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小山坳蹚出致富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0 19:5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山坳蹚出致富路

饲草正丰收。

9月19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秋日“芳华”胜春朝,传统藏式房屋镶嵌在群山之坳,炊烟袅袅,宁静悠远,干净的柏油路两旁,一边是金黄的饲草燕麦,一边是低垂着脑袋的黑青稞,静待收割。

当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村子,56岁的多吉先加早早出了门,看着村里的饲草燕麦大丰收,内心很是踏实,看完燕麦,他朝着合作社走去,这个地方是他除了庄稼地以外,最愿意去的地方,他在这里上班,当着副经理。

“今天要来很多人,一定要好好宣传一下我们的豌豆粉、青稞面。”

在同仁市,日秀玛村传统手工制作的豌豆粉、青稞面人尽皆知,多年以前多吉先加家的磨坊总是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如今,豌豆粉搬进了村上的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和黑青稞、菜籽油等一起成了村上的“明星”产品。

正想着,村党支部书记先卡加就带着一大帮人来到了多吉先加眼前。

“经理,豌豆粉是怎么加工的?”

“你家里有多少地,一年收入怎么样?”

面对镜头和陌生的面孔,多吉先加有些羞怯,但是说起现在的好日子,他侃侃而谈。

“如今家里的地不用自己种,每年拿不少分红,还按月领工资,一年收入好着哩。”

“那以前呢,以前收入怎么样?”

面对记者的问题,多吉先加陷入沉思。

以前的日秀玛村是同仁市的“小粮仓”,地多、地大,天然绿色生长的植物给村子带来了无限生机,可是,“靠天吃饭,围着黄土地转”的日子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走”,他们到县城打工、做生意,久而久之,村里人少了,地也荒了。

多吉先加家有3.4公顷地,一家人全围着庄稼转,一年到头也就1万元左右的收入,为了节省开支和劳力,他家每年都有很多轮歇地,他说:“以前种那么多地,只能靠儿子一个人出去打工,到了农忙的时候还必须赶回来帮忙,所以就种一部分地。”

很多村民和多吉先加一样,让田地轮歇或者干脆撂荒,以至于曾经的“小粮仓”遍野是荒地,看着村里的撂荒地越来越多,多吉先加心里很不是滋味。

党的二十大的春风吹遍大地,也吹进了这个小山坳。在黄乃亥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日秀玛村整治撂荒地、调整产业结构,齐头并进,小山村开始“华丽转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总思路。”村党支部书记先卡加娓娓道来。

可是,如今的轻描淡写依然藏不住昨日的风雨兼程,调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村民们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把地交给村集体种,那岂不是自己的地不能自己做主。”

“土地入股了,家里没有饲草,牛羊吃什么?”

……

为了让村民们安心、放心,联村领导、乡党委副书记杨斌,合作社理事长、村书记先卡加,合作社副经理、致富带头人多吉先加,还有其他党员干部共同组成了一个“党建+”阵营,用了半年时间走村入户,大会小会开了无数次,最终探索出了“六化”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

去年,全村249户村民的耕地入股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种的200公顷饲草燕麦,133.3公顷黑青稞喜获丰收;村里的豌豆、菜籽等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在同仁市区直销店“大卖”;原来的34.13公顷撂荒地变成了饲草集中连片种植带;村上新建的饲草料储备库以及生产加工车间堆满了饲草,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绿色输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70余台现代农机正在秋收时节“大显身手”;去年合作社收入418万元,117万元用来分红,解决就业40余人……

多吉先加说:“我家3.4公顷地全部入股了,地不用自己种,一年分红有15000元,我在合作社上班一年工资22000元,儿子可以安心打工,媳妇照顾好孙子,生活挺好的。”

事实证明,资金股份化、农民股民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收益分红化的“六化”模式,是一条符合日秀玛实际、具有日秀玛特色的“致富路”。

出村时,现代化机械在日秀玛村的层层梯田间忙个不停,远处山头上厂房屹立,秋日的喜鹊叫个不停,乡党委副书记杨斌笑着说:“产业壮大了,村庄更美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增强了,如今,鼎鼎有名的‘日秀玛模式’还延续到了隔壁羊直沟村和阿吾乎村,正在那里生根发芽。”

