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饶苗苗)12月13日,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成(化名)成功实现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成为全国第14460例、全省第5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4岁的张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党员,长期工作在医疗和抗疫一线。在2020年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他主动请战前往新冠治疗定点医院,来回奔波在离病毒最近的隔离病区。今年,他还先后支援武汉、黄冈等地抗疫工作,用热血与奉献,诠释了一名年轻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除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张成也是一名“资深”的无偿献血志愿者。2010年至今,张成参与无偿献血14次,累计献血量达5500毫升。在2010年5月20日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过程中,身边工作人员科普了有关中华骨髓库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张成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名血液患者的生命,经过短暂又慎重的思考,他当场填写同意书并留下8-10毫升的血样,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里,留下了一个全力奔赴的承诺,希望能为求生的患者们寻找一个十万分之一的可能。
今年11月份,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张成突然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管理中心的消息,自己与一名患者HLA配型成功。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希望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也希望那位患者战胜病魔,去迎接他崭新的人生。”曾经朴素的初衷变成了发芽的种子,张成迫切希望能帮到这位从未见面的“亲人”。父母和同事们有些担心,他告诉父母及同事:造血干细胞是从外周血中提取,和捐献成分血一样,并不影响捐献者的长期健康。大家为张成的决定感到骄傲,单位领导们统筹安排,为他调换岗位,让其暂时退出手头繁忙的工作。
12月8日至12日,张成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动员剂,13日采集前还需要再注射一针,以便最大程度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到了捐献的日子,从早晨进入采集间,经历漫长的7个多小时,伴随着血液从双手臂的静脉抽出和回输,在流经血量1万多毫升后,最终成功提取出造血干细胞186毫升,刷新了他在公益之路上的“里程”。
当张成还在通过一项项捐献流程时,一封来自远方的感谢信已悄悄抵达武汉市。读完信件,张成深感欣慰,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希望这份生命的“火种”能够帮助远方的患者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