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见字如面 “老派礼物”俘获人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13 09:3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见字如面 “老派礼物”俘获人心

刘玉叶寄给班长的信

见字如面 “老派礼物”俘获人心

微微寄给笔友的树叶书签

见字如面 “老派礼物”俘获人心

吖哲收到的信

见字如面 “老派礼物”俘获人心

刘玉叶精心挑选的邮票

快节奏的社会,写信这件“耗时费力”的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成了一种“奢侈”。

然而,仍有部分年轻人钟情于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不断重新“解锁”寄挂号信这一“技能”。

在互联网时代,书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们在网络上寻觅笔友,与陌生人分享见闻。对他们而言,这种“复兴”不仅是对书信的怀旧,更是对人际连接方式的重新思考。

在即时通信如此便捷的今天,手写信件成为一种珍贵的表达,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多了一些真实和深刻。

期待

寄出人生第一封挂号信

今年4月的一天,刘玉叶走进一家邮局。她事先在网上精心挑选了喜爱的信封和邮票,因为那些会让她觉得手中的信件更有“温度”。

工作人员接过信件,放在秤上称重,问道:“信寄到哪里呢?”刘玉叶赶忙回答:“福建,寄到福建。”

工作人员熟练地拿起邮戳,干脆有力的一声“咚”,邮戳清晰地印在信封上。接着,工作人员仔细地贴上条形码,又递给刘玉叶一张带有相同条形码的纸条,告知她可借此追踪信件的物流信息。

说起信封上邮票的面值,刘玉叶只记得是三四元钱,“这和快递相比,可便宜太多了。”

22岁的刘玉叶正在读大四,几年前她参军入伍,退伍至今也有一年多了。在部队时,她经常用纸笔书写思想汇报。退伍后,这种用笔墨表达内心的习惯和情感依然延续着。

因此,某一天,她突然想到可以给部队的班长写封信,把退伍后的心得体会汇报汇报。彼时,刘玉叶在学习与生活的道路上遭遇了坎坷。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被阴霾笼罩一般,加上寒冷的天气,更使人状态格外不好。然而,就像四季的更迭总会带来新的希望,随着一段时间的调整,刘玉叶觉得自己慢慢走出了阴霾。

寄信前,她只是向战友确认了一下班长是否还在单位,并没有提前联系。“我担心一旦联系,班长可能会在手机上问我,那样充满仪式感的信件交流就没意义了。”刘玉叶解释说。

写信时,因为担心涂改过多会影响信件的美观,刘玉叶先在Word文档里撰写了初稿。其间,她反复补充修改几次,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三个月。待内容基本完善后,她才小心翼翼地誊抄到A4纸上,满满三四页。在信的结尾,她告诉班长,如果方便的话她希望也能收到班长的回信,并附上了自己的地址。

这就是刘玉叶寄出第一封挂号信的经历。在此之前,她对平信和挂号信的区别并不了解,甚至不确定如今是否还有人寄信、邮政的寄信窗口是否还营业。因此,她专门到社交平台上搜索了寄信的步骤。

信件寄出后,刘玉叶陷入了期待。她时不时惦记起信件的“行程”:“现在到哪儿了?是不是已经过了长江?快到福建了吧?”物流记录的页面在一天中被她不断地打开。当物流显示“信件正在派送”时,刘玉叶又开始担心:“信件有没有顺利送到班长手上?她现在有没有空儿看信?”

