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9: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起抗倭的民族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戚继光,但有这么个人,不仅早于戚继光前面抗倭,更是打出了明朝抗倭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她就是瓦氏夫人,一个年过花甲仍领兵抗倭守护家园的传奇女英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位传奇女将。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不姓瓦自幼习文练武

瓦氏夫人姓岑,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壮族人家,其父是当地世袭的土官。因此,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瓦氏夫人得以熟读诗书,学习兵法,再加之壮家儿女天然的尚武气质,很快,瓦氏夫人就出落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女子,迎来了十里八乡儿郎的追求。后来,在其父的安排下,瓦氏夫人嫁予了田州土官岑猛为妻,当起了土官夫人。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本以为自此可以踏踏实实当个土官夫人相夫教子,却没料想,先是丈夫岑猛被指控叛乱,为奸人所害,后是三个儿子相继离世。巨大的悲痛并没有打到瓦氏夫人,她扛起了家族的重担,并逐渐成长为主政一方的老太君。据史料记载,她在任期间“克己励志”,积极发展农业,大力兴办教育,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花甲之年出征誓不与贼俱生

转眼到了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1553年。倭寇开始大肆侵犯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时之间,沿海数千里告急。当时的明王朝朝政腐败,嘉靖皇帝一心求仙问道,久不问事,朝政基本由权相严嵩把持。面对突然其来的倭患,要甩锅的严嵩赶紧将抗倭的这堆烂摊子交给了时任兵部左侍郎的张经,让他总督抗倭事务。张经深知明朝沿海官兵武备松弛不堪大用,要想打败来势汹汹的倭寇,“非藉狼兵不可”。而这“狼兵”指的就是广西等地少数民族土司的队伍,其中尤以瓦氏夫人的岑家军出名。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张经画像

据《倭变事略》记载,瓦氏夫人为训练士兵之间的默契程度,专门制作了一种长木鞋,让将士三人一组,共穿一双木鞋练习赛跑。同时她还专门将兵士以七人组成一小队,练习刺杀等单兵技巧。久而久之,瓦氏夫人的岑家军就练成了一支响当当的雄兵。

也因此,当倭患来临之际,瓦氏夫人的岑家军自然成了抗倭的首选。而这时已经五十八岁的瓦氏夫人也毅然披甲请缨,出任“女官参将总兵”,在与父老立下了“誓不与贼俱生”的豪言后,带着自己仅存的两个曾孙和四千余名岑家军杀向抗倭一线。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拍马入阵瓦氏木兰美名传

他们从广西田州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转至浙江嘉兴。在此后的数月里,瓦氏夫人带着自己的子弟兵先后参战十余场,狠狠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在王江泾之战中,瓦氏夫人率部和其他抗倭兄弟部队合力,将来犯的四千余名倭寇打得丢盔弃甲而逃。此战,共歼灭倭寇一千九百余人,是明朝抗倭以来的第一场大捷。

了解下这位传奇的抗倭女将瓦氏夫人

而在金山大战中,瓦氏夫人也是身先士卒,几次纵马冲进倭寇的包围圈,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地,直到将被困的明军将领带出,书写了一段铿锵玫瑰的沐血英姿。光绪年间修的《重修华亭县志》如是写道:

“(瓦氏夫人)披发舞刀,往来突阵,浴血奋斗而出。”

自此,倭寇听瓦氏夫人大名而生寒,看见狼兵就逃了。

而因为抗倭有功,瓦氏夫人被嘉靖皇帝封为“二品诰命夫人”。不过可惜的是,抗倭大业还未成功,果实就被严嵩义子赵文华等窃取了,而一开始出来收拾烂摊子的张经也在抗倭形势有所好转之后被奸人构陷,获罪下狱。

抗倭事业未竟,忠臣却遭蒙冤,心灰意冷的瓦氏夫人无奈带兵而归,并于第二年病逝。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当外敌入侵,已年逾花甲鬓角斑斑的瓦氏夫人却毅然披甲上阵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为家国抛头颅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瓦氏夫人,无愧伟丈夫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女将祝融夫人:智勇双全的传奇女性
...给孟获施展能力,在战场上一战成名,成为三国中唯一的女将!祝融夫人的文武从战场上就能够体现出来!当时蜀国诸葛亮对张嶷和马忠十分上心,因为战绩赫赫经常对两人夸赞。可是张嶷和马忠在
2023-10-24 16:10:00
明朝倭寇的终结者胡宗宪,为什么会死于非命?
...世蕃辅佐他处理朝政。而在嘉靖四十一年,他的妻子欧阳夫人去世,虽然经过他的再三请求,严世蕃得以在京城守孝,但是由于欧阳夫人生前管教严世蕃太过于严格,以至于欧阳夫人一去世,严世蕃
2023-01-10 12:25:00
她是历史上的传奇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死后被封神
前言:古代封建王朝是正儿八经的父系社会,男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只能作为辅助,上到皇帝,下到文臣武将,除极少特例外,均为男性。女性要想在这种环境下成就一番事业,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2023-01-25 22:02:00
名将打了胜仗后说:臣斩敌5000,皇帝却愤怒的把他杀
...华到了之后总想着建立军功,后来张经召集的狼兵在瓦氏夫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前线,虽然狼兵请求作战,但是张经素来稳重,想等所有的大军到达之后,一举歼灭倭寇。但是赵文华不管张经有什么战
2023-06-11 19:47:00
宋朝两大女将:刘金定与梁红玉的英勇传奇
...战沙场,其实男女是平等的,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宋朝两大女将都有谁,让我们一起看一下:1.刘金定刘金定,又称刘金锭,是艺术作品中的北宋名将。根据传统戏剧和相关历史资料,她是蒙城小涧
2024-01-30 05:45:00
盘点明朝十大“化外”名将
...诚、猛哥帖木儿、火真、猛如虎、虎大威、秦良玉、瓦氏夫人、满桂、麻贵、沐英。“化外”,即是中原周边各部族,也是明朝的一部分。10、吴允诚,蒙古人,原名把都帖木儿。1405年,把
2024-07-13 17:06:00
...姐妹相等。但是你可听说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身后的戚夫人王瑛?还慓悍到闹了一出“休夫”,自动以仳离保卫婚姻威严,这对“嫁汉嫁汉穿衣用饭”的古代女性来讲,几乎难以想象,这位戚夫人
2024-05-18 19:23:00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背后的女人如何巧施“空城计”退敌
...刀尖上舔血的主,竟然是大明代出了名的“妻管严”。戚夫人之所以可以把戚继光管得服服贴贴,据说是因为她比戚继光还能打!这跟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父亲王栋也是明代
2024-06-24 21:52:00
明朝狼兵传奇:壮族铁骑的不朽荣耀
...用了闪走两侧的步法,既可以打人也可以躲开攻击。瓦氏夫人:明代抗倭巾帼英雄。她在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不顾58岁的高龄,亲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以
2024-03-27 05: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