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4 11:5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大臣因为一个小小的名字改动,从此成为了皇帝的心腹之臣。这位大臣就是鄂尔泰,一个出身镶蓝旗的满族官员。他年轻时虽然学识渊博,却始终未能高中进士,仕途也是一波三折。直到雍正即位后,鄂尔泰的命运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让人不解的是,鄂尔泰曾经因为拒绝帮助还是皇子的雍正而得罪过他。那么,雍正为何会对这位曾经得罪过自己的大臣如此青睐有加?又是什么样的名字改动,让鄂尔泰从此成为了雍正最信任的臣子之一?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鄂尔泰,字廷亮,满洲镶蓝旗人,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的祖父鄂尔布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功臣,父亲鄂尔达也曾在清廷任职。鄂尔泰自幼聪慧过人,对学问颇有天赋。在他十岁那年,康熙皇帝南巡至镇江,鄂尔泰随父亲觐见。康熙见这个小男孩眉清目秀,便随口考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没想到鄂尔泰对答如流,言辞清晰,让康熙龙颜大悦,赐了他一套书籍以资鼓励。

这次经历给年幼的鄂尔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更加发奋读书。到了二十岁那年,鄂尔泰终于在乡试中高中举人,成为了家族的骄傲。然而,接下来的科举之路却并不顺遂。鄂尔泰连续多次参加会试,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对于一心想要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鄂尔泰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尽管在科举道路上屡战屡败,但鄂尔泰并未就此放弃仕途。凭借父辈的军功,他袭承了佐领的职位,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然而,鄂尔泰的性格过于耿直,不懂得官场上的弯弯绕绕,常常得罪同僚。有一次,他在朝会上直言某位高官的政策有失偏颇,结果遭到了那位高官的记恨。从此,鄂尔泰在官场上举步维艰,迟迟得不到提拔。

鄂尔泰的耿直性格不仅影响了他的仕途,还曾让他得罪了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曾找到鄂尔泰,希望他能帮忙办一件私事。当时的鄂尔泰认为皇子不该与大臣私下结交,便直接拒绝了胤禛的请求,还当面指出这种行为的不妥。胤禛虽然没有当场发作,但心中难免对鄂尔泰产生了芥蒂。

就这样,鄂尔泰在仕途上一直难有大的突破。到了康熙驾崩时,已经四十五岁的鄂尔泰才混到一个内务府员外郎的官职,仅是个从五品的小官。看着同龄人一个个升官发财,鄂尔泰心中难免感到失落。尤其是在得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后,鄂尔泰更是心灰意冷,认为自己这辈子在仕途上恐怕都不会有太大的建树了。

然而,命运往往就是如此奇妙。就在鄂尔泰对前途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了。雍正登基后,急于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他回想起当年那个敢于直言的鄂尔泰,觉得这样耿直忠诚的臣子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雍正不计前嫌,反而欣赏鄂尔泰的正直品格,破格提拔他为江苏布政使,一跃成为从二品的高官。

这一任命震惊了朝野上下。许多人不理解雍正为何会重用一个曾经得罪过自己的臣子。但雍正深谙用人之道,他看重的是鄂尔泰的才能和品格,而非过去的一些小摩擦。对于雍正来说,一个敢于直言、不阿谀奉承的臣子,往往比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更值得信任。

鄂尔泰得到重用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雍正的慧眼。他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勤勉尽责,多次提出富民强省的政策建议,深得雍正赏识。然而,这仅仅是鄂尔泰仕途转折的开始,更大的机遇还在后面等着他。

雍正即位之初,朝廷内外局势复杂。作为康熙的第四子,雍正的继位之路充满争议。康熙晚年,诸皇子为争夺皇位展开激烈角逐,朝廷内部派系林立。雍正登基后,面临着巩固皇权、平息党争、推行新政等一系列挑战。

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雍正亟需培养自己的亲信班底。然而,朝中大臣多为康熙时期的老臣,对这位新君主的态度各异。有的人选择观望,有的人暗中支持其他皇子,还有一些人则试图借机攫取更多权力。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必须小心谨慎地选择可以信任的臣子。