信从寄出到签收仅仅三天的时间,这比刘玉叶预想中要快。但当她看到信件状态显示“已签收”时,心又悬了起来,她怕班长看信后没有空儿回信,或是就直接在手机上回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她准备把这件事暂时放下时,物流消息突然显示有一封回信,“是班长寄出的!”刘玉叶心里满是欢喜。

几天之后,班长的回信被送到了学校的收发室。取信时,刘玉叶才第一次走进学校的收发室。拆开信后,刘玉叶没想到,信上更多的是班长对她的肯定和认同。从字字句句中,班长读出了刘玉叶的成长和努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说她自己也被激励和鼓舞了。

在信的结尾,班长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留队与否,当班长多久,我都会记得你的这封来信……提醒自己牢记初心,方得始终。”

如今,刘玉叶彻底喜欢上了这种“仪式感”,写信变成了她在繁忙学业中的一种期待。即便最近忙着考研,时间不够或者不方便,她也会“固执”地使用电子邮件和朋友交流。

守护

和支教老师倾诉小秘密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和刘玉叶一样,激动且欣喜地分享自己寄出第一封挂号信的经历。也有一部分人则是一直执著于写信这种方式。对他们而言,曾经极为平常的信件,在当今的“快餐时代”,像一份充满复古韵味的“老派礼物”,代表着特殊的仪式感。

吖哲(化名)从小学时开始就与别人有书信往来,而她的书信往来对象包括同学、朋友,也有表哥表姐。

事实上,吖哲喜爱写信是受奶奶的影响。在奶奶所处的那个年代,书信是极为常见的沟通方式。当过兵的奶奶常和战友以书信交流。

吖哲还记得,奶奶有一个专门用来存放信件的小匣子。睡觉前,奶奶常会把近期收到的信拿出来,一封一封地读给她听。

最开始,吖哲还会模仿奶奶写信时常用的开头,如“见字如晤,展信舒颜”或“秋绥冬禧”,但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些词的意思。随着时光流逝,吖哲渐渐觉得写信也不需太过拘谨。当她读完一本书或游历过一处地方后,写信的风格就会比较偏向文艺、充满书生气;当她突然碰到一件特别开心有趣的事时,写信就会变得随性,开头直呼对方姓名,或是第一句话便写“你知道我刚刚经历了什么吗?”

在吖哲收到的诸多回信中,有不少使她受益匪浅。吖哲的老家位于广东的一个山区,吖哲与一位曾到她小学支教的老师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因为那位老师是她青春期小秘密的“守护者”。

上初中时,吖哲因为对一个男生心生好感,内心满是无助和困苦,但她又不敢和身边的人说,于是她写信求助了支教老师。老师在回信中告诉她,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在这个年龄段,会因为他人的某些优点而产生好感。“你喜欢他或许更多是因为欣赏他某方面的优点,例如学习成绩好,或是运动方面有天赋。这种喜欢更像是对他人优点的一种欣赏,是一种能促使自己进步、积极向上的喜欢。”直至今日,吖哲都对支教老师的那封回信充满感激,因为它带吖哲迅速走出了青春期的迷茫。

观察

陌生网友互寄信件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

在传统观念里,信件往往是寄给熟人的。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寄信也衍生出了新形态。

近年来,社交平台上互寄类的帖子层出不穷,某生活方式类平台上,关于“互寄”的话题已经有3000多万次浏览。与陌生人互寄明信片,或是寻找笔友互寄信件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独特爱好。

吖哲在两年前也开始在网上与陌生网友互寄信件。这一契机源于她当时身体欠佳,无法经常出门。而吖哲本是个热爱自由、热衷旅行的人,于是她想到通过写信认识更多的人,深刻了解不同地方的人与故事。

大学生窃蓝(化名)写信的习惯也可以追溯到小学,初中时她的这一习惯逐渐加深。直到高中,她都坚持给朋友手写生日信祝贺,而写信的习惯她也一直延续至今。

上大学后,窃蓝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信件内容,吸引了不少同样喜欢这种方式的人。渐渐地,她和一些网友开始“互寄”,她会收到笔友寄来的手做干花、零食,还有他们用自拍照片设计成的明信片。

