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2年在上海的监狱里,抓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小偷,他就是卫求,虽然自称是南方人,却从来不吃米饭。
本来非常微小的生活习惯,到了经验丰富的狱警眼中,立刻就引起了怀疑,于是警方很快便展开调查。
谁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顶着“小偷”的罪名入狱的卫求,竟然身上还背着几条人命!
并且在畏罪潜逃的十几年之中,一直在陆陆续续的作案,光是判刑蹲监狱的次数都已经达到了五六次之多。
那么这个名叫卫求的男人,到底是怎么一次次躲过警方的追击的呢?而且他在畏罪潜逃的过程中,又先后几次入狱,那么他又是怎么逃出来的呢?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存在?杀人潜逃
所谓的小偷“卫求”,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假的身份而已,这个自称“卫求”的罪犯,原名叫做牛抗斌,是一个朴素的农民。
在农村的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与乡村邻里相安无事,在父母的主持操办下,牛抗斌也早早的加结了婚,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直到牛抗斌的儿子出生那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大事——牛抗斌失手成了杀人犯。
众所周知,牛抗斌作为一个朴素的农民,平时生活的生计来源靠的就是耕地,但是在他儿子出生的那一年,牛抗斌一家与邻居李家在耕地上发生了冲突。
1995年的一天,牛抗斌的父亲去自家的耕地里遛弯儿,想着看一看自家的庄稼长势如何。
到了之后却发现,自家与邻居李家的搭边的耕地被李家“吞”了不少,耕地的边界往自家这边移动了太多。
看到这一幕,牛抗斌父亲便气得火冒三丈,觉得自己的邻居离家欺负人,两家都是邻居侵占一点也就罢了,竟然往自家耕地这边移动了十几公分。
牛老父亲咽不下这口憋屈的气。于是便叫上自己的两个儿子,拉着他们的邻居李家理论,两家加起来五个男人,就在耕地地头争论了起来。
两家都是普通的农民,靠的就是种地吃饭,所以在谈论到耕地谁多谁少的问题,两家人谁也不愿意松口。
两家人争论来争论去,便渐渐红了眼,由于李家势弱,两张嘴争不过三张嘴,于是李家的儿子便上手推了牛抗斌一下。
本来两家人就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李家儿子的这一推无疑是火上浇油,把牛抗斌的怒气提到了顶点。
牛抗斌终于也是压制不住了自己的怒火,抄起身边锄地用的锄头,便砸了过去,李家的儿子结结实实的挨上了一锄头。
瞬间倒地不起,血流不止,脸上、衣服上全都是血,就连牛抗斌的身上也被溅了一身,作案凶器锄头上更是有血在一滴一滴的流着。
众人看到后,赶紧拨打了120,将李家儿子送到了医院,只留下牛抗斌一家人愣在原地。
当李家儿子抢救不及时死亡的消息传出来后,牛抗斌失神了半天,然后立刻反应过来自己杀人了,于是便萌生了逃跑的念头。
因为他知道自己虽不是故意杀人,但杀人却是事实,不跑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也活不了。
反应过来之后,牛抗斌便畏罪潜逃了,而且这一逃就是十七年之久。继续作案
上海一小偷不吃米饭,狱警发现不对劲,立刻调查,调查后立刻被判死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小偷名叫卫求,真实身份确是牛抗斌。
牛抗斌畏罪潜逃后不久,警察就找上门要抓捕他,但是却晚了一步,牛抗斌已经逃出去了,于是警方便发布了牛抗斌的通缉令。
而逃出在外的牛抗斌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之后,便四处想办法躲避警方的追捕,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掩盖自身身份的方法——办一个假身份,而这个身份就是“卫求”。
牛抗斌换了一个身份,办了一个身份证给自己当挡箭牌,但是这个身份能提供给牛抗斌的也只是一层保护而已。
他并不能以假身份去参加工作,因为一旦参加工作,必须要实名制,而“卫求”这个身份本来就是假的,一旦实名,那么就会查无此人。
参加不了工作,那么逃亡在外的牛抗斌便无法生存下去,没有了生活的来源。无可奈何之下,他便开始破罐子破摔,继续干起了违法的勾当。
1998年,牛抗斌利用“卫求”这个假身份,加入了一个团伙组织,这帮人专门干一些小偷小摸的事。
牛抗斌加入后的第一次作案便是入室抢劫,他们提前一个月左右,摸排了一对夫妻的行踪和作息时间。
之后他们便趁着夜晚家里没人的时候,翻进了这对夫妻的家中进行盗窃,留下了一个人放风,其余的歹徒一起入室作案,而牛抗斌就是入室作案的一个。
在几人一番搜索之后,发现这家家中并没有什么值钱物品,就连现金也只有几百块,没有捞到油水的几人,还不住的辱骂穷鬼。
而就在这时,这对夫妻外出提前回来了,这一时间让几人有些不知所措,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带头的小偷,他提议几人将这对夫妻打晕就行,几人也都同意下来。
但是这对夫妻的温馨恩爱狠狠的刺激到了牛抗斌,这让他觉得嫉妒,自己有家不能回,有孩子不能疼,凭什么他们可以。
于是在几人打晕这对夫妻准备走的时候,牛抗斌杀红了眼,直接将这对昏迷的夫妻给杀害了。
剩下的几人看到了也是非常的吃惊,一方面他们是吃惊牛抗斌竟然杀了人将事情闹大了,另一方面是事情一闹大,那么他们就必须换地方,不能再待在河南了。
