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0 22: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朝代了,但距离我们最近的三个封建社会朝代就是元朝,明朝和清朝了,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明朝皇帝的陵墓在昌平,清朝皇帝的陵墓在遵化和易县,它们都离北京城不太远。那么,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什么地方呢?

或许有人会说:“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陵墓不就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博洛族吗?”其实,那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物,成吉思汗的尸体并没有埋葬在里面。今天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在何处,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个谜。造成这个谜的原因,是蒙古族“深埋不见坟”的丧葬习俗。这种习俗起源于成吉思汗。1227年8月25日(夏历七月己丑),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临死时,他叮嘱部将“密不发丧”,实行“密葬”。根据《多桑蒙古史》记载:“诸将奏柩归蒙古,不欲汗之死讯为人所知,护柩之士在此长途中,遇人尽杀之……葬后周围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不复辨墓在树之下。”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之后,仍然延袭“密丧”的习俗。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元朝皇帝的葬礼十分简朴,不起坟头,不造明楼,不浪费耕地,又安全保密。连其子孙都不知其陵墓在何处,更何况外人和后人呢?当然,也许有一天,考古工作者会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墓,那肯定会是条大新闻。

明朝皇陵算是历代皇陵中,保护最好的皇陵。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明清易代的特殊性。满清入关之初,是以“明亡于李闯”、“明清是友邦”这一论调,入的关坐的天下,基于这个宣传,既然明清并非仇敌,那满清当然要好好保护明朝皇陵了。

满清皇帝非常清楚这一点,在满清入关后,顺治帝为崇祯帝风光大葬,甚至还为帝披麻戴孝,康熙帝时代,康熙帝还亲自前往朱元璋陵墓,去祭拜朱元璋。

因此在满清近三百年时间里,明朝皇陵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武昌首义以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就任大总统职务以后,也专门去朱元璋陵墓祭拜朱元璋——也因此,在整个民国时期,军阀对明朝皇陵都有所忌惮。

清朝帝王陵墓主要分布在辽宁沈阳的北陵(昭陵)和东陵,辽宁新宾的永陵(兴京陵),河北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清东陵曾遭到两次盗墓灾难:1928年,裕陵和定东陵遭孙殿英盗掘,陪葬珍宝被盗。1945年,除孝陵外,其余皇帝、皇后的陵墓全部被土匪王绍义和张尽忠盗掘殆尽。清西陵中,光绪的清崇陵1931年被盗。而民间盗墓贼还有军阀,一方面基于军阀混战需要军费养活军队,另一方面则考虑利用民族革命思想欺骗舆论,于是,对满清的若干个皇陵进行盗掘,比如乾隆帝的陵墓就被盗掘过,乾隆皇帝的尸体也遭到破坏,除了乾隆帝以外,慈禧太后的陵墓也受到盗掘。。盛京三陵未被盗。清陵被盗大概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1.清东西陵偏离人烟稠密的繁华城市,并在清代灭亡后逐渐处于没有实质性有效管理的状态,故军阀、土匪可以肆无忌惮地盗掘;明孝陵、十三陵等毕竟处于南京、北平郊区,想进行大规模盗掘可能有所顾忌;

2.清陵地宫可能由于地下水等问题,修建位置一般都较浅,地宫入口固定,寻找便捷,清朝刚灭亡不久,大量修建过清陵的工匠还在世;而从明定陵地宫发掘的情况看,地宫埋藏较深,地宫入口短时间内难以探清,所以从技术上来说,盗掘清陵地宫是“优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6个明朝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皇陵
...是南京明孝陵。那里也是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諡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陵墓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公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2023-04-22 14:25:00
明朝末代君王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个人的棺材刷了漆。由于崇祯皇帝生前并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所以他的棺椁在当时的东华门停留了几天。在崇祯皇帝的棺椁停留的这几天里,曾经隶属于明朝的官员中,只有襄城伯李国珍冒死去哭
2023-02-22 17:14:00
为何秦始皇将陵墓选在骊山?
...,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皇帝即位后应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秦始皇作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几千年来也被称为“一帝”,她用70万人修建了帝陵。陵墓的规模和位置都非常精致。中国自古以来
2023-02-02 18:56:00
明朝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
明十三陵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墓群,是皇帝和皇后的坟墓,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位于距离北京市区约为50千米处的天寿山麓,是自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代帝王的皇陵总称。这十三座陵墓分别
2023-06-29 05:36:00
成吉思汗死后为何密不发丧
...风水极佳之地。“文革”期间的“学大寨”时,使得这些陵墓边上的一些小的后妃陵墓被挖出,当时并没有人重视,时间长了人们也淡忘了此事。但是,元代墓葬如同这种规格的肯定不是平民百姓,
2023-07-24 21:49:00
乾隆皇帝:盗墓背后的原因与后果
...的盗墓历史以三国时候的曹操最为著名,因为历代皇帝的陵墓里面都珍藏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所以他曾经盗墓来补充自己的军饷。那么历史上是不是也有其他权倾天下的人盗墓呢?确实有。乾隆皇帝
2023-11-15 15:46:00
中国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墓,打开后诡异事件频发
...开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打开的皇帝陵墓。十三陵中皇陵这么多,为何会偏偏选中定陵?当年参加挖掘的专家也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不得善终。帝陵中到底挖到了什么?这其中
2023-02-01 15:53:00
明朝16任帝王却只有十三陵中,那三位因何没能葬入皇陵?
...每一个朝代建国之后都会选择比较好的风水宝地修建皇家陵墓,每一任帝王死后都会葬在这里,他们认为皇家陵寝能够保佑祖宗的基业永世流传下去。皇家陵墓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就是禁地,会有重
2023-05-18 10:52:00
明朝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定陵被挖掘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唯一被发掘了的陵墓。万历皇帝在
2024-06-12 09: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