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春风评论奖
美食家沈宏非:批注,插出满纸繁花
春风评论奖
美食家
沈宏非
批注,插出满纸繁花
美食家沈宏非最近忙着在小红书担当民间食评人大赛的灵感嘉宾,让大家分享一些“大吃一斤“的猎奇美味。回味这个春天吃过的美食,他发觉,最香的,竟都是臭臭的,比如4月在杭州吃的“鱼子酱雪山臭豆腐”,正是“西湖豆腐几多臭,臭到浓时臭亦香。”
专栏作家、美食家沈宏非凭《繁花:批注本》获得了“春风评论奖”。
2023年年底,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热播,金宇澄的同名原著小说又火了。
在《繁花》的诸多版本中,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6月出版的《繁花:批注本》格外引人瞩目,由沈宏非批注、姜庆共排版设计,数次加印,一度售罄。
在获奖感言中,沈宏非把自己这次写作形容为“发弹幕者”,感谢“春风悦读榜”评委给予的肯定,“至少可以让广大的小视频观众,即便不读书,在刷视频的时候同时也能顺便读读弹幕,以期延续文脉,赓续读书种子。”
在《繁花:批注本》中,沈宏非在原著的基础上,对沪语方言、重点情节、特殊表达、文化背景加以批注和鉴赏,15万字的批注融入其个人记忆和情感,充分体现其杂家本色,为读者打破阅读门槛,也让《繁花》更加鲜活饱满。
沈宏非,江湖人称沈爷,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顾问,写过多本美食书。此前,他为大家熟知的身份更多是美食家,怎么会来给《繁花》写批注呢?
批注这一古典形式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随着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出现,小说批注应运而生,但现代书籍中很少出现“批注本”的形式,因为批注的作用,被评分、弹幕、书评等渐渐替代。
沈宏非回忆这是作者和出版社共同促成的,“都知道金宇澄老师在美术上很有天赋,我觉得他是从排版的方面考虑,有一些亲笔绘制的插图要放,出版社也很乐意尝试新的编辑方式,所以就一拍即合。”
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部看来,《繁花》最独特的地方,是创作了一套由话本、沪语、白描同构的话语体系,但庞杂的人物对话和大量沪语方言都是有门槛的。
都说沈宏非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杂家才撑得起为《繁花》批注。有人喜欢,但也有人觉得干扰了阅读,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
沈宏非很理解部分读者的心情,“因为我也看古书的批注版,比我这儿批的东西更多,确实干扰阅读,但我还是跟大家讲,尽量把我的批注当弹幕吧。”
从签合同到印制完成,批注本的出炉历时6年。《繁花:批注本》的批注分夹批、侧批、段批、尾批四种形式,既有类似古书里的批注形式,又有新的设计,是对批注这种复古形式的传承和创新,展现了新的活力。
沈宏非介绍,“主要的时间都花在排版上了,本书的排版设计姜老师花了很多工夫。我这块还是很顺利的,前前后后也就一年多。”
出版社编辑曾提到,沈宏非既在Word文档中批注全书,又在微信聊天记录中补充和修订,随改随发。
其实沈宏非也考虑了排版,这一年多,他时不时翻出手机里的《繁花》电子版,仔细揣摩,“如果这边空了一大段,那边又太密了,不好看,我尽量把它做得稍微均匀一点”,沈宏非开玩笑,“本来就是没话找话说嘛”。
他也没想到最后统计出来竟然有15万字的批注,学者毛尖评价:“金宇澄不响,沈宏非狂批。”
沈宏非自谦“这次当了一个起哄者,给大家提供一些看热闹的门道,充其量只是让文本多一种‘活’法。”
事实上,这个起哄者的批注,不是单纯注释某个沪语方言,主要为了揭示一些语境背后的东西,把一些涉及到特殊语境里的弦外之音剖解出来。
像“进来吃杯茶”,照字面读是不对的。因为在70年代以前,上海人说的“吃茶”是喝白开水。他的批注不仅做了注释,还玩了把谐音梗:旧上海话所谓“茶”,一般指凉白开,放了茶叶叫“茶叶茶”,有茶无茶,外省读者,不可不察。
除了上海本地俚语,沈宏非对于那个年代上海的风俗家常、衣食住行、街区规划等都详细解释。
儿时的阿宝住在思南路,沪生住在茂名路,小毛住在大自鸣钟,看似只是路名和地名,沈宏非却把隐晦的家庭背景点了出来:在从前“上海社会等级地理学”里,有严格区分为“上只角”和“下只角”。
第六章梅瑞清理母亲去香港之后留下的服饰物品,沈宏非对于服装的面料、款式、甚至纽扣都批注得津津有味,像展开了一段上海的微观时尚文化史。
很多时候他加入了私人的感情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