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话断开来念就是一句歇后语。事实上徐庶投奔曹操后不但没有保持沉默,还成了靠说话混饭吃的御史中丞——汉末基本不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就是言官之首。
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把曹操写成了乱世奸雄,跟他作对的刘备当然就成了仁厚君子,但即使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我们也会发现徐庶进了曹营之后,也是想为曹操做一点事情的,他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至少两次帮了曹操,也差点坑死了刘备和诸葛亮。
徐庶既没有在母亲辞世后对曹操展开报复,也没有把握住回归刘备阵营的机会,他的一系列做法,都让人十分费解,所谓的“一言不发”,自然也就成了假话和笑话。
咱们今天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所以且把史料放在一边。按照演义小说的说法,徐庶不是在刘备败于当阳长坂之后才投奔的曹操,而是在刘备和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之前,也就是说,当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之前,徐庶就已经站在曹操谋士队伍里了。
站在曹营谋士队伍里的徐庶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夏侯惇狂妄地放言要生擒刘备和诸葛亮的时候,徐庶站出来提供了重要情报:“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肯定会感到奇怪:如果徐庶真恨曹操,为何不让夏侯惇骄狂送死?他详细介绍诸葛亮的资料,岂不是让曹操有备无患?
从后面的对话中,我们看得出来,曹操和夏侯惇都把徐庶当成了自己人:曹操称其为公,是表示尊敬;夏侯惇称其为元直,显得也很亲切。
如果曹操和夏侯惇听从了徐庶的建议,派遣足够的谋士跟着夏侯惇稳扎稳打,当时只有三千人马的刘备根本就不堪一击。
徐庶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刘备和诸葛亮这才逃过了一劫,但是曹操却记住了诸葛亮这个人,并且采用了比较不高尚的手段来对付他:“便使人往隆中搜寻孔明妻小,却不知去向,原来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内隐避矣。”
徐庶多嘴多舌的“善意提醒”和“极力表扬”,差点坑了刘备,更差点坑了诸葛亮,要不是诸葛亮未雨绸缪,黄月英被曹操抓去,他估计也只能去跟徐庶做同僚了。
种种迹象表明,徐庶的表现,已经得到了曹操乃至曹营武将谋士的一致认可,所以他才被派去樊城“劝降”。
按照当时的情况,刘备是不可能投降的,即使投降了,也会变成第二个吕布,所以劝降是假,把刘备吓跑以免曹军在樊城攻坚战中遭受损失才是真。徐庶到了樊城也不辱使命,一番话吓得刘备诸葛亮再无斗志:“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
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樊城易守难攻,后来的关羽也在樊城下吃了大苦头——数万大军对曹仁的几千疲敝之卒,还有大水帮忙,旷日持久久攻不下,这才导致了荆襄之战崩盘。
徐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帮曹操取得了樊城,刘备和诸葛亮只好跑路。没有城防保护的刘备部队只好跟曹操的虎豹骑野战,自然是一触即溃,要不是赵云单骑救主,刘备又得打光棍儿了。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徐庶到樊城劝降的时候,其母已经被曹操坑死,按理说徐庶跟曹操已经有了不共戴天之仇,而且已经没了后顾之忧,但是他并没有趁此机会回到刘备身边,他给出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关羽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成为千古美谈,徐庶留在“杀母仇人”曹操身边却说得冠冕堂皇,也不知哪种做法更该嘲笑:“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
半壶老酒一直没想明白徐庶为什么进樊城,但是他进樊城的结果却很明显:新野樊城两地百姓“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徐庶不留在刘备身边,说白了就是认为刘备必败而曹操必胜,他的樊城之行“不辱使命”,去而复返,也让曹操对他更加信任,他后来位至三公之下九卿之上,也跟他的尽心尽力有关:东汉的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并称“三独坐”,徐庶在曹营的地位远高于诸葛亮的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
从樊城满意而归,徐庶再次出现已经是赤壁之战前夕了,他识破了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和庞统的连环计,却并没有向曹操举报,他此时想的只是自己的安危,从庞统口中得到逃脱之计后,就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
不管怎么说,徐庶不该说的乱说,该说的不说,怎么看都不像个好人,有时候他还不如毒士贾诩——贾诩也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但是绝不坑任何一个主公,而徐庶则是一点原则都没有,既对不起对他百分之百信任的刘备,也对不起给他发薪水的曹操。
《三国演义》是不能当正史来看的,《三国志》也没有给徐庶单独列传,此人的资料只见于《诸葛亮传》和裴松之注引的《魏略》,所以我们对徐庶的种种反常行为难以定论。
半壶老酒想不明白的问题,最后只能请教读者诸君:在您看来,徐庶在母亲辞世后仍不离开曹操,是舍不得高官厚禄,还是认为刘备难成大事?如果徐庶谁都不想帮,为何不辞官归隐躬耕陇亩?
说来说去,徐庶就是那个时代“打工者”的一个缩影,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都不放在他们的心上,包括诸葛亮、荀彧、鲁肃在内,好像没有谁真把大汉天子刘协当回事儿,贾诩、郭嘉、徐庶之流,那就更不用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