雍正深知,要想有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光靠皇族和满族贵族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能力出众、忠心耿耿的官员来协助自己治理国家。因此,雍正开始在朝中寻找那些真正有才能、敢于直言的臣子。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就在这时,雍正想起了曾经得罪过自己的鄂尔泰。虽然当年鄂尔泰拒绝了自己的请求,但雍正并未因此记恨。相反,他回想起鄂尔泰当时直言不讳的态度,觉得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忠诚品质。

于是,雍正决定破格提拔鄂尔泰为江苏布政使。这一任命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许多人不解,为何皇帝会重用一个曾经得罪过自己的臣子。但雍正有自己的考虑:一来,提拔鄂尔泰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赢得朝臣的好感;二来,鄂尔泰的才能和正直品格正是他所需要的。

鄂尔泰上任后,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雍正的慧眼。他在江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清理冗员、革除陋规等,使得江苏的政务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他还注重发展地方经济,鼓励农业生产,促进商业繁荣。这些政绩很快就传到了雍正的耳中。

看到鄂尔泰的出色表现,雍正更加坚定了重用他的决心。在随后的几年里,雍正不断提拔鄂尔泰,先后任命他为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重要职务。每一次,鄂尔泰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成为雍正新政的得力支持者。

与此同时,雍正也在朝中物色其他可用之才。他特别看重那些敢于直言、有独立见解的官员。比如,雍正重用了田文镜、李卫等人,与鄂尔泰一起成为了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这些大臣在各自的任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雍正新政的推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雍正的这种用人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这些新任命的官员对雍正心存感激,成为了他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面,他们的出色表现也为雍正赢得了不少赞誉,增强了皇权的威信。

然而,雍正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一些老臣的不满。他们认为,雍正过于重用新人,有忽视老臣的嫌疑。为了平衡各方势力,雍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继续重用有才能的新人,另一方面也不忘笼络老臣,给予他们适当的褒奖和安抚。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朝廷内部逐渐形成了以雍正为核心的新的权力格局。那些支持雍正的官员得到重用,而那些反对或者观望的人则逐渐被边缘化。这种情况下,鄂尔泰作为雍正倚重的大臣之一,其地位也日益稳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正的新政逐步展开。他大力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大改革,力图改变康熙晚年积弊丛生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像鄂尔泰这样的新任大臣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成为了雍正新政的坚定执行者和推动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雍正与鄂尔泰之间的君臣关系越发密切。雍正不仅在公事上倚重鄂尔泰,还开始关心他的私人生活,这为后来发生的"改名事件"埋下了伏笔。

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正值仕途得意之时。他从江苏布政使一路升迁,先后担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要职,成为雍正朝不可或缺的重臣之一。然而,就在这一年,鄂尔泰遭遇了一件令他忧心忡忡的私事。

原来,鄂尔泰的长子鄂容安在这一年病重不起。鄂容安自幼体弱多病,虽然鄂尔泰曾四处寻医问药,但收效甚微。这次鄂容安的病情格外严重,鄂尔泰不得不请假回家照料。

雍正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御医前往鄂尔泰家中诊治。御医们经过会诊,认为鄂容安的病情虽然严重,但并非不可救治。他们开出了一副药方,并建议鄂容安长期服用以调理身体。

雍正对鄂容安的病情颇为关心,多次询问病情进展。他不仅派御医诊治,还亲自从宫中赐下珍贵的药材。这种特殊的关照,在当时的朝廷中并不常见。雍正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鄂尔泰的信任和重视,也显示出他治国理政的一面——关心臣子,笼络人心。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在御医和珍贵药材的调理下,鄂容安的病情逐渐好转。几个月后,鄂容安终于康复,鄂尔泰也得以重返朝廷。鄂尔泰对雍正的恩情感激不尽,更加忠心耿耿地为雍正效力。

然而,雍正对鄂尔泰家人的关心并未就此停止。雍正五年(1727年)春,雍正在批阅奏折时,突然想起了鄂容安的事。他派人传召鄂尔泰入宫,询问鄂容安的近况。

鄂尔泰如实禀报,称鄂容安身体已大有好转,正在家中读书习武,为将来入仕做准备。雍正听后颇为欣慰,又详细询问了鄂容安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