虽然责怪牛抗斌,但此时他们已经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不得不容忍牛抗斌,带着牛抗斌连夜逃亡其他省份。被抓入狱
跟随几人逃亡其他省份后,牛抗斌继续与几人为伍,继续做着小偷小摸的勾当。
直到2012年的七月份,在上海火车站,牛抗斌跟随同伙几人准备作案,他们盯准了火车站人多眼杂,更好下手,而且他们在这里已经得手好几次了。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一个正躺在候车厅穿着西服睡觉的男人,几人认为这个男人穿着正式,肯定是个有钱人。
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猜测确实是正确的,他们盯上的这个男人姓陈,是一个公司的老板,这次来上海是谈一桩大生意的。
由于生意的成功,在临行之前,被甲方拉着去酒店吃喝了一顿,参加完酒局之后的陈先生为了赶车便提前来到了火车站等候。
因为喝了酒的缘故,便一不小心在候车大厅的座椅上睡着了,而这也给牛抗斌一伙人提供了作案契机。
在观察到这个穿西服的“大老板”睡着之后,牛抗斌几人便装作等车的样子坐在陈先生身旁的座椅之上,趁乱偷走了陈先生的随身挎包。
当第二天陈先生昏昏沉沉的醒来时,自己的挎包早已经不见了,一时间陈先生慌乱不已,好在及时报警了,跟警察说一定要找到小偷。
因为自己的包里面不仅有着几万元的现金,还有着自己的证件银行卡,甚至是公司的发票也在里面。
接到陈先生报案后,经过陈先生的陈述警方发现,偷走陈先生挎包的很可能跟在这之前的几起盗窃案相关,很可能是同一伙人所作的。
猜到这一点的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原来牛抗斌几人已经在这个地方犯下了多起案件,只是这几人像泥鳅一样滑溜,一直都没有抓到。
现在又经历了陈先生的案件,警方又进一步加大警力,对于牛抗斌几人实施蹲点抓捕,终于在牛抗斌几人再一次作案的时候,警方将其一网打尽。
在成功抓住几人之后,警方便对他们展开审讯,一开始审问的几个犯人,油腔滑调不说实话,直到警方审讯到牛抗斌所扮演的“卫求”,事情发生了转机。
“卫求”一股脑地将几人的盗窃计划、盗窃人数等全部说了出来,对于“卫求”的全盘托出,其余几人也无可奈何,只得跟着交代了,几人的盗窃罪名也落实了下来。
由于“卫求”的坦白,他只被判了一年的有期徒刑,被关进了上海的某监狱之中。改判死刑
上海一小偷被抓后,从来不吃米饭,这引起了警察的怀疑,原来他真实身份另有其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坦白的快,“卫求”仅仅只被判了一年的有期徒刑,在监狱之中他表现得非常好,别的犯人看到头发有些发白的“卫求”,都将他当作好欺负的对象。
但是“卫求”并不以为然,他不主动生事,别人你来找事他也是能忍就忍,忍不了就故意把事情闹大,让狱警出面帮忙,以博取同情,争取表现良好减刑释放。
就是这样在监狱之中表现良好的“卫求”,却并没有得到减刑释放的机会,反而还因为自己的一个习惯,被判了死刑!
原来,“卫求”在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将菜吃的干干净净,但是唯独将米饭剩下了,这一点引起了狱警的注意。
直到有一次,狱警看到另一个罪犯正在大口大口的吃“卫求”的米饭,狱警考虑到“卫求”一贯的老实性格,便以为是“卫求”受到了欺负。
狱警走上前去制止和教训另一个罪犯的时候,得知了原来并不是“卫求”受到了欺负,而是他本身确实不吃米饭。
狱警最初知道“卫求”不吃米饭的时候还并未在意,但是直到突然想到“卫求”的身份信息和他本人都说是一个南方人。
作为一个南方人,却不吃米饭,这多少有点令人纳闷,思来想去狱警突然感觉事情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
于是便报了上去,请求查看一下“卫求”的档案,谁知道不查倒还好,这一查直接就将“卫求”的真面目给揭露了出来。
“卫求”这个身份在户籍人口上根本就查不到,“查无此人”,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结果!要么是漏查,要么就是假身份。
事实证明,是后一种答案,再撕下“卫求”的本来面目后,警方开始寻找他的真实身份,问到跟“卫求”一起进来的盗窃犯时,他们竟然连“卫求”都不知道是谁!
当警方直接拿照片指认时,他们却说并不知道他就是“卫求”,其中一个罪犯却说“卫求”倒是有一张银行卡,轻易不露出来。
当警方找到这张卡的时候,发现这张卡的主人叫做牛彭永,于是警方又对牛彭永的身份作出鉴定,发现这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
但是再查到他的父母的时候,警方突然发现他的父亲就是在逃杀人犯——牛抗斌,警方瞬间就联想到“卫求”可能跟牛抗斌有什么联系,或者“卫求”就是牛抗斌。
再调取出牛抗斌的照片之后,发现这就是“卫求”,得知这一惊天消息之后,警方将“卫求”又带到了审讯间审。
最初的时候“卫求”怎么都不肯承认自己是杀人犯,直到警方把照片放出来之后,“卫求”终于承认了。
“我后悔当年一时激动动了手,杀了人,害得我有家不能回,不能见自己儿子,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
最终,牛抗斌被送回山西省审讯,被判决了死刑。总结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牛抗斌并没有逃得了法律的审判,被判处死刑,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冲动是魔鬼,退一步海阔天空,牛抗斌便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