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道光身为皇帝为何却说君主不应该有私人财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15: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朝的道光皇帝,是一位十分痛恨奢靡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皇帝。早在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刚登基不久,就以圣旨的形式,颁发了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倡导为人君者,要严防声、色、货、利之害。

在这道谕旨之中,道光皇帝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就是他认为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应该自己开设小金库,收敛私财。对于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道光是这样说的:

道光身为皇帝为何却说君主不应该有私人财产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宫中府中,原属一体,非同士庶之私自盖藏也。故人君不可有私财,有私财必有私事,有私事必有私人,有私人则不为其所愚者鲜矣。”

清朝的皇室子孙,按规定是六岁开始入学启蒙,学习满汉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过去历代的皇族。道光皇帝在这里,引用了孔子在《论语》中的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来论证其君主不应另设私财的观点。

有朋友可能会问,皇帝是一国之君,富有四海,全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何来公财私财一说呢?

实际上,皇帝虽然是全国财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在实践当中,国家财产,仍是有公帑和私帑之分的。在清朝,公帑即国库,由六部中的户部管理;私帑即皇室金库,由内务府广储司管理。

整个皇室平时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从内务府管理的金库掏钱。皇帝想伸手拿国库的钱,如果户部反对,皇帝也是没辙的。当然,皇帝可以把不听话的户部尚书撤换,任用自己的亲信,想办法从国库掏钱,但这往往是亡国的先兆。

道光身为皇帝为何却说君主不应该有私人财产

比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曾想用国库银两报销修葺颐和园的费用,被户部尚书阎敬铭所阻遏。于是慈禧撤走了阎敬铭,把手伸进了国库,来给她修园子,导致军费被挪用,是晚清彻底走向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让我们回到正题。既然内务府掌管着皇室私产,道光却说皇帝不能有私产,难道是要裁撤内务府?

其实不然,道光指的私产,也不是内务府掌管的皇室金库。因为内务府不仅仅是皇帝的钱袋子,另外还得负责养活全国的八旗子弟。随着这部分人数量不断增长,内务府需要掏出很大一部分钱,来给八旗子弟发生活费,皇帝能够动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对道光而言,内务府的钱,也与公产无异。他所说的皇帝不能有私财,其实是指皇帝不能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另外去开辟私人的收入来源。

而道光所谓“有私财必有私事,有私事必有私人,有私人则不为其所愚者鲜矣”,也是意有所指,暗示的是其祖父乾隆宠信和珅。当年乾隆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任用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全国官员凡是有犯事的,都可以通过交罚款来减刑或者免罪。

道光身为皇帝为何却说君主不应该有私人财产

议罪银制度实施后,乾隆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用这巨额的财富修建了许多行宫,并且作为了多次南巡的经费。但与此同时,也助长了官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的作风,和珅把持朝政,让清朝吏治日益腐坏。

道光在这里提出皇帝不能有私财,便是要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不要重蹈乾隆的覆辙,避免人君为了利益受臣下所蒙蔽,再养出清朝的第二个和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宋朝时期皇帝被称“官家”
...子其子。”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宋朝皇帝为治理天下的君主,他的主要责任就是让天下众生造福,而不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赵匡胤让后周恭帝禅让给自己帝位,按照“官家”的理解为,我当皇
2023-04-23 10:35:00
为什么皇帝最亲近信任宦官
...断祸乱朝纲,残害忠良,一直受到士人的谴责,历朝开国君主无不限制宦官规模,明太祖朱元璋甚至将“宦官不得干政”制成铁牌挂在宫中,但是为什么直到溥仪被逐出皇宫,这一制度才被废除呢?
2023-10-14 16:54:00
南朝皇帝萧衍只因收留一人,最后落了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梁武帝萧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在刚当上皇帝时,他积极总结南齐灭亡的教训,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一个全新的帝国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一时期在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
2023-04-20 12:50:00
妃子去世其父请赐遗物留作纪念,乾隆:给谁都行,娘家人一律免谈
...就是一顿臭骂。乾隆皇帝认为他这是故意侵占皇家的私人财产,不过念在他是初犯,就没有给他处分。这事儿可真够奇怪的,既然是舒妃的东西,乾隆为啥要把它当成皇家的宝贝呢?难道后妃的遗产
2024-10-10 15:26:00
清朝为何到嘉庆手里就不行了
...不济,由此影响了社会发展。2.恶性循环从政治层面看,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封建社会有自身固有的弊端,这种弊端是乾隆时期贪腐的主要根源之一。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虽出现“康乾盛世
2023-06-06 14:14:00
大明王朝:浙江首富沈一石给自己留了两条退路,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忌讳。嘉靖帝自诩为天下万民的父亲,自己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怎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呢?即便是沈一石真的把田给买了,桑苗给种了,大不了事后他再把责任全部推到沈一石身上,自己却坐享
2024-10-05 08:17:00
宋朝官帽上的长帽翅,其作用是什么呢
...虽然尊贵,但皇权地位太高,与臣心离得太远,难免引起君主的猜忌之心。一次,赵匡胤在朝堂上听着某位大臣的上奏,却发现两侧的大臣们交头接耳,宋太宗心里很不高兴但不好发作,退朝后下旨
2024-02-06 17:07:00
明武宗朱厚照的矛盾人生:英明君主还是叛逆少年
...多的疑问。而他对酒的痴迷和放纵的生活态度,使得他的君主形象多了几分轻狂与奢靡。对于这样一个充满复杂性格特点的皇帝,简单的褒贬确实不足以描述他的全部。明代皇家少年的叛逆之路
2023-10-01 20:09:00
宋太祖赵匡胤:不杀功臣的仁君典范
...以其不杀功臣的宽厚政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独特君主,他的这一做法不仅稳固了政权,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赞扬。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稳
2024-03-05 13: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