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倾尽热血献航天 甘为人梯育桃李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6-13 02: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倾尽热血献航天 甘为人梯育桃李

——追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

作者:本报记者 张 蕾 本报通讯员 孙国慧 胡蓝月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08版)

倾尽热血献航天 甘为人梯育桃李

陆元九 资料图片

【追 思】

“殚精强国,一缕英魂存海宇;竭虑宇航,满腔热血贯云天”“倾尽热血献航天,甘为人梯育桃李”……2023年6月12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众多花圈与挽联寄托着人们对这位航天泰斗的无尽哀思。

6月6日,陆元九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回顾他的百年人生路,年少时目睹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青年时励志留洋学成归来、科技报国,从此穷尽毕生精力在中国乃至世界航天领域擎起一面旗帜……这既是个人奋斗创业、爱国报国的非凡经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白手起家、自立自强的辉煌历史。

一辈子不会忘记那几分钟

“我所从事的专业方向,简单说,就是把耳朵堵住、把眼睛蒙起来,不同外界接触,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随时随地测量物体的方向、速度,从而到达目的地。”陆元九喜欢直白地描述自己从事的惯性导航研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陆元九在公派留洋考试中突出重围,考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生,师从世界著名自动控制专家C·S·德雷伯教授。经过四年寒窗苦读,1949年,陆元九以优异成绩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此时,他获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然而,一道道难关却横亘在陆元九和祖国之间: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无法办理回国手续;从事的研究属于重要机密,美国当局正强迫办绿卡永久居留,怎么肯放自己回国呢?

为了彻底扫清回国的障碍,陆元九离开实验室,到福特汽车公司研究所从事民用科技研究。

1956年,陆元九携家人从旧金山登上回国的轮船。抵达香港后,在港英当局派出的警察押解下穿过九龙,走过罗湖桥,终于站在深圳河边祖国的土地上。“过了罗湖桥到内地这边,这一段路简简单单几分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几分钟时间,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每次谈起这段回国经历,陆元九都不禁眼含热泪。

不能依赖别人,否则总是落在后面

回国后,陆元九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苏联、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建议我国也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在一次动员大会上,钱学森首先提出人造卫星的有关问题。陆元九接着补充:“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

1958年,中科院组织开展探空火箭的设计与研制,陆元九以惯性技术专长参与进来。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他们组装出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虽然只是简单的原理模型,却成为我国“两弹一星”科研工作的起步标志之一。

1978年,58岁的陆元九调入第七机械工业部13所(现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任所长。彼时,我国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研制惯性器件有一定难度,研制高精度测试设备难度更大。如果把仪表等惯性器件比喻成鸡蛋、相应的测试设备比喻成母鸡的话,外国厂商在这方面的态度基本一致:“鸡蛋”不禁运,“母鸡”严格禁运。

残酷的现实令陆元九等人认识到:“不能依赖别人,否则总是落在后面。”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全力推动惯导测试中心建设。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陆元九再次碰到相关领域的国外专家。他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当年你们禁运,不卖给我们,现在我们可以向你们供货。”

把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我们这一代人在炮火中求学,在荆棘里拓荒,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陆元九勉励后辈。

2015年,他捐出个人积蓄设立了“陆元九青年创新奖”,至今已有110名优秀的航天青年获奖。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这一党内最高荣誉的最年长获得者。他将这枚勋章视作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荣誉:“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陆元九说过的这句话,被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型号指挥、团委副书记闫光亚等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座右铭牢记在心。如今,年青一代已经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火炬,正沿着航天报国的道路奋勇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3 1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辛勤耕耘育桃李 甘之如饴为人梯
...报平坝区第一高级中学 陈霞辛勤耕耘育桃李 甘之如饴为人梯□本报记者 胡典 十二载从教路,她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自己满满的爱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求同
2023-09-11 03:38:00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潜心为人梯 无声润桃李——记绥宁县第一中学政治教师肖荣菊潜心育人,甘为人梯。参加工作24年来,绥宁县第一中学政治教师肖荣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用一颗炽热的
2023-08-18 09:49:00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第一次看到李婷老师发火是在那个下午。只见她强行让一名学生写好请假条,通知家长来校把这个学生接走。原来,这名学生是才转入李老师班上的,在原学校沉迷手机,老师没收
2023-06-22 00:17:00
...班集体,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面对教研,她甘为人梯只愿桃李竞芳。担当一线教师时,她每年至少为学校青年教师作一次专题讲座。担任教研员后,她每学年深入课堂听课200余节、组织
2024-05-17 07:04:00
乐为人梯育桃李 不负韶华结硕果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乐为人梯育桃李 不负韶华结硕果——记巴山优秀教师伍高峰伍高峰课间为学生讲解习题。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彬伍高峰,中小学一级教师,平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平昌县青
2023-09-10 00:23:00
丹心一片育桃李 敬业奉献做人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丹心一片育桃李 敬业奉献做人梯——记2022年度涿州市二十优教师孟雪松□保定日报通讯员 王雅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涿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孟雪松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
2022-12-29 09:20:00
航天女教官王一:揭秘“独行月球”的挑战
...们在训练中不断磨练自己,百炼成钢。”如果没有“甘为人梯”的热忱,也无法成为优秀航天员。历经全方位高强度考验,科普中国航天的浪漫王一是东北人,大学专业学的是自动化,研究生阶段主
2023-07-28 02:16:00
星河灿烂路漫漫,今朝少年展芳华
...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引人入胜的表演诠释了中国当代航天人在奋斗征程中“舍小我,为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第三届深圳校园春晚深圳高级中学(集团)选送节目《起飞吧!少年》
2023-01-29 05:00:00
多彩描绘太空逐梦
...让人们倍感振奋,也点燃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一批以航天为主题的优秀音乐作品,不断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出征太空》由陈道斌作词、张秦作曲。歌曲旋律气势如虹,一入耳便
2023-02-16 05:05: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