窃蓝印象最深的笔友是一位16岁的小姑娘。到目前为止,两人通过三次信,分享了不少各自日常的喜怒哀乐。

窃蓝见证了小姑娘中考结束,开启高中生活,她也在回信中给小姑娘寄去了一些小礼物。

对窃蓝来说,收到信件时的那种感觉是令人惊喜的。比如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信的开头写着“见字如晤”或者“展信佳”,就仿佛与不见面的对方拥抱一样,能给平凡无趣的日子增添许多惊喜与浪漫。

去年年底,微微(化名)在她的读书直播间里,与另一个人连线聊了近一个小时。初次相识,两人便觉得彼此投缘。从那以后,她们成了一对“书搭子”。

不过,她们之间一直没有太多互动。直到有一天,对方发信息问微微“最近还在直播吗?”微微顺手拍下自己那段时间一直在做的树叶书签给对方看。对方称赞“从没见过有人把树叶书签做得这么好看”。微微开心地表示,“如果喜欢,完工后多送你几张。”

就这样,在2023年年末,微微寄出了人生中第一封给笔友的信。而她亲手制作的树叶书签也随着那封信去往了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

没想到,挂号信第二天就到达了目的地。能在新年前送出祝福,微微很欣慰。而她也在2024年新年伊始,收到了回信,对方回寄给她一些旅游时得到的珍贵纪念品。

微微说,她们是纯粹的笔友关系,生活中完全没有交集,不需要了解对方的社交圈,只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要分享某个事情,才会提笔写信,接续情谊。

微微觉得,时间对于在快节奏下生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相当宝贵,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做一件比较“慢”的事,正说明了对纯粹友情的珍视。

变化

集章文化兴起带动互寄小潮流

近年来,随着集章文化的兴起,一些网友热衷于收集、分享带有地区特色的明信片和印章,这也进一步带动了互寄挂号信、明信片的小潮流。

社交平台上,在“章片(带印章的明信片)互寄”的帖子下,常有大量类似的评论,比如“蹲蹲互寄”“互寄滴滴”“互寄,私”等。

不仅带有地方特色的印章受欢迎,一些网友还对明信片上的邮戳内容感兴趣,比如风景类日戳和文化类日戳。

通常,大家互寄前会约定好信件内容类型,比如摘抄诗歌或祝福,或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碎碎念。网友“免免”曾发布“蹲长期互寄笔友”的帖子。她希望网友落款时能留下ID、日期和所在城市,因为这对她有纪念意义,也方便收信后告知对方。不过,也有网友纯粹为集章而互寄,这些人寄出的明信片或信落墨极少。

吖哲说,她一看见那种信件就“两眼一黑”,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集章或者收集不同的省份地址,又或是集生日祝福,还有的只写‘身体健康’四个大字就寄了过来”。

吖哲表示,这类信件一般只会寄一次,对方大多不会与某人长期保持书信联系。吖哲目前有三五个笔友,每个月大概能收到5封左右的回信。而那些与集章相关的明信片和挂号信则每次都有一大沓,“我对收取这类信件并没太高的期待值。”吖哲坦率地说。更令她无奈的是:“有些明信片或信封上甚至满是广告。”

在写信这件事上,吖哲从不敷衍。她表示,写信确实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写信之前,她会构思许久,书写的过程中也常会仔细斟酌用词。

现在,当吖哲要给某位网友写信时,她会先查看对方的社交主页,然后对自己近期的生活进行反思与回忆,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在一些热爱手写信件的年轻人看来,当今社会通讯发达,人们随时能发送消息,可在两分钟内撤回,也可随时补充,不像手写信件必须确保一次性涵盖当下想传达的所有信息。在互寄手写书信的过程中,双方也能实现更深度交流。因为写信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构思之后的情感传递。

对于吖哲在网络上寻找笔友这件事,奶奶也曾担心她交友不慎,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吖哲在寻找笔友时也十分谨慎。就像她和吉林的一位笔友,至今两人已互通了十来封信,但他们的通信内容从不会涉及过于私人的信息。到现在,两人仍然只知道彼此的性别、年龄及所在城市。

