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1980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把道路、河流、树木、村庄都覆盖了,天地一片白茫茫的。由于是毕业班,我们班到年二十九才放假,雪持续下着,距家较远的我和王同学两个,已无法按时回家过年了。
年三十早上,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把整个校园笼罩起来。寝室里空空荡荡,除我们两个外,只有老鼠在活动。我们依然没有睡懒觉,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后便开始读书。一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过,我们觉得饿了。该吃饭了。但看着笆斗里(当时从家里用笆斗背馍到校,在学校的食堂里加热)几个硬得像石头一样的红芋干面团子后,犯了愁。“怎样吃呢?”王同学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吧,把它切成片,放在煤油炉上用水煮着吃。”我说,“我有李老师厨房的钥匙,咱到他厨房看看有什么作料,配一点。”李老师同我村连村,他不代毕业班的课,学校一放假就回家了,走的时候把厨房钥匙交给了我,为的是给我提供方便。
在李老师的厨房里搜了半天,油、盐、酱油、醋都有,只是没有菜。我们把红芋干面团子切好,水放在煤油炉上烧开,正准备下锅的时候,一个瘦高个戴着近视镜的中年男子,从外面雪地里走进了厨房,他是我们的班主任潘老师。 “到寝室找你们,见没人,就找到这里了。”潘老师进门放下手中的篮子,说,“这里有包好的饺子,我给你们下了吃。”说着话,他掀开煤油炉上的锅盖,见锅里水少,又添了些。水开后,他把饺子下到锅里,舀了碗凉水放在旁边,问:“会下饺子吗?”见我俩摇头,他便一边操作,一边教我们。
潘老师边说边做,不一会儿,饺子煮熟了,帮我们每人盛了一碗,说:“你们慢慢吃,我回去了,中午我再来。”“您也吃点。”我们俩面面相觑,半天才说。“我在家吃过了,这是我让老伴专为你俩包的。”说着话,潘老师出门走了。雪地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这脚印同时也印在我俩心里。
中午,雪下得更紧了,学校里刚打扫出来的小路又被掩盖。潘老师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里提着篮子来了,有点像《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篮子里是一碗猪肉炖萝卜及几个白面馒头,篮子用棉布裹着,虽经过一段路程,还是热的。“赶快吃吧,已不怎么热了。”潘老师一进门便催促我们吃。我俩有些不好意思,但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客气一番后,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着我们吃完,潘老师又拿出红芋糖、熟花生和一袋生面条,说:“你们晚上吃点糖、花生,再下点面条,雪大天黑路滑,我就不来了,初一早上我再来,咱们一起吃饺子。”交代完毕,潘老师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消失在茫茫风雪中。
初一早上,潘老师没来,来的是他老伴,我们的师母。我们忙问原因,师母说:“老潘昨天回家路上摔倒了,不方便。”我们忙问摔得怎么样。师母说,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师母帮我们煮熟饺子,看我们吃完,就走了。
初二,雪不下了,父亲来学校接我,我同王同学告别后,跟着父亲回了家。
寒假过后,我回到学校,吃了一惊,听说潘老师那一跤摔成重伤,回城里养伤去了,师母也进了城。从此我再也没见过潘老师。那个年,成了我终生最难忘的年。
冯子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5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