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欧盟提前宣布最终关税结果,中方终止对欧投资,朔尔茨呼吁德国转向印度。中欧正在谈判之际,欧盟为什么提前两天宣布了调查结果?中方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德国提前布局转向印度的计划能成功吗?
按照原定计划,欧盟原本应该在10月31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因此在上周,中方还专门发出邀请,希望欧盟能够派代表团访华,在我们这边进行下一轮磋商。
然而在10月29日,欧盟突然提前两天宣布了最终调查结果,并宣布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生产商加征最高35.3%的关税,相关措施将长达5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那么就是欧盟加征关税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中方在回应中也提到,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
例如欧盟内部官员也透露,欧盟之所以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是基于欧洲车企的申请,而是欧盟一些官员主动推动的。而且在调查报告中,实际上也没有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但欧盟却声称看到了所谓的“风险”,可以说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次,欧盟执意对中企加征关税,受损的必然是欧盟自己。
根据彭博社报道,出于对欧盟加税的不满,以及对欧洲投资环境的担忧,中企已经全面暂停对欧投资,包括中国某车企叫停了在意大利投资建厂的决定,还有一家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叫停了在德国价值300亿人民币的投资项目。
因此德国对于欧盟的关税决定,是反应最为激烈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就表示,欧盟对华加征关税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自救计划”,据德媒《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已经公开表态,鼓励德企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宣称印度对于德企而言充满了机遇。
当然,印度的投资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全球基本都有共识,一方面,印度的确有着让资本青睐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但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对外国企业投资的限制,以及朝令夕改、肆意罚款的做法,也导致大量外企血本无归,德国企业想要在印度立足绝非易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