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通讯员邵宗康∗
“辛苦劳作10余年,日子仍过得紧巴巴。自从养蚕以后,年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陇川县护国乡邦掌村下景小组村民岳边利说。岳边利曾是贫困户,现在却成功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小能手。
面对贫困,知耻后勇
岳边利早年间走出大山,到周边县(市)的建筑工地、木材加工厂做过搬运工,起早贪黑地赚钱补贴家用。随着父母日渐年长,小孩也到了就学的年纪,他不仅没有足够的钱建新房,而且务工所得只够养家糊口,没有多余积蓄,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由于家中没有稳定的产业,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岳边利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被列为贫困户。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他认为自己好脚好手、身强力壮,却没有办法脱贫,很是不服气。“当上贫困户,我很惭愧!”岳边利暗暗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2015年,陇川县开始推广“一县一业”特色蚕桑产业,他认真研究,看到产业发展的希望,信心满满地开始学习种桑养蚕。
由于前期规模小、技术不到位,蚕桑的收入不是很理想,岳边利一度想放弃养蚕。在邦掌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帮扶干部、蚕桑技术员的帮扶下,不服输的他扩大规模种植桑树,苦心钻研养蚕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年不断摸索,他的蚕桑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种桑养蚕收入达2.7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达7500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创新思路,跨越发展
“我要从倒数第一变成顺数第一!”虽然实现脱贫“摘帽”,但岳边利不满足。
岳边利一方面扩大种桑养蚕的规模,流转土地种植桑树,一方面继续加强学习种桑养蚕技术。他每天早早起床,从早到晚都在研究、观察、记录蚕宝宝生长情况;经常翻阅书籍学习桑树规范化栽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基地经理和技术员。他还经常到邻村讨教技术,多次参加县、乡组织的桑蚕技术培训。通过学习,他的种桑养蚕技术突飞猛进,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桑蚕“小能手”。
2023年,岳边利的桑园面积达20亩,共养蚕42.334张,蚕茧净重2189.525公斤,总收入10.6万元,成为护国乡“蚕桑收入状元户”,这也是护国乡2014年发展蚕桑产业以来首次有养蚕户收入突破10万元的大关。现在,他家里焕然一新,漂亮的桌椅、电视机、冰箱等家具电器样样俱有,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带领乡邻一起致富!”岳边利说。
在岳边利的示范带动下,下景小组的大部分群众都通过种桑养蚕产业走上致富路。
“岳边利为人勤快,在他的指导下,我通过养蚕脱贫了,十分感谢他!”邦掌村蚕农岳麻三说。岳边利从不吝啬自己的经验技术,当蚕农提出问题,就到蚕农的家里作技术指导;当桑农遇到疑惑,都会耐心地讲授。
据邦掌村党总支副书记岳麻糯介绍,今年村小组被列为蚕桑高产典型村(小组)打造示范小组。为争取创建达标,领取10万奖励金,下景小组成立了养蚕互助小组,岳边利、尚早买、尚麻糯3人负责技术带动。目前,全村有养蚕17户,桑园面积200余亩,其中脱贫户有12户。在岳边利的带动下,村小组今年养蚕收入44.2万元,户均收入2.6万元。
“明年我的种桑面积将扩大到25亩,养大蚕60张左右,预计年收入可达15余万。”岳边利对未来满是憧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