在交谈中,雍正得知鄂容安对满文和蒙古文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成绩颇为出色。这引起了雍正的注意。作为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君主,雍正深知精通多种语言对于治理这个多民族帝国的重要性。

于是,雍正决定给予鄂容安更多的关照。他命人从内务府挑选了一批珍贵的满文和蒙古文书籍,赐予鄂容安学习。同时,他还指派了几位精通这两种语言的老师,专门指导鄂容安的学习。

这种特殊的待遇,在当时的朝廷中是极为罕见的。通常情况下,皇帝对臣子子女的教育很少过问,更不用说亲自安排老师和教材。雍正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也显示出他对鄂尔泰一家的特殊青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雍正时常过问鄂容安的学习情况。每当鄂尔泰入宫述职,雍正都会询问鄂容安的近况。有时,雍正甚至会亲自出题考校鄂容安的学习成果。

这种关心不仅限于学业,雍正还关注鄂容安的品行修养。他多次叮嘱鄂尔泰要严加管教,培养鄂容安忠君爱国的情操。雍正认为,作为重臣之子,鄂容安将来很可能也会成为朝廷重臣,因此必须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雍正的这种关心,无疑给鄂尔泰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鄂尔泰更加勤勉尽责,在朝廷中兢兢业业;鄂容安也倍加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就在鄂容安的前途一片光明之际,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雍正六年(1728年)冬,鄂容安在一次骑马练习中不慎摔伤,虽然伤势不重,但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在摔倒时不慎喊出了一句对皇帝不敬的话。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雍正的耳中。按照清朝的律法,这种对皇帝不敬的行为是要受到严惩的。朝中许多大臣都认为,即便鄂容安是鄂尔泰的儿子,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面对这种情况,鄂尔泰十分焦急。他深知自己儿子的过失,但又不忍心看到儿子受罚。就在鄂尔泰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雍正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这个决定不仅化解了鄂容安的危机,还为鄂尔泰一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改名事件",它不仅改变了鄂容安的命运,也让鄂尔泰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雍正六年(1728年)冬,鄂尔泰之子鄂容安在骑马练习中不慎摔伤,并在摔倒时失口喊出了对皇帝不敬的话语。这一事件迅速传遍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按照清朝律法,这种行为本应受到严惩,然而雍正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雍正召见鄂尔泰,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鄂尔泰如实禀报,并为儿子的失言请罪。出乎意料的是,雍正并未显露出任何怒意,反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沉默片刻后,雍正开口道:"鄂尔泰,朕知道你儿子并非有意冒犯。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吧。"

鄂尔泰闻言,如释重负,正要叩谢圣恩,却听雍正又道:"不过,朕倒是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

雍正告诉鄂尔泰,他决定亲自为鄂容安赐名。这个决定不仅出乎鄂尔泰的意料,也让在场的其他大臣感到惊讶。要知道,皇帝亲自为臣子的孩子赐名,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雍正解释道:"你儿子名叫'容安',意为容易安定。但朕觉得,一个人不应该只求安逸,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朕决定赐他一个新名字——'允祥'。"

"允"字在清代皇族中常用作辈分字,而"祥"字则寓意吉祥如意。雍正选择这个名字,既体现了对鄂尔泰家族的特殊看重,也表达了对鄂容安未来的美好祝愿。

鄂尔泰闻言,激动得无以复加。他跪下叩谢圣恩,表示一定会严加教导儿子,不负皇上厚望。

雍正的这个决定,不仅化解了鄂容安的危机,还给予了鄂尔泰一家莫大的荣耀。从此以后,鄂容安就改名为鄂允祥,这个名字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和使命。

然而,雍正的用意并不仅仅在于赐名这么简单。他随后又颁布了一道特别的圣旨,宣布将鄂允祥收为皇子伴读。这意味着,鄂允祥将有机会与皇子们一同学习、成长,这是无数官员梦寐以求却难以获得的殊荣。