(来源:青海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拓宽致富路 持续促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省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地处脑山地区,平均海拔2970米,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93亩,人均耕地不足5亩。前些年,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
2023-07-17 06:05:00
王延彪:回村种“草”的大学生
...种“草”?他又是如何成为湟源县的种植饲草大户,走上致富路的呢?逐梦沃野返乡种草粉碎、混合、高压、高温扎制……11月8日,在青海欣荣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饲草加工车间内,王延彪和工
2023-11-13 01:45:00
...路上。这个季节的牧场尚未返青,前来日秀玛村饲草种植合作社拉运饲草的车辆络绎不绝,负责装车的合作社职员和临时雇用的村民忙得不可开交。“中央一号文件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
2024-03-31 03:03:00
...金”。由于去年夏季雨水充足,科右中旗雨润地丰种养殖合作社种植的5400亩燕麦草收入喜人。“燕麦草比一般的牧草营养价值高,正好科右中旗也在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我们利用种植燕麦草增
2023-02-01 09:42:00
...、集团)落实各类饲草种植补助政策,支持引导农牧民、合作社、企业等各类主体发展饲草种植。目前,全省培育千亩以上种植主体超100家,创建省级饲草生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现代农牧产业
2023-05-28 10:03:00
酒泉市多措并举抓好三春生产推进乡村振兴
...季度 冲刺‘开门红’”系列报道⑦抢抓农时不负春 产业致富路更宽——酒泉市多措并举抓好三春生产推进乡村振兴当下,酒泉大地处处春潮涌动。大棚内,各类农作物幼苗长势良好;温室内,各
2023-02-21 19:46:00
湟源县加快推动饲草产业科技进步
...15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由湟源禄享种植专业合作社、湟源国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湟源大华镇世云家庭农牧场共同承担,通过项目实施和带动,总结出高寒地区豆禾混播生产技术,筛
2024-02-02 03:03:00
...门配备储草棚,这样一来,环境变好,村子变美,村民的致富路越趟越宽阔了。于是一个占地4100㎡的蓄棚也要马上开工了。不仅如此,里面还有消毒池、消毒室、无害化处理池、装牛台等设施
2023-03-16 18:13:00
西和:发展“牛”产业 走上致富路
本文转自:中国甘肃网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把发展肉牛养殖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紧紧围绕“饲养结合、草畜配套、品种优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集“饲草种
2023-07-07 17:5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方便面的成份及热量
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方便面因其美味、方便,从一诞生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方便面是没有什么营养的 面食都是由小麦制作的
2025-04-02 21:18:00
苦瓜减肥的副作用
苦瓜减肥的速度不会很块的,由于食用苦瓜而减少了三餐的摄入,再加上苦瓜本身的减肥效果,才是加快减肥速度正确原因,不过,不要把苦瓜当做心理安慰
2025-04-02 22:25:00
守护生命起点,共筑幸福未来 婚前孕前保健门诊开启科学优生新篇章
在生命孕育的旅程中,科学的婚前孕前保健是优生优育的基石,是对家庭幸福的长远承诺,更是奠定未来母婴健康的关键节点。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
2025-04-03 03:03: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清退范围:既往在医院存有门诊预交金的患者
2025-04-03 03:04:00
医生提醒:体检不做这5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王大爷今年68岁,因为体检的事和家人闹了不小矛盾,按说这个年纪定期体检也是好事,但他却觉得这个年纪检不检查什么的,“无知者无畏”
2025-04-03 03:45:00
探访减肥训练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喊你“体重管理”!科学减重助力全民健康——探访减肥训练营张闻迪  廖睿灵学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家减肥训练营里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
2025-04-03 05:33:00
“减脂课”,开设更要开好(纵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桑  翔阳春好风景,减脂正当时。最近,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所高校开设“减脂课”一事引发热议。因教学效果显著
2025-04-03 05:55:00
黑青稞闯出特色市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万 李日前,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社区举行开耕仪式,种下黑青稞种子,也种下新一年丰收致富的希望
2025-04-03 05:55:00
小镇上藏着一座农业“芯片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记者  任紫鑫  张红霞在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春风拂过连片油菜田。四川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丁磊蹲在田埂上
2025-04-03 05:55:00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欣悦奶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针对这些问题
2025-04-03 05:56:00
“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履职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程 龙周一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实验室组会,周二、周四在手术室,一台手术下来经常七八个小时,周三
2025-04-03 06:1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
2025-04-03 06:13:00
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
(来源 / pixabay)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科技加速迭代,医学领域随之迎来格局重构。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2025-04-03 06:59:00
黄葛树丨刘燕子: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
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文/刘燕子小时候,关于春天的怀想,最清晰的就是清明菜粑了。几场春雨,被寒风吹紧的泥土变得松软。每一片田土
2025-04-03 07:01:00
科学饮食助力抗癌之路
韦佳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2025-04-03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