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内蒙古7万余脱贫户增收1000至3000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6 10: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仅需1亩地,就可以建一个朝天椒种植“小基地”,让原本普通的农家院变成村民的“增收园”。

2023年,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立足本地空闲庭院和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探索在全乡订单式种植珠子椒,发展庭院经济。珠子椒亩产量达到4000多斤,按每斤2元的订单保底收购价算,每亩最少给村民带来8000元收入。

“这种珠子椒很好打理,我们年龄大了,可种起来也没费多大力气,技术人员经常来指导,还有客商统一收购。就咱门前屋后这点地,没想到还收入不少嘞!”木头营子乡东湾子村村民王秀成喜上眉梢。

这只是内蒙古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具有发展庭院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域辽阔,农牧户庭院面积普遍较大。在兴安盟,红薯、红鲜椒、黑木耳,特色种植装点着村民的房前屋后;在赤峰,养殖笨鸡、黑猪、肉羊,特色养殖成为农户庭院的一大特色;而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家庭院则用来开农家乐、建民宿、办采摘园……

“内蒙古是较早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庭院经济的省区之一。我们把扶持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项目纳入项目库,给予资金扶持。鼓励金融机构为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提供小额信贷,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重点扶持小种植、小养殖产业的保险产品。还对带动周边脱贫户抱团经营发展的庭院经济联合体和庭院经济合作组织,予以项目奖励和贷款贴息。2023年,全区共投入2.92亿元资金,累计扶持了5200个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副处长李殿龙说。

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的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赛罕乌拉嘎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整村推进种植适宜在沙地生长的红薯,因地制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体态饱满、口感甜香的红薯能为村民带来每亩地4000元钱左右的收入,是往年种植玉米的近4倍。“这些红薯抢手得很!每天都要往北京发1000多斤,吃过的顾客都说好。”种植户姚七十三笑着说。

庭院经济规模小、投入少,适合资金不多的农牧民选择适合自家的项目发展。也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实践中,克什克腾旗通过打造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中心、畜牧产品加工区、蔬菜深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园区,由村集体带动,村民参与,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

“我家院里种的是甘蓝,种之前就和附近的脱水蔬菜加工厂签了订单。往年秋天最犯愁的就是销路,现在不一样了,菜还没摘就卖出去了!”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东升村村民田绪红乐呵呵地说。

田绪红口中的蔬菜加工厂,每天能脱水处理300多吨蔬菜,年可增加集体收益90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1218户农户种植蔬菜,户均增收5000元。

不止克什克腾旗,内蒙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助力庭院小生产走向大市场,推动庭院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加强产销对接,组织农超、农企、农校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庭院经济经营户与超市、学校、酒店等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风英说。

乡村庭院方寸地变身“聚宝盆”,成为促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统计,截至目前,庭院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内蒙古7万余脱贫户普遍增收1000至3000元。

庭院经济让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既有“赚头”,又有“看头”。冬日暖阳下,通辽市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前努日木嘎查村民王永贵家门口“美丽庭院”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我家建了‘三个园’,分别是果园、菜园和田园,不仅能种些瓜果蔬菜,院子也更漂亮了。”王永贵说。

该旗把庭院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勤俭持家、美丽庭院家家受益的理念。通过组织评选“美丽庭院”对庭院建设好的村民给予奖励,以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现在村民庭院里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杂物区四区分离,实现了产业发展、庭院美丽、乡风文明、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通辽市科左中旗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白塔娜说。

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业态繁多的庭院经济正在激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内蒙古将进一步细化扶持庭院经济发展措施,完善扶持政策、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促进庭院经济产业有序发展。同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庭院经济规模。(见习记者 方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养鸡户赵连义就在院子里忙乎开了。他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把玉米撒在院子里,随之,几十只土鸡便开始在地上啄食。赵连义家住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
2023-01-28 09:15:00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养牛不”见“牛,这个村庄有点“牛”
...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翟钦奇盛夏时节,草长莺飞。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石头城子村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内,体格健壮的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悠闲地享受着夏日早晨的清凉,来回
2023-06-30 12:32:00
庭院经济“小算盘”撬动乡村振兴“大事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初夏时节,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村民贾海林的小院里已是一派勃勃生机,瓜果长势喜人,牛羊肥壮,曾经不起眼的“巴掌地”,如今变成了“增收园”。“自从有了庭院经济,左
2024-05-20 03:00:00
房前屋后巧变“增收园”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庭院方寸地 致富钱袋子房前屋后巧变“增收园” □本报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曾令刚“别小看我这菜园子,紫皮蒜,再加上深秋白菜,算下来一年收入有3万多元吧,
2023-06-06 03:25: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高敏娜初春乍暖还寒,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白辛嘎查脱贫户佟银壮子的庭院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蔬菜长势喜人。“你看看,我种的芹菜,这产
2023-02-28 04:16:00
庭院经济让乡村有“赚头”也有“看头”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快过来收蛋,真不少!”万物并秀,生机勃发。走进赤峰市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崔家营子村,村民一边收拾鹅棚一边喊着老伴儿。“1斤鹅蛋卖20块钱,20只鹅平均1年能产
2024-05-23 02:55:00
庭院“方寸地”变成村民增收“聚宝盆”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在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村民们利用闲置房屋开办了鲜食甜糯玉米加工生产作坊。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生产作坊,采用灌洗和高温灭菌速冻技术生产线,生产过
2024-06-03 04:16:00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11日电 题:内蒙古“小”庭院撬动乡村“大”振兴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发展庭院经济,既能为村民带来收益,又能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一举两得。”11
2024-04-11 15:28:00
察右前旗: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内蒙古察右前旗黄旗海镇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相结合,打造“庭院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
2024-04-24 13:3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