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6年高考考生蒋多多,写了一篇8000多字用来批判高考的文章,最终文综成绩得到了0分,她也因此走红。
当着全国记者的面,她不屑地表示:“不后悔这么做,那怕再来一次,依然如此。”
她为何干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如今18年过去了,没有成绩、拒绝复读的她,究竟过着怎样的人生?
蒋多多出生在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蒋多多排行老二。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地照看老人和孩子,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即便生活再艰难,父母也要省吃俭用供孩子们读书,他们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蒋多多从小就聪明伶俐,在学习上表现出惊人的悟性和领悟力,姐姐放学后总要帮家里干活,只有蒋多多能安心学习。
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懂得给她创造安静的读书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蒋多多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奖状几乎贴满了家里斑驳的砖墙,成为邻里街坊口中的骄傲,父母更是喜上眉梢。
为了上更好的学校,蒋多多必须到县城读书,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父母就算倾其所有也难以为继。
眼看女儿前途无量,父亲咬牙在县城租了间简陋的房子,母亲更是省吃俭用,把家里的积蓄都拿来供女儿读书。
蒋多多心疼父母的辛苦,暗自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初中三年,蒋多多始终保持着年级前三的好成绩,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入了县重点高中,进入重高的蒋多多,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巨大压力。
周围的同学都是各地的尖子生,竞争异常激烈,蒋多多渐渐喘不过气来,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从第一名跌到十几名,甚至几次跌出前二十。
面对成绩的下滑,蒋多多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为高考做准备,而蒋多多却对应试教育产生了厌倦。
她开始质疑高考的意义,觉得这不过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军备竞赛,成绩不好让她备受打击,急需安慰和鼓励,父母和老师却只是一味地斥责她不够努力。
叛逆的种子在蒋多多心中悄然萌芽,她觉得学习如同牢笼,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自己。
就在这时,蒋多多重新拾起了儿时的爱好——写作,面对一张张白纸,蒋多多仿佛找到了久违的自我。
笔下的文字韵律优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才思妙想如泉涌般倾泻而出,蒋多多的作品在同学中掀起了阅读热潮,大家争相传阅,惊叹于她的文采和想象力。
一次偶然,蒋多多的一篇小说被她投稿的杂志刊登,当看到自己的大名出现在印刷品上时,蒋多多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以写作为业,在文坛闯出一片天地来,自此,蒋多多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写作上,无论走路吃饭还是上课,脑子里都是翻腾的情节和人物。
她常常写到深夜,疲惫不堪却十分满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焦虑万分,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蒋多多却置若罔闻。
她害怕一旦投入到高考学习中,灵感的泉水就会彻底干涸。
临近高考,蒋多多愈发我行我素,周围的同学都在埋头刷题,她却依旧醉心于写作的世界。父母急得团团转,班主任一次次找她谈话,蒋多多却铁了心非写作不可。
"文学梦"成了她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她坚信自己会文学上大放异彩,也向所有嘲笑她、看不起她的人证明,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
2006年高考前夕,蒋多多精心准备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壮举"。临行前,她拒绝了父母要送她去考场的好意,执意要独自前往。
考场内,铃声一响,蒋多多便从容落笔,她在答题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誓要以违规的方式,考出一个"完美"的零分来。
四门科目,她每一科都写满了对高考制度的犀利批判,其中尤以文综最甚,洋洋洒洒竟有8000余字,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考后,蒋多多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拿着平日里攒下的一点积蓄,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有时借宿在亲友家中,有时索性在火车站里将就一宿,父母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她也不敢如实相告,只是随口搪塞几句。
不出所料,违规事件很快被学校察觉,班主任以严肃的语气通知蒋多多到校一趟,她满心期待,以为自己的"壮举"已然成功,甚至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次接受表彰的场景。
然而,迎接她的却只有一纸冰冷的违规处理决定书,面对蒋多多天真的发问,老师语重心长地点破了她行为的幼稚与愚蠢,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回头是岸。
消息不胫而走,蒋多多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开,众多媒体蜂拥而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争相报道这个离经叛道的少女。
镜头前的蒋多多一遍遍复述着自己的初衷,神情从最初的自信满满,渐渐变得疲惫而不安。
门外,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的发问声络绎不绝,她感到自己仿佛是动物园里任人观赏的猴子,无比压抑。
许是同情少女的遭遇,社会各界纷纷向蒋多多伸出援手,母校率先送来了学习资料和图书,鼓励她重返校园。
当地妇联等部门也捐赠了不少生活物资,给予她人道主义的关怀,网上,有人为她打抱不平,谴责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有人对她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而幼稚的反叛。
面对铺天盖地的关注,蒋多多感到喘不过气来,一颗心仿佛被放在聚光灯下拷问,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出人意料的是,倔强的蒋多多拒绝接受社会各界的物质援助,坚决不收大家给的钱和物品,认为那是对自己的侮辱。
她澄清说,自己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唤醒世人的认识,并不是为了得到金钱和关注。
不过,对于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她还是表示欢迎和感谢的,当有人要将捐款塞到她手里时,她紧紧攥着拳头,倔强地摇头,眼神中写满了坚定。
即便身无分文,她也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为了施舍而出卖自己的尊严。
蒋多多拒绝施舍的举动,在许多人眼里,反倒彰显了她虽然是个问题少女,却有着不可触碰的原则和底线。
在外地上大学的姐姐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家中,劝解蒋多多在复读一年,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
但是起了逆反心理的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在之后,蒋多多赌气离开了家乡,只身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城市,渴望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仅有高中学历的她,在求职的过程中处处碰壁,曾经心中的美好憧憬,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蒋多多逐渐意识到,没有过硬的学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都市里很难立足,最终,打工失意的她不得不黯然返回家乡的小山村。
后来她也写了不少的文章,并且一些报社进行了投递,但都像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回响。
村民们议论纷纷,许多人拿蒋多多的遭遇来教育自家的孩子,告诫他们不要重蹈覆辙,面对流言蜚语,蒋多多无力反驳,只能埋头于农活之中,期盼着时间能冲淡一切。
然而,眼看着曾经不如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凭借着读书,一个个走出了农村,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蒋多多的心里难免五味杂陈。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蒋多多的年岁渐长,在母亲的催促下,她走上了相亲的路途。
最终,她与一位朴实的农村小伙结为夫妻,开始了平淡的婚姻生活,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蒋多多渐渐丧失了曾经的文学梦想和创作激情。
她开始思索,如果当初没有那么冲动,现在的生活是否会有所不同。
当有人再次提起往事,问起蒋多多是否后悔时,她的眼中已不复当年的光芒,她意识到,年少时的一时冲动,让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人生代价。
高考或许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它却是通往成功最快捷,最稳妥的道路,蒋多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明白了年轻时的草率决定,让她错过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如今的蒋多多已经37岁了,她的儿子也已经11岁了,现在的她也经常跟自己的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争取能够走出村庄。
现在的她时常回想起之前的事情也是后悔不已,不过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管是高考还是再次复读她都没有把握住,为此只能独自承受失去的一切。
蒋多多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青春迷茫与成长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存在着鸿沟。
如何在保持热情和梦想的同时,又能脚踏实地,是每个年轻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蒋多多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沉痛的注脚。
生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同时也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只有经历过跌宕起伏,品尝过苦涩与甜蜜,我们才能真正成长,成为一个懂得权衡与负责的成年人。
参考文献
南阳政法——2022-06-07《16年前,那个在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河南女孩蒋多多,后来怎么样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