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中的敌后作战,不少网友顾名思义认为既然是“敌后”,那肯定没有多少敌人。但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敌后”可不是敌人的后面,而是在其腹心地带,所要面对的不是一路敌人,而是四面八方都可能是敌人的凶险境地。
以当时的冀中根据地来说,周边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都驻有日军的重兵,而且平原地带交通便利,日寇的往来非常迅速。在这一基础上,日寇还大建碉堡、据点,挖封锁沟,笼络汉奸、伪军,组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统治网络,妄图摧毁抗日力量。
在当时的形势下,我军大部队的活动很受限制;尤其是日寇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后,冀中的抗日形势更为艰难,几乎到了抬头望岗楼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要坚持抗日,与各种敌人作斗争。这种斗争是非常凶险的,面对形形色色的明暗敌人,可以说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曾在冀中十分区长期战斗的王光霞曾提及了其中的一场战斗——南王起营突围战,我们可借此了解下当时残酷的战斗环境。
1941年时,王光霞从冀中十分区锄奸科侦察队长调任分区警备连的连长,此后部队又改为永、安、宛、固、霸游击大队、前方二连、第35地区队第2大队。
地区队是当时冀中地区抗击日寇的一种特殊编制形式,由原先的一部分主力军和地方武装合编,通常直辖3到5个连及直属分队,在实战中以连排或大班活跃在几个县的区域内,随机打击敌人。地区队所辖的连,后改称大队,第35地区队第2大队即可理解为是第2连。
王光霞十分熟悉当地的环境,而且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因此率领的第2大队多次打击日寇,并为根据地的逐渐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也正因如此,引来了日寇的极大重视,不仅下令严查第2大队的踪迹,更准备了机动部队用于突袭。
1943年4月,王光霞率2个大班加1个机枪组前往南王起营集合,当时第2大队虽然也有排长,但所属部队主要是分为了6个大班活动,以更好地打击日寇。
在南王起营,总支书记王嘉玉传达了上级指示,并介绍了助理员周景儒来介绍当地的具体情况。
就南王起营的情况来说,咱们当时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南边的南孟有鬼子的据点;西南边的赵家务,有伪军一个中队;东南的沈家营也有敌人一个中队;另外十余里之外的牛驼镇,还有敌人的大据点。
当时考虑到敌伪可能来袭的情况,事先规定了万一被合围后的突围集结点,并派出了伪装哨兵出村警戒。
第二天,当地保长简少卿和李大乡长找上门来,这俩人已经投靠鬼子当了汉奸,却假意过来佯装可以支持抗日武装。
当时日寇规定,地方保长、乡长需要定期汇报,于是此二人借机将我军驻扎此地的消息汇报给了鬼子。
鬼子对这个情况很重视,其怕走漏风声,先没有动用周边据点的部队,而是从机动部队中抽调兵力,用卡车装载前往突袭。
敌人因为得到了我军驻地的准确信息,车上估计还有汉奸带路,因此一下车就直冲王光霞等人所驻的院子。
我侦察员发现了敌人突袭的信息,但敌人是汽车行军,因此在汇报之后,驻村部队来不及做出太多应对。
王光霞估计,这路鬼子足有200余人,战斗打响后附近据点的日伪军必定还会增援。而我第2大队当时只有80余人,而且弹药不多,因此决定及早突围。
具体由排长刘聚良带4个战斗组当前卫,王光霞带一个机枪组随后跟进,居中的是一个排和机关人员,而由排长邱秀峰带2个大班为后卫。
部署完毕后,突击队向外投出手榴弹,随后在手榴弹掩护下突围。
然而日寇这次来的兵力很多,还提前在外围堤坝上架起了机枪,鬼子的弹药比我们多,在其猛烈的机枪火力下,第2大队的战士们接连中弹。
关键时刻,邱秀峰排长带后卫上来了,邱排长是老早便跟着王光霞战斗的老骨干了。他操作机枪掩护大队突围,杀伤了不少鬼子,而自己最后也壮烈牺牲。
随着战斗的持续,周边的日伪军越聚越多,日军甚至还带了炮来,而第2大队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排长刘聚良、王副指导员接连牺牲,大队长王光霞也中弹负伤。
突围到沈家营附近时,王光霞身边仅剩3人,这时又看见霸县方向的鬼子沿公路奔来。关键时刻,附近来了两辆拉秸秆的骡子车,在老乡的帮助下,王光霞等4人才撤到了另外的村庄。
事后得知,总支书记王嘉玉也率3人突围而出,但这次突围作战就只突出来8个人。战前80余人的队伍,一战就减员了90%!
后来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来看望王光霞,告知了部队南王起营遇袭是保长简少卿和李大乡长告密的情况,而且这两个汉奸到鬼子那里直接点名是王光霞来了。所以后来鬼子直接就冲向王光霞所在的大院,连附近伪军都没有通知,如果后续突围再晚些,恐怕就再难出来了。
两个月后,王光霞伤愈归队,又重建了第2大队,并在1944年夏担任了十分区武工队队长兼政委。
而在听闻王光霞没有死后,那两个汉奸吓得躲到了日军的牛驼镇大据点内,一直不敢出来。直到后来我军大反攻时将鬼子据点打开,逮到了这两个汉奸,终于将其枪毙,算是告慰了当年牺牲的突围战士们。
最后多说一句,冀中部队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不断升格为主力军,其中有一支部队就是第68军第203师。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中,该师所属侦察分队打出了“奇袭白虎团”的经典战例。而当时第203师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参与了当年冀中的残酷对敌斗争,其中师参谋长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王光霞。
“奇袭白虎团”是经典的小部队突袭战例,不能不说与该师的前身部队以及主要领导干部当年对日伪斗争的成功经验,有着莫大的关系。而这些经验以及百战精兵的锻造又何谈容易,在斗争道路上牺牲的烈士们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