雍正的这一系列举动,在朝野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赞叹皇帝的宽宏大量,也有人对鄂尔泰一家如此受宠表示不满。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无疑进一步巩固了鄂尔泰在朝中的地位。

为了不辜负皇帝的期望,鄂允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刻苦用功。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越发成熟稳重。作为皇子伴读,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朝中重要人物,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雍正对鄂允祥的关注也并未因赐名而终止。他经常询问鄂允祥的学习情况,有时甚至会亲自考校。在雍正看来,鄂允祥不仅是鄂尔泰的儿子,更是他亲自培养的人才,未来有望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雍正的这种关怀,无疑给鄂尔泰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鄂尔泰在朝中更加勤勉尽责,生怕有任何差池会辜负皇帝的信任。而鄂允祥则更加努力学习,立志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然而,雍正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皇帝过于偏袒鄂尔泰一家,有失公允。还有人担心,这种做法可能会助长鄂尔泰家族的势力,影响朝廷的平衡。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面对这些质疑,雍正并未做出直接回应。他只是在一次朝会上,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治国之道,在于用人。能者当用,庸者当去。朕之所为,皆为江山社稷着想,诸位爱卿切莫妄加揣测。"

这番话既表明了雍正用人唯才的态度,也暗示了他对鄂尔泰一家的器重并非无的放矢。这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朝中的非议,也让鄂尔泰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鄂允祥逐渐成长为一个才学兼备的青年。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越发得体。这让雍正越发满意,也让鄂尔泰倍感欣慰。

然而,就在鄂允祥的前途一片光明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再次打乱了鄂尔泰一家的平静生活。这场风波不仅考验了鄂尔泰的忠诚,也让鄂允祥面临了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雍正八年(17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冲突打破了京城的宁静。西北边陲传来消息,准噶尔部落再次蠢蠢欲动,有大举入侵之势。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原本平静的朝堂,激起千层浪花。

雍正立即召集朝臣商议对策。在这次紧急会议上,年轻的鄂允祥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主张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而不是被动防守。鄂允祥认为,如果能在准噶尔部落还未完全集结时予以打击,不仅可以挫败其入侵企图,还能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部落。

这个建议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认为这个计划太过冒险,主张采取更加稳妥的防御策略。然而,雍正却对鄂允祥的建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雍正最终采纳了鄂允祥的建议。他命令边防大将年羹尧率军出击,在准噶尔部落还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动了突袭。这次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粉碎了准噶尔部落的入侵计划,还缴获了大量物资,极大地震慑了周边部落。

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让鄂允祥在朝中声名鹊起。许多大臣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认识到他不仅有过人的才学,还有敏锐的战略眼光。

雍正对鄂允祥的表现非常满意。在接下来的一次朝会上,雍正当众表扬了鄂允祥,称赞他"年少有为,见识不凡"。这种公开的赞誉,在清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雍正并没有就此停止对鄂允祥的嘉奖。他命人从内务府中挑选了一批珍贵的书籍和文物,赐予鄂允祥。这些书籍包括一些罕见的历史典籍和军事著作,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鄂允祥的才能。

除了物质奖励,雍正还做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决定。他宣布,从即日起,鄂允祥可以参与部分朝政讨论。这个决定意味着,鄂允祥虽然年纪尚轻,却已经获得了参与国家大事的资格。这不仅是对鄂允祥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鄂尔泰一家的莫大褒奖。

然而,这个决定也引发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鄂允祥年纪尚轻,资历尚浅,不应该这么快就参与朝政。还有人担心,这可能会助长鄂尔泰家族的势力,影响朝廷的平衡。

面对这些质疑,雍正并未直接回应。他只是在一次私下的谈话中对鄂尔泰说:"允祥此子,才学兼备,难得一见。朕看重的是他的才能,而非你鄂氏一族。你当严加管教,勿让他骄傲自满。"

雍正宠信大臣,帮大臣的儿子改名字,大臣从此成为雍正心腹

这番话既表明了雍正对鄂允祥的器重,也暗示了他对鄂尔泰的期望。鄂尔泰深知皇帝的用意,更加严格地要求儿子,生怕有任何差池会辜负皇帝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鄂允祥更加刻苦用功。他不仅在学问上精进,还经常深入研究朝政要务。每当参与朝政讨论时,他总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赢得了不少大臣的赞赏。

