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泰州日报
王友传:争做“三个模范” 成就大爱人生
□本报记者 顾佳
2023年9月8日,在泰州市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现场,一位老教师登上了演讲台。他就是泰州市白马初中副校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白马镇社区教育中心校校长王友传。
今年60岁的王友传,在农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已辛勤耕耘42个春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干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社区教育学科带头人,荣获“新高港建设功臣”“市校外教育优秀辅导员”“省优秀园丁”等30多项荣誉称号。
争做“三个模范”,成就大爱人生,是王友传多年的不懈追求。
王友传多年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首位。他大力推进“四全”(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每天认真指导“四元”(思政课主阵地、各科课程渗透、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形合一)精准育人,将立体式德育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留守、外来、困境等特殊群体学生,特别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白马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外来子女较多,不少学生亲情友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每学年初,他都带头到学生家中访问,切实了解家庭背景和学生基础素养,从源头建立“关爱档案”。
结对活动更是充满亲情。2022年秋学期,在他的指导下,学校15名党员干部每人与2至3名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和问题学生结对,成了37名留守儿童和问题学生的“代理家长”“教师爸爸”“教师妈妈”。他们每周与问题学生交一次心,每月让留守儿童跟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周进行一次家访;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激发学习兴趣;在生活上,总是坚持正确引导,培养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近10年来,他每年在暑假期间到辅导站服务,看望慰问特殊儿童,为孩子们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做“文明礼仪”等知识讲座20多场。多年来,白马初中特殊儿童人人享受特别关爱,无一辍学,无一违法犯罪。
他坚持校内外教育一体化,精心组织政教处、团总支、少先队协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宣讲、合唱、演讲、征文比赛、心得交流、书画评比、兴趣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走出校园,亲近自然”等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党员干部,他十分重视关心教师成才。参与精心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指导各层次教师明确上进目标,积极配合校长推行岗位责任制、绩效奖惩制,落实考评细则,焕发教师主动创优青春活力。
42年来,无论组织上要他做什么工作,王友传都没半句怨言,只有一个信念:将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
2004年7月,主动报名来到新疆察布查尔县支教。在援疆的半年时间,他先后为13个民族的教师开设各种讲座、公开课、示范课30多场(节次),听课90多节,为伊犁州中小学举行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州县级骨干教师5名;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知识讲座6场,有3600多人接受了培训。
也许是积劳成疾,2019年7月,他患上食道癌,到上海华山医院手术,医生要他到康复医院疗养,可他不到两个月就走进了学校。家人嗔怪:“你手术才40多天,忘了医生怎么说的?”他笑答:“临近开学,正是事务繁忙人手短缺的时候,我要过来搭把手。”校长也劝他好好休息,他微微一笑,拍拍胸脯:“校长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他毫不犹豫,接过分管了17年的德育工作。尽管身体时有隐痛,但他每天坚持行政值班,常常早晨6点半就来到学校。因为他放不下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牵挂!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有句名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是的,王友传就是一粒好种子,扎根乡村教育沃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奉献大爱,播撒芬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