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大化讯 连日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怀雄村的田间地头,一些村民趁着傍晚不太热,抓紧采摘桑叶,赶在天黑前收工回家喂蚕。
怀雄村位于古文乡西南端,种桑养蚕历史久远,村“两委”干部个个都是养蚕能手。该村委副主任、养殖能人韦姣雪介绍:“桑蚕产业投入时间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每年养殖时间从4月开始到11月结束,每年可以养蚕10批左右。今年蚕茧每公斤15元,按一张蚕床2万只蚕苗来计算,就可以出产蚕茧100公斤,除去人工和成本,每年可给家庭带来3万元至6万元的纯收益,收入十分可观。今年,在村‘两委’干部的引领下,全村种桑养蚕的农户已发展到70多户,种桑面积达到338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种植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今年3月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欧善生带队到该村给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勘察桑园发现部分桑株桑叶变黄,根部变紫,是患了桑紫纹羽病。针对这一情况,欧教授给予农户专业的技术指导。5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廖先谋来到卡业屯农户韦安松家开展跟踪回访服务。韦安松今年种植30亩桑树,每月靠种桑养蚕收入就达上万元,他说:“以前养蚕没有技术,只能自己不断摸索,产量不高,也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好了,有国家政策扶持,还时常有专家下来免费给我们讲技术,蚕茧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一片叶子与一只小虫的碰撞,创造了无限可能。在该村群众的心中,这些小小的蚕就是财神爷,也是一家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惠民政策,群众不出村屯,在自己家中就可实现丰衣足食。
图为培训现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