会上层关系密切而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建立在这种学术传统上的学术文化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无疑占有优势。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大量面向职业和应用场景的教育应运而生,其目标是为工业生产和技术领域培养受过专门技术和职业性训练的劳动力。此类教育应属于工业生产系统,因此以工业技术文化为基础。
职业和应用型高校的“学术文化”转型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上述两种不同教育和文化传统在不断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冲突。传统的学术教育当然要维护其学术传统,应用型教育也在努力追溯学术的传统,在培养理念、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上不断贴近学术教育,以便获得合法性。
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主要是应用型教育得到提升的过程,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大量传统上属于中等教育层次的技术和职业性教育机构纷纷升格进入高等教育体系。这些学校也自然具有了追求“学术化”的冲动,自觉向传统大学看齐,并与职业实践渐行渐远。
换言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那些本来遵循工业技术文化的教育机构,实际上试图摆脱原有文化的影响,努力贴近学术文化。
职业和应用型高校虽然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并努力接受学术文化,但它们在这一体系中仍无法与传统大学比肩,并常常被视为“二等”高教机构。同时,它们又由于追求学术化而与职业实践及企业需求拉开了距离。这种“不上不下”的地位正是此类高校的尴尬之处。
此外,由于这类高校数量庞大,它们这种脱离工业技术文化的趋势也多多少少加剧了高等教育体系与工业生产体系间的文化冲突。
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工业技术文化
在我国,“产”“教”两个系统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是理解“产”与“教”难以融合的关键所在。关于产教融合的种种努力如果仅集中在制度和组织层面,难免失之浅表。没有文化方面的举措和变化,产教融合就缺乏基础。而文化上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有长远谋划。当然,文化的改变也必须与制度上的举措相配合。
在此,笔者提出两个建议,或许有助于应用型高等教育文化的转向。
首先,我们一直提倡高等教育要分类发展,但在当下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应用型高校是很难定位的,学术类和应用类高校并没有严格分开。如上所述,由于学术文化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应用型高等教育一直在追求学术性和学术化。在这种学术文化的驱动下,应用型高校很难真正定位于应用性和职业性。
因此,应该从制度上消除应用型高校进入学术型高校系列的可能性,并对前者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应用型高校在坚持自身定位基础上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从而使其能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让它们更主动贴近职业实践领域,接受工业技术文化。
换言之,只有这些高校与企业和职业实践共享一种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同时排除学术文化的影响,二者才能真正融合起来。
其次,为了更好地强化工业技术文化的影响,可以让产业和行业更多介入应用型和职业型教育领域,深度参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制定,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在现有部门的管理框架下,教育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仍有不够顺畅之处。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部门管辖界限,让产业主管部门深度参与应用型教育,产教双方在文化上就会日益接近,更好地相互融合。产业主管部门的介入有利于扩大工业技术文化的影响,也有利于拉近产教之间的文化距离。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工业技术文化居主流文化地位,会辐射到其他社会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如果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以学术文化为最高追求,便很难履行其应有功能,实现其服务经济和工业生产的目标。
也就是说,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应当促成一种双元的文化结构,让学术文化和工业技术文化在其中并行不悖,各自有其发展空间,让学术文化主导学术型高等教育,让工业技术文化主导应用型高等教育。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0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