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今年的7月27日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之为是立国之战。尽管当时我们的国力薄弱,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打出了钢铁意志,而这个钢铁意志后来一直滋养着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在7月24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一起回顾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并一起回顾中国军工力量的发展。
现场有观众提问称,俄乌冲突对我国军工发展有何启示?
杜文龙表示,产业链必须在自己。俄罗斯从冷战到现在,军事工业很庞大,它的战争机器是为冷战而特别设计的,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然后快速使用、高效循环,这是一个基本特征。但乌克兰这方面,由于它的实力相对较弱,所以西方国家目前是组团支持,现在31个北约国家支持,背后大概是50多个国家提供装备、经费、物资。如果截止到上个月,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1227个亿美元。俄罗斯每年军费是400亿,就是说西方国家向乌克兰一年提供过的这些美元数,相当于俄罗斯军费的3倍,所以这仗不太好打。
打仗就是打军工,打仗就是打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真的把军工行业、军工状态做个基本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核心技术不在自己,产业链不在国内,这个仗很难持久。
我们目前在国防军工自主方面做得特别好,叫自主创新。前年,杜老师很荣幸担任《大国工匠》颁奖嘉宾,颁那个嘉宾是一个特普通、特普通的军工人,他把这个东西做得很极致,这项技术他比当时从外方引进的时候做得还要好。所以大师不要光看总师、大咖,还要看底层的普通的军工人。军工人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包括责任心,真的不可小视。靠买买买什么也买不来,但是靠创新、靠发展、靠内生动力就能够把军工行业做到最好。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编辑:刘清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