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孙翠翠)金秋时节,大安市的田野里稻浪奔涌,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收成又不错,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叉干镇民乐村村民孙秀凤语气里满是幸福。
这是孙秀凤种水稻的第7个年头,眼看着近百亩水稻再次迎来丰收,孙秀凤甭提多高兴了。“从前,村里大多是盐碱地,种啥也不长……”孙秀凤告诉记者,盐碱地改良以后,好日子随之而来。
风起稻涌,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粮食成熟的气息。金灿灿的稻浪里,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正计划着今年的收割工作。
“村里的水稻田面积超过万亩,亩产在1000斤至1200斤,这些都是7年前民乐村土地整理项目的新增地……”把几十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中高产田,无疑是个奇迹。而这一季又一季的丰收,对于民乐村村民来说总有着不凡的意义。李长江也不例外。
我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近年来,我省通过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昔日盐碱地已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点。
阳光下,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金黄铺排。这是中国第一家“碱地生态试验站”,在我省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大安模式”正是在这里试验成功并获得大面积推广。
不仅仅是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越来越多治理盐碱地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向大安汇集,为盐碱地上的丰收提供着有力支撑。
不仅仅是民乐村,海坨乡、新平安镇、联合乡……稻浪澎湃的丰收季,比稻浪更为澎湃的是盐碱地上等待丰收的一颗颗农人的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表示:让盐碱地上长出高产庄稼,将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实现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目标,最大潜力就在西部盐碱地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