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导读:此前我们分析了中巴肉牛养殖成本的差异(《Mysteel解读:中巴肉牛养殖成本分析对比》)。本文聚焦屠宰环节,探讨除养殖成本外,中巴牛肉价格差异的其他关键因素。
肉牛产业链涵盖了育种、饲料、疫苗、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其中,屠宰加工环节是连接养殖和销售的关键环节。对于中巴两国的屠宰企业而言,在屠宰加工效率、政策支持与成本结构和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溢价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屠宰加工效率差异。
巴西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由头部企业主导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效运营。其中,巴西三大屠宰企业(JBS、Minerva、Marfrig)年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以JBS为例,其本土18家输华工厂日均屠宰量达1000-1200头,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边际成本。同时,巴西屠宰厂普遍采用自动化分割线、智能冷库等设备,人均屠宰效率较高。
而我国屠宰企业近年来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是行业集中度低和设备与技术短板。据国家肉牛牦牛体系统计调查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324家屠宰企业年屠宰总量仅305.8万头,平均单厂年屠宰量不足1万头。大型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仅在200-300头左右,中小型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为50-80头。多数中小企业仍依赖人工分割,设备老旧导致损耗率高达5%-8%(巴西仅为2%-3%)。
其次,我们来看下一政策支持与成本结构差异。
巴西的屠宰企业享受了税收减免,其中养殖端免征土地税,屠宰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出口退税率达8%-12%,直接降低出口成本。
而我国政策支持有限,其中养殖补贴分散,国内对规模化养殖的补贴多集中于环保改造(如粪污处理),部分地方还有见犊还母等地方性政策补贴,但仍难以覆盖高饲料成本。屠宰环节几乎没有无专项扶持,设备升级依赖企业自筹资金。
最后再来看一下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溢价能力的差异。
巴西方面具有低成本驱动的价格优势。养殖端采取草饲模式降本模式,90%肉牛依赖天然草场,饲料成本远低于中国水平。屠宰端采取未分级胴体策略,以低价大宗出口为主(如碎肉均价较中国低30%)。
而我国则面临着高成本与品牌化挑战。养殖端,精饲料依赖推高成本。屠宰端端,品牌溢价不足。国内高端牛肉(如雪花牛肉)市占率不足5%,难以抵消屠宰环节的高成本压力。
总结:中巴肉牛屠宰成本的差异主要源于养殖模式、饲料资源、人工成本及政策支持的差异。巴西凭借天然草场资源、低成本饲料和高效屠宰加工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而中国则因高成本养殖模式和政策支持不足,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未来,中国肉牛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养殖和政策优化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1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