吖哲觉得,笔友通信的最大魅力在于收信时的期待感,“一个人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后写下来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到了另一个人手中,那份‘漫长’的期待,使得信件充满意义。”

一禅(化名)也很享受与笔友写信交流的过程,“光是想象着自己写的内容会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另一个人手中,就很幸福。”

本版文/本报记者王婧懿

统筹/林艳张彬供图/受访者责任编辑:朱佳琪(EN04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冲着颜值和肉体,看完了Netflix的小甜剧
...分钟。虽然有点陈词滥调,但好在剧集里设置的各种温暖人心的小套路,还算让人有些感同身受...喜欢这个类型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2025-02-05 14:00:0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刘玉龙安小花是我读初中时结识的笔友,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笔友。那年,我考上了城里的初中。那所初中是省重点中学,几乎集结了全市所有小学的拔尖儿学生。刚入学的新奇
2023-12-06 00:46:00
...”笔友——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收到这份见“画”如面的礼物一直珍藏。近日,收到达娃曲西同学的来信,李奕欣喜地写下回信:“你们这一代人真是太棒了,发达的交通,便利的信息技术,更重要
2024-02-05 17:38:00
好莱坞82岁德高望重的老师,私下睡遍全美连环杀人犯……
...与什么人交往,但每个人都承认他是一个人格魅力十足、老派又潇洒的绅士。只有他的邻居,偶尔会觉得这位老绅士有点奇怪。麦乔一贯安静内向,家中也收拾得十分整洁干净,甚至连厨房里的香料
2023-05-15 12:34:00
...身在太空的航天员寄去一封信。陈冬认真阅读了陈蔓琳的信件,并耐心解答了她的困惑。不久后陈蔓琳就收到了陈冬的回信,这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封回信。活动上,陈冬和陈蔓琳坐在一起交流。
2023-11-29 17:14:00
2023年,我交了笔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学生收到的信件。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但,那是从前。2023年,追求快的年代,有人却想起了从前的慢。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蹲”笔友,回归到最慢
2023-11-24 02:29:00
那些泛黄的信件
...电报去年年末,我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的时候,一盒装满信件的盒子映入眼帘。这些信件已经泛黄,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墨汁也有些晕染开来。看到这些信,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怀旧的情绪里,
2024-02-23 07:11:00
跨越3400多公里  90封手写信 让南北有温度地相连
...也有45名学生。两人加了微信好友后,便开始商量第一封信件的主题。比起教会孩子们写信的格式,两位年轻的90后语文老师更希望南北方的孩子们能够加深了解,除了自我介绍、分享校园趣事
2024-02-25 07:43:00
相隔数千里,少年们在信中相会
...手写书信。 陈澜清 摄协雄乡小学的藏族学生展示收到的信件。采访对象供图 “亲爱的阿旺加拥,欢迎你们来平潭国际旅游岛游玩,我愿意做你们贴心的小导游……”近日,在平潭麒麟小学,
2023-11-29 07: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观影《731》后 细菌战受害者亲属:电影里日军的恶行只是“冰山一角”
大皖新闻讯 “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9月19日,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亲属,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在观看了电影《731》后
2025-09-20 11: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初秋晨光中,一群即将参加太马的跑者,沿着迎泽公园的塑胶步道,匀速而轻盈地迈着步子。他们已准备就绪
2025-09-20 07:24: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张宁摄制 实习记者 赵子健
2025-09-20 07:26:00
说好的话费没有返还,人也失联,李女士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市民反映参加充值返话费送手机活动感觉上当要退掉被“业务员”拉黑西安李女士今年41岁
2025-09-20 07:34:00
【天眼调查】半夜跑操扰民?时间规划不当?当事各方有话说!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不少网友反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田园南路的溪南高中,近期,开始组织学生分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跑操锻炼
2025-09-20 06:53:00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