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赴港IPO,钧达股份押注光伏产能出海 | 见智研究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1-23 11:35:00 来源:华尔街见闻官方

1月19日,钧达股份官宣赴港IPO,通过港股融资,布局海外市场,公司希望通过出海,率先突破光伏电池内卷的恶性循环。

钧达股份作为跨界转型光伏的成功者,在2021年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精准入局光伏电池领域,并聚焦TOPCon技术路线,使得公司踏准2022-2023年的行业爆发时点,业绩暴增。

2024年钧达股份选择出海,这一次的选择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钧达股份率先抢占海外蛋糕

1月19日晚,钧达股份公告称,公司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公告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高效电池海外产能,海外市场拓展及搭建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及补充营运资金。

1)专业化电池厂的机遇已来,今年是出海最好时点。

光伏产能过剩,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但事实上,出海更多的是光伏下游的组件企业。由于组件产品直接面对用户,消费属性更强,重品牌效应,因此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组件巨头早已杀入海外市场。

2023年上半年,四家龙头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3.77%、62.38%、57.61%和58.67%,基本以海外业务为主。而光伏电池相比于组件而言,出海率偏低,如BC电池专业供应商爱旭股份,2022年海外营收占比为11.76%,钧达股份2023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为4.18%。

对于光伏电池首次出海的钧达股份,公司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钧达股份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伴随海外组件产能快速增长,海外光伏电池需求也随之提升,这给专业化光伏电池厂商带来了较大出海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钧达认为在海外投资建设光伏电池工厂,能够更契合海外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海外融资平台能够更好的协同海外工厂建设的资金需求,因此规划了此次的港股IPO募集资金配套海外工厂计划。

2023年对钧达股份来说是其海外扩张的关键年份,标志着公司在全球销售渠道布局方面的初步完成,公司已在土耳其、欧洲、南美、欧美等地均有合作,同时积极完成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的认证,持续构建全球客户销售体系。

与2022年相比,当时海外收入仅占总营收的0.29%,而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已增长至4.66%。2023年以来国内组件厂不断向东南亚以外的海外区域(美国、中东等)扩产,同时印度、欧洲、美国本土组件企业扩产也在逐步加速,但海外新增产能主要以组件为主,缺少电池片产能配套,公司海外电池产能有望满足这些组件厂商配套需求。

关于2024年钧达的海外规划,钧达股份向见智研究表示,公司在2024年会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目标2024年海外销售额占比达10%以上。

2)赴港上市,更利于海外业务拓展。

根据钧达股份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5亿元,同期货币资金31.27亿,从账面看,钧达股份似乎不缺资金,为何选择赴港上市?

钧达股份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表示,公司目前账面资金足够满足境内发展需求,选择港股上市是为了实现在海外长期发展的配套海外资本市场平台,同时也希望与海外客户深度合作。而对于上市时间表,公司表示暂无可披露内容。

此外,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在钧达股份募集公告中强调用于“全球研发中心建设”。

光伏电池属于光伏产业链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虽然中国目前光伏技术已全球领先,但是主流的晶硅技术的结构原理来自海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雏形也是从海外实验室诞生。

对于建设全球研发中心,钧达股份亦向见智研究表示,公司将借助全球研发中心资源平台,积极与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展开深入合作,不断扩大公司技术优势。

内卷时代,最怕没特色

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主旋律。组件、电池以及硅料领域的龙头企业纷纷扩展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形成全产业链覆盖。例如,组件龙头向上游硅片和电池片扩展,电池龙头向下游组件延伸,硅料龙头如通威股份也拓展至终端组件业务。这种一体化布局在2021-2023年的光伏行业爆发期中展现出协同效应和强大的降本能力,提高了抗风险性,使这些企业享受到时代红利。

然而,2023年下半年,随着光伏全产业链的过剩,一体化企业的劣势开始显现,特别是在产能不再稀缺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开始更加割裂,特定环节如N型料、颗粒硅等由于技术门槛和相对紧缺,只有通威、协鑫、大全等厂商可以生产,成为专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电池环节,专业化经营的爱旭股份在2021年硅料价格飙升时期虽然面临挑战,但随着硅料价格下降和BC技术逐渐受到市场青睐,其坚守的ABC路线逐渐显现优势。

而钧达股份,凭借对时机和技术路线的精准选择,在N型TOPCon量产的大年中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显著增长。公司2021年营收仅28.63亿元,2022年营收达到115.95亿,同比增长304.95%,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3.8亿元,同比增长93.59%。2022年归母净利润7.17亿元,相较于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16.38亿元,同比增长近300%。

在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能够生产结构化稀缺产品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未来的光伏时代将更多地依赖于专业化的竞争。

相反,那些生产低门槛、产品平庸的专业厂商,特别是二三线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他们既难以在成本上与一体化的行业龙头竞争,又缺乏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在行业利润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可能首先遭受市场淘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3 15: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爱旭股份ABC:从勇闯“无人区”到“遥遥领先”
...一段时间内,ABC技术都让我们在行业内保持领先。”爱旭股份产品技术部副总经理盛建在第34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PVSEC-34)暨20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CPVC20)会议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2023-11-14 17:32:00
申港证券:给予爱旭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位13.6元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宁近期对爱旭股份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首次覆盖报告:沉舟侧畔千帆过 敢为巨擘引新潮》,本报告对爱旭股份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13.60元,当前股
2025-01-05 12:13:00
BC“宣战”TOPCon 深度拆解光伏技术路线之争
...BC(背接触)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后有爱旭股份(SH600732,股价22.31元,市值407.8亿元)董事长陈刚在媒体线上群访时表示“爱旭所选择的ABC技术路线在未来5~8年会保持技术领先”
2023-10-07 17:56:00
通威股份:科技创新赋能行业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 张安媛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通威”)是深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2024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又一轮转型的
2024-05-10 12:59:00
随着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润阳股份”)提交注册,企业距离创业板最终上市再进一步。《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润阳股份以高效电池为核心,实施“嵌入式”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2023-07-25 16:13: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爱旭股份(600732.SH)今日收报14.97元,涨幅0.13%。爱旭股份昨日晚间披露的关于投资建设济南一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的公告称
2024-02-26 15:48:00
千亿A股龙头,单季业绩下降近70%!原因是……
...收、163亿元净利润,这是市值超1000亿元的光伏龙头通威股份(600438)10月25日晚刚刚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成绩单
2023-10-26 13:51:00
通威股份上半年营收再创新高 新增200亿投资投向拉棒切片领域
...者:胥帅 每经编辑:张海妮8月21日晚间,光伏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股价31.24元,市值1406.41亿元)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08-22 13:53:00
出手了,底部重大标志
昨晚,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拟与润阳股份、上海悦达等相关股东、江苏悦达签订《增资意向协议》。通过一系列复杂流程后,通威将能以交易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2024-08-14 19:57: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