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则蕴含极强生命力的标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09: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山西晚报

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皋狼文化研究组在涌泉乡蚂蚁辿村一座废弃土楼的墙壁上发现一条墨写标语——“我们勇敢上战场去”。随即,我也去考察了一番。

这是座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的土楼房,处于村北的最高处。远眺,绵延群山;近观,全村尽收眼底,战略位置很重要,守,居高临下;退,身后是丘陵大山。

1940年,日军侵占段村,设立据点严密封锁,将武乡县分割为东西两个地区。为适应战时需要,领导人民进行抗日对敌斗争,武东县、武西县便应运而生。武东县大部为根据地,武西县大部是敌占区和游击区,环境恶劣、斗争艰苦。基于恶劣的斗争环境,武西县委、县政府以及抗日救亡组织、抗日武装不停地在敌人占领的区域流动转换,与敌展开拉锯斗争。

蚂蚁辿村是一个仅有40多户、百十口人的小村庄。村庄较为隐蔽,群众基础较好,有粮有水,武西县的党、政、军等机关驻扎时间也较多。这座楼房便成为县政府办公兼住房。

土楼房已经土崩瓦解,楼顶坍塌,室内露天。较为坚固的四梁八柱也经不起时间的流淌和风雨的侵蚀,椽檩横七竖八裸露在阳光下,仍不屈地挡风遮雨,相互支撑。满地灰色碎瓦片和散落的石头上布满青苔痕记。

我与同行人员拨开荒草,踏踩着遍地散落的瓦砾,一步一步艰难挪至土楼前。

原以为标语是书写在一块门板上,然它出现在斑驳脱落、很不显眼的门的侧面墙壁上。

整个墙壁的厚度应该是一尺二寸左右,被门框一分为二,里外墙除去门框部分,基本上不到半尺。墙体是土坯垒就,外墙砖挂了层面,砖外再由白灰抹面,平滑结实,这可能也是标语能够风雨80多年保留下来的原因吧。

字迹虽经风吹日晒,但近距离还是可辨认出来。字的大小不均,书写自由。“我”是异体字,“战”是繁体字,“场”也是异体字。整个字体结构合理、工整苍劲,书写有功底。从字的形体辨别,不像是用毛笔书写,而是硬质物体蘸墨汁写就,也可断定是一位有一定文化素养之人所书。

这条标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何人所写?

深思中,我忽然有种猜测和幻觉:

可能是贾步彬、李超周、郝培苗、任时所写,他们是外籍人,曾任武西县委书记或县长,先后兼任武西独立营政委、营长。为了抗战,他们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在这间土房里运筹帷幄,领导人民与敌进行不屈的斗争,这是他们向抗日军民吹响的战斗号角。

可能是王宗琪、李务滋、武光清、王子清、安正国所写,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武西县党政军领导人,出生入死,冲锋在前,这是他们在冲锋前的又一次动员。

可能是我舅父所写。

舅父抗战时是武西县的救联会主席。他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虽不算富裕,但自给自足,还供他上了几天学,腹中有点墨水,懂得点革命道理。抗战开始后,他不顾家庭的阻挠,毅然投入抗日洪流。按当时的文化状况他应该是个较高的文化人了,加之他抗日觉悟高、工作有热情,很快就有了救联主席的“头衔”。有中共武乡县组织史资料可证实,又有村里老人的佐证,舅父作为文化人,写下这条标语极有可能。

可能是一位戴着眼镜的文书所写,尽管身体孱弱,但意志坚强,以笔为锐利武器,鼓舞战友勇敢与敌人拼杀。

我想,无论是谁书写,都代表的是所有抗日志士那种“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报国之志。是互勉词,是鼓动令,无论斗争多么艰苦险恶,勇敢上战场去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责任,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们都将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或许是大战在即,营长、政委将要带领战士奔赴战场,为表达此时的激动心情,用手枪壳带蘸墨疾书。

或许是在出征的告别式上,写下的庄严誓言,发出的气震山河,乳虎啸谷之声……

过多的或许都是种猜测,村上86岁的张明岐老人那首滚烫落泪的歌声可以证实:“八路军呀,好样样,作战勇敢打豺狼,一心保护咱老百姓,想起了八路军真恓惶;八路军来,真恓惶,鞋露指头衣露膀,打仗在外见不到娘,想起了八路军真恓惶……”

过多的或许都是种猜测,蚂蚁辿村头的“牛圈沟”竖立着的一块烈士碑可以证实:“我武工一队奉上级党的命令,曾于三十一年(指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四月赴武西。本着吾党抗日救国之宗旨,抱着不屈不挠之精神,誓死坚持对敌斗争,迄今计之,将近三载,然战绩之卓著堪称辉煌,普照武西……”

看似普通简单的标语,折射出的却是革命战士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民族大义!

时移事异,陵谷变迁,然“我们勇敢上战场去”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其精神与天地长存,昭示着一代代传人。

□孙俊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肥西修复淮军圩堡群  “东方城堡”新生映照文旅融合
...修复工程,让有着“东方城堡”之美誉的淮军圩堡焕发新生命力。5月17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的刘铭传故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无人机照片)陈家乐摄圩堡是江淮地带特有的
2024-05-19 19:44:00
肥西县举行2024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决赛展评活动
...舞蹈、歌唱、舞台剧表演等元素,让传统诗词展现出新的生命力。现场师生沉浸其中,沐浴着古诗词穿越千年散发的芬芳。决赛展评邀请播音主持和朗诵的专业人士担任评委。比赛结束后,安徽新闻
2024-11-20 16:11:00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红色纪实作品《澄西县中共地下联络站》首发本报讯(记者 吕洪涛) 1月13日上午,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举行“革命文化永赓续,万亿之城
2024-01-20 08:22:00
一份红军布告里的长征故事(以物鉴史)
...主题展出。此批文物既有红军宣传书写的文书布告、木板标语、印章传单等;也有反映贵州民众支援红军的文物,多角度地展示了红军长征过贵州的壮举。1935年底,红二、红六军团撤出湘鄂川
2025-01-25 05:47:00
统战尖兵季县长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彭潍 季恺作为如西县长,不惜钱财,又坚守原则,团结了大量党外人士,又注重培育新生抗日力量,不愧是一名值得后人敬仰的统战尖兵。“如皋县政府的秘书是季恺。县政府
2024-01-31 00:59:00
...日,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各行各业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位于肥西经开区的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可见8条生产线火力全开
2024-02-20 15:53:00
...结合各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展现村庄最强大的生命力。”2025年,丰乐镇在试点经验的加持下,计划新增领办合作社22个,覆盖全部村落。根据发展方向划分领办类型,蒋岗、新华
2025-03-20 17:44:00
激活基层协商“一池春水”
...协商议事格局。”在陇西县政协主席刘树武看来,协商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协商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下一步,陇西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把开展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2023-08-28 01:58:00
免疫力就是生命力,中医教你提“正气”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2024年世界免疫周——免疫力就是生命力,中医教你提“正气”N记者 赵倩 漫画 张利昌医学技术指导 嘉兴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 丁红生世界免疫周在每年4月的最后
2024-04-22 0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