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鱼 予
近年来,红花岗区第八小学通过开设竹编、拓印画、扎染、剪纸等多项非遗课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让非遗文化浸润童心,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11月12日《遵义晚报》)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传承文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非遗是“活”的文化,需要将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在丰富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红花岗区第八小学通过观看竹编工艺视频,了解竹文化和竹编工艺相关知识,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将色彩各异的竹篾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固定,编织成型后当作底板,放入相框嵌入不同主题的图案,制作成一幅幅关于“我爱中国”“盛世中华”“中国梦”“父爱如光”等不同主题的精美竹编画,以非遗“接力”浸润童心,在校园绽放新的光彩。
挖掘好非遗文化根脉,夯实“非遗”保护基础。非遗不仅是文明进程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非遗进校园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却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成为了一种符合文化规律的“再生”,使得非遗文化回归到文化本位。特别是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遵义,非遗文化呈现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不仅带给民众视觉冲击力,更是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拥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守护好非遗传承,就能更好感受“非遗”的温度,品读民族文化精髓。
最美积淀,最新传承。无论是一张竹编、一幅拓印画,一块扎染或是一张剪纸,多一份接触,就多一份新意,多一份惊喜。在一次次参与、一场场讨论、一系列活动中,幼小的童心既可以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让学生们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着手,了解非遗、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利用非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