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采茶季家门口务工就能增收上万元
“江夏碧舫”坚持生态种植打造茶品牌带动村民致富
美丽的茶园和忙碌的茶农。
制作中的江夏碧舫茶。
长江日报记者刘帅 摄
□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通讯员尹维才 文剑
清明前后,茶园飘香。在江夏区乌龙泉街道金剑果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基地,茶树已经抽出新芽,迎来采摘高峰。茶农们腰挎茶篓,双手娴熟地采下鲜芽,确保春茶抢“鲜”上市。
“这里种的茶叫江夏碧舫茶,现在头采茶已经全部售出,这两天车间正在加班生产,完成订单!”基地负责人金兴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江夏碧舫茶属于炒青绿茶,外形扁平光直,两头稍尖,泡在杯子里犹如绿色的小船在碧波中飘荡,形似月牙,又似高雅画舫,故名“江夏碧舫”。由于品质好、历史悠久,江夏碧舫茶颇受市场青睐,2021年6月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 从种植源头“较真”
重拾“江夏碧舫”好品牌
金剑果茶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武昌县国营园艺场,创办于1956年,园艺场所在的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属滨湖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种植区域森林绿化覆盖率高达85%,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生产出来的江夏碧舫茶还入选了“湖北名茶”名录。
上世纪90年代,园艺场茶园因经营效益低下,茶园分配给个人各自经营,产销便日渐衰落。“当时整个茶园被分给两百多户农户经营,春茶生产时,大家白天采,晚上手工做,日夜加班,然而,因为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种植标准,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非常低。”金兴建说。
2010年,金兴建看中江夏碧舫这一茶叶品牌,成立金剑果茶专业合作社,接手了茶园。“我始终相信好茶是种出来的,茶叶品质直接和生态种植方式挂钩,而茶叶品质上去了,经济效益自然不会差。”金兴建介绍,为了保证茶叶品质,他在茶园推行纯有机种植模式,杜绝使用农药,只用粘虫黄板、杀虫灯为茶树除虫害,同时制定严格的鲜叶采摘和定级标准,“江夏碧舫茶要求原料无红变芽叶、紫色芽叶、病虫芽叶、雨水芽叶,鲜叶芽叶长短、大小、色泽要基本一致”。
除了悉心种植茶树、严格鲜叶采摘外,合作社还专注于干茶的制作工艺。鲜叶采摘后,需经过摊青、杀青、做型、回潮、辉锅、分筛等工序,最终才能形成外形宽扁平、两头尖削的“江夏碧舫”。
“我们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按标准化进行制作,按照绿色有机标准严格管理,每年可产优质干茶60吨,如今市场上终于又有了江夏碧舫茶的一席之地。”金兴建说。
■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茶文旅产业
在合作社茶叶生产车间,江夏区园艺场茶农余金梅正在生产今年的第二批江夏碧舫茶。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她感触颇多:“以前种出来的茶叶,只能卖给茶贩子,卖不出价钱。如今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茶叶可以直接送到这里按市场价保底收购,我们不仅不用担心茶叶卖不出去,收入也变多了。整个采茶季,在家门口务工和采茶便能收入上万元,这在以往不敢想!”
据悉,目前江夏碧舫茶生产地域范围涵盖乌龙泉街道的群建村、青山村、长岭村、团结村、致富村、建设村、四化村、园艺场等8个村(场),总种植面积达2500亩。随着江夏碧舫茶声名鹊起,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不少村民种茶收入产值达到了2万元/亩。十多年来,合作社共带动周边村湾的215个农户种植茶叶走上致富路,同时吸纳困难就业人员近50人。
“现在全区因势利导,将茶文化纳入和美乡村建设内容,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金兴建介绍,近年来,江夏区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其中,创建特色品牌的茶企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这为“江夏碧舫”的品牌打造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金兴建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加强茶园景观建设和品牌建设,以茶兴旅、以旅促茶,不断壮大生态茶产业经济,以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合作社+土地+农户’模式,盘活更多土地,带动村民种植江夏碧舫茶,让周围村湾有产业扶持,村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乡村更漂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