雍正九年(1731年)春,一场严重的旱灾席卷了江南地区。朝廷为了救灾筹措粮食一事争论不休。在这关键时刻,鄂允祥再次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建议。他主张开放部分皇家粮仓,同时号召富商大户捐粮,以此来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这个建议得到了雍正的高度认可。雍正不仅采纳了这个建议,还亲自带头捐出了大量御用物品,用于赈灾。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灾情,还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在赈灾工作结束后,雍正再次对鄂允祥进行了嘉奖。这次,雍正破例允许鄂允祥参与起草一些重要的政令。这意味着,鄂允祥不仅可以参与讨论,还能直接影响政策的制定。这个决定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人开始意识到,鄂允祥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朝廷的重要人物。

然而,就在鄂允祥的仕途一片光明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这个消息不仅影响了鄂允祥的前途,也让鄂尔泰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消息的出现,不仅考验了鄂尔泰一家的智慧和勇气,也让雍正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用人之道。这场风波的结果,将会对整个清朝的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为拉拢臣子,甘愿降低身份去请他
说到清朝雍正皇帝,古代皇帝虽然地位最高,但是他为了让臣子替自己工作,也需要使出一些手段。人们对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观看《雍正王朝》剧中认真、自力更生、冷酷、无情的皇帝身上。但就是这
2023-01-31 18:52:00
鄂尔泰在康熙朝不得志,为何却能成雍正心腹
...。”——鄂西林相公《咏怀》所谓的鄂西林相公,指的是雍正时期最受宠爱的大臣之一“鄂尔泰”。这几首诗,是他在康熙朝不得志时所作,那时的他已经四十来岁,却迟迟不得重用,在上述诗中可
2024-02-10 11:15:00
雍正死后,乾隆和四名大臣新老帐一起算
...给儿子留下几个顾明大臣,顺治走后给康熙留下了鳌拜,雍正这个历史上褒贬不一的皇帝,也给自己的儿子乾隆留下四位顾命大臣。1735年,劳累过度的雍正皇帝,没有任何征兆驾崩于圆明园,
2023-04-18 07:56:00
雍正最信任的大臣鄂尔泰为何会身败名裂
鄂尔泰,雍正时期他就是朝廷大员,后来还成了乾隆一朝的顾命大臣。鄂尔泰死后,乾隆亲自主持他的葬礼,可见鄂尔泰的地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牛逼了两朝的人物在死后身败名裂?连牌位
2023-01-11 15:09:00
雍正向他借200两银子,他一口拒绝,雍正登基后,他结果如何
雍正十三年,雍正在位的最后一年,特地下了一道明旨,让两位大臣配享太庙,这两位大臣,一人名叫张廷玉,一人名叫鄂尔泰,是雍正晚年的两位臂膀。张廷玉名气很大,比鄂尔泰发迹的要早,但因为
2024-06-12 20:57:00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下半年,清朝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去世,雍正共计在位十三年,而短短的十三年时间,在他去世的时候,清朝的国库比他老爹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时留给他
2023-05-29 11:24:00
乾隆为什么把老爹雍正坑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此时距离清世宗雍正皇帝去世仅两个多月,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在登基尚未改元的情况下,就公然宣布将雍正亲自撰写来驳斥民间流传的有关他弑父、逼母、诛戮
2023-08-06 17:18:00
乾隆上台之后为何处处羞辱张廷玉
张廷玉,满清三朝元老,尽心辅佐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任各部尚书、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位极人臣。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曾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
2023-01-11 15:15:00
雍正皇帝偏爱用汉人,6大宠臣中有4个是汉人
雍正皇帝应该是满清一朝最另类的皇帝,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最后再到末代皇帝溥仪,唯有雍正皇帝的亲信,是汉人超过了满人;雍正皇帝前后共有6个亲信,其中有4个都是汉人。1、年羹尧(167
2023-07